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作置笔之用,造型相对简单,一般呈圆筒状,直口,直壁,口底相若;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笔筒出现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有载:“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中所谓的笔筒是否为今日之笔筒,不得而知。传世品中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在其《文具雅编》中有言:“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亦有所录:“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又有记载:“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笔筒的年代亦可推至宋代。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说“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宋代笔筒口径较小,传世不多”。
笔筒自古笔筒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置笔之余,还可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有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本次北京荣宝2019春拍古董专场中也推出了“得其环中”明清笔筒专题,可赏可玩焉。
2204
清乾隆 豆青釉仿竹節筆筒
H: 11 cm.
Estimate: RMB 100,000-150,000
2206
清康熙 烏金釉描金花鳥筆筒
来源: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說明:晚明之際,居室裝飾文化之發展空前絕後,陳設之物,交融相會,一式圖文,見諸數種器物之上。世風所趨,景德鎮瓷器之裝飾也因之而發生巨變。既得益於徽州木刻版畫的廣泛流行,諸種畫譜如唐詩畫譜、顧氏畫譜等廣為人知,又因當時文人雅士熱衷自行訂製瓷器,直接參與設計紋飾,最終傳統文人畫突破紙帛限製,被移飾瓷器之上,產生詩、書、畫、印融於一體的新裝飾風格,開一代未有之奇,於後世影響深遠,延至康熙時期又大放異彩,此烏金釉描金荷塘紋筆筒即是一例。
其造型端莊典雅,胎骨厚重,外壁以烏金釉為地,上已金彩繪開光荷塘紋,構圖疏朗清新,置於案頭既得裝飾實用之妙,又時時自警,誠稱文房上品。
D: 18. H: 14.8 cm.
Estimate: RMB 180,000-200,000
2208
清康熙 白釉暗刻鳳穿花筆筒
款識:「宣德年製」
說明:瓷質筆筒自晚明以來漸趨流行,康熙朝文風鼎盛,文人士大夫尤為鐘情喜愛筆筒,往往設樣定做,風行一時。拍品白釉暗刻鳳穿花筆筒造型端莊規矩,直口,深圓腹,玉璧底,底臍施白釉,中心書宣德年製寄託款。通體施白釉,釉色白潤明朗,釉面勻淨。器身划刻鳳穿花紋,構圖飽滿,技法靈動簡潔,紋飾刻畫流暢,栩栩如生,雖繁密而不亂,在瑩潤厚腴的白釉映襯下閃現羊脂白玉的效果,素雅怡人,為清康熙時期文房雅具之上品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冬青釉纏枝蓮紋筆筒,高15.5釐米,形制大小極為相似,可資比較。
來源:
1.英國重要古董商Marchant舊藏;
2.蘇富比巴黎2013.6.12. Lot 123
参考图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玩》,鄭珉中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第91頁,圖61
H: 15.9 cm.
Estimate: RMB 300,000-400,000
2210
清早期 竹雕蹴鞠圖筆筒
說明:筆筒竹制,直口,口沿上端浮雕蒼松,中部浮雕四人戲玩蹴鞠之景。旁有怪石嶙峋,老松虯曲,松針團簇。四人兩兩相對蹴鞠,左腳勾起將之踢向對方。右邊一人沈著應對,斂袖抬足,接應來物。身後兩人神態輕鬆,圍觀對局。蹴鞠是古代的足球,起源甚早,自先秦就有記載。明代《太平清話》中雲:「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全器紋飾雕刻刀法流暢,置於案頭,意趣盎然。
H: 15.5 cm.
Estimate: RMB 35,000-50,000
2213
清乾隆 青花山水人物筆筒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
說明:筆筒口底相若,直壁深腹,玉璧式底足,上書大明成化年製楷書款。胎體堅質細膩,胎釉結合緊密。筆筒紋飾以青花描繪,外壁通景繪制人物故事圖。整器青花發色純正典雅,人物刻畫細緻生動,形神兼備,實為康熙青花之佳品
H: 16.5 D: 19.5 cm.
Estimate: RMB 150,000-250,000
2214
清康熙 青花「長亭送別」人物故事筆筒
款識:「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說明:筆筒直口,一面繪畫《西廂記》中的一段曲目,「長亭送別」崔鶯鶯與紅娘送別張生時的場景,松下長亭,依依惜別,構圖層次分明,情景生動,所刻人物表情細膩,靈動傳神,氣韻流暢,另一側繪蕉葉,麒麟圖案,玉璧底,底書「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麒麟芭蕉等圖案秉承了順治時期繪畫風格,縱觀次筆筒等等特點應為為清初時期筆筒之佳作。
纽约大都会藏品
底款兩句詩出自:唐代張說的《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其中的首頷兩聯: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張說為盛唐名相、詩人,此詩充分展現了他學以致用,輔國理政的美好願景。
H: 15. D: 17.8 cm.
Estimate: RMB 350,000-450,000
2216
清早期 沉香木雕西園雅集筆筒
說明:筆筒以樹塊沉香拼接雕刻而成,外壁以浮雕、鏤雕等技法通景刻划西園雅集為主題,遠處山岩嶙峋,山石起伏,古松穿插掩映。山林蒼松下,二逸士展開畫軸,神情宛爾,另一高士俯身觀畫,盡顯品畫樂趣,前方高士遠眺景色,一派悠然之態。環繞的另一場景,高士們攜琴訪友,聚首談論,另一高士席地而坐,狀似聽松風,流露出文人不聞世事的理想追求。沉香木自古即為非常名貴的木料,被喻為植物中的鑽石。此等上乘香料在明清時期製成各類之文房器,是文人最珍視的賞玩之物。本件沈香筆筒人物佈局得宜,景物疏密有致,刀法嫻熟,突現縱深之感,宛若一幅山水圖軸,其淡靜的清香,展現文人孑然風骨與出世的理想生活姿態,實屬難得的絕佳文玩。
北宋「西園雅集」的發生,要歸功一個人:王詵。王詵(1037—約1093),字晉卿,太原人,幼好讀書,長有才譽,被神宗選中,將英宗的女兒嫁給他,官駙馬都尉。王詵好書畫,家有寶繪樓,收藏法書名畫,蘇軾稱他「山水近規李成,遠紹王維」「得破墨三昧」「金碧緋映,風韻動人」。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迭嶂圖》等。其時,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晁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取名《西園雅集圖》。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
H: 17.8 cm.
Estimate: RMB 350,000-550,000
2218
清早期 黃花梨雕樹瘤筆筒
来源: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說明:筆筒樣式較大,筒壁厚實。如此大材,用作筆筒,極為罕見;內部掏空,外壁高浮雕樹瘤紋樣,大小不一,紋樣各異,均似自然而成,可見刻工之高超。包漿醇厚,厚重敦實,是為黃花梨所制文房用具中不可多見的重量級作品,深得藏家珍視。
D: 17.5 cm. H: 17 cm.
Estimate: RMB 150,000-250,000
/ 更多精彩内容 /
/ 拍卖预告 /
北京荣宝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Preview
06/11-06/12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拍 卖 Auctions
06/13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 The End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琉璃厂西街36号
咨询电话:010-83159597
官网:www.rb139.com
扫下方二维码加关注
作者:北京荣宝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