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向往的闲居生活,皆在一间书房里。藏书万卷,戏墨自娱,咫尺之内获千里之想。尘世的风雨来了,便躲进这心中的小楼,闲销日月,洞察万物,夜卧不作华清高楼梦。「世事不如闲静处」,书房是眼下安贫乐道的生活,书房是远方逍遥神游的诗意,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
中国人的「富足」不着意于物质,而是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清旷。梁漱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一语中的:「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本质上是审美的,是享受生活,并不特别看重物质是否丰厚,而是有一点享受一点」。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重视德性的内敛向静。书房之中,无事兀坐,图书四壁。庄周太玄、楚辞黄庭、国风左传、太史公书、陶杜诗、韩苏文,遂意翻阅,不求甚解,一日即是一年的功课。夜静时读史,月明自煎茶,清夜安眠白昼闲。兴高时,徜徉笔墨,作诗自娱。晨起午睡,不修不饰,放下营利苟且,无意人间是非,只以一抹闲云的心情栖息于室。书房,是从红尘拂出的一片净土。
理想的书房,无所谓高屋、斗室,明代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李日华理想的书斋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清贫如洗的理学家朱熹为其书斋取名高士轩,房屋虽怠不可居,书房却是「天生高人风雅之宗」。更有《陋室铭》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正所谓:盛名多累,隐逸多适。有趣的灵魂出拔于常俗,书房之中:徜徉笔墨、读书两卷、焚香品茗、兀坐吹箫、清谈弈棋……在足够丰裕的个人精神与天地之中,门外的热闹鼎盛,不过是营营扰扰。一个书房,就是一个世界。
倪宽在《锄经堂》述书房至乐五事:「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读书第五。」兀坐晨起露中,吟诗冥想,笔墨备妥,挥毫怡情,与古戚戚。午后西窗下,拾花弄草,造杳林幽山之野趣,有静观万物之享。花木有趣,奇石古远,对之即对古人,发人思古之幽情。中宵对朗月,品茗清谈,遣寂除烦。遇清客,一炉烟,一壶茶,坐谈笑语,穷日彻夜,并不以鄙事营心,亦不以俗语出口。此胜情胜景,不啻桃源仙境。
美学家宗白华说:「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人有列差,志趣各异,但不管艺术还是审美,都需要一份闲情。一间书房,既藏尘俗之事,亦涵尘外之心。宋代高宗留神古雅,广求书画,只为在清闲时欣赏、把玩;明代文徵明九十高龄在弥漫的墨香中执笔平静离世;绍兴城里的张岱建好了梅花书屋,要设卧榻,庭院里湖石花木,四时可观……这些将身外余事活成了闲雅文化的读书人,通脱逍遥。于他们而言,钟鼓馔玉,罗琦满座,不如焚香静坐,抚琴吹箫。方、程墨太巧,时大彬壶太小,生于溪野的菖蒲正适书斋佳客。若能无适俗韵,在书房慵陪世事,何羡区区诸葛庐。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在文化的陶然中,人和书房一起生长,相互给予,自然勾勒,是何等富足之事。无论居于闹市深林,抑或高楼溪山,愿你有一间心中的书房,更有一个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读书画画,种花莳草,在简单且有艺术陪伴的日子里,收获人生的最大富足。
本期空间:大来山房
文:韩苏轩
图:蔡翔
作者:韩苏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