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愚书论】为什么说古无大字

 简牍书写从西周算起,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在造纸术发明和成熟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纸简并用,直到东晋末年桓玄篡立,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简牍才算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平复帖
西昌《孝经义》残片

可以说简牍书写在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书写文化,比如书写从上到下,竹简从右向左编排,文称篇,书称册,除此之外还影响着初期纸张的大小形制,西晋时期的《平复帖》,长23.7cm,宽20.6cm。公元5至6世纪的高昌《孝经义》写本残片,宽18.6cm,长25.5cm。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始终是主流,而其上下则以一尺为度,和竹简的长度一样,从技术上来说突破这个尺寸显然问题不大,之所以如此,主要仍是长期的习惯使然,在具体的使用上,或有将纸张长宽颠倒使用者,长度方面则可以将多张纸张拼接,卷为书卷,亦仿简帛。

简牍书写时,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字一般都写的很小,汉朝时竹简一尺宽度每行容字35字左右,随着纸张的普及,一尺宽度每行容字为20字左右,有些通信的手卷则为10字左右,其书写空间较之简牍是大大增加。字体也相应变大并自然地向上下伸展,比之汉隶的扁阔风格一变,但放到今天来看,其字仍然可归之为小字,故在宋代就有古无大字的说法。

李柏文书

魏晋时期的执笔姿势同样也在相当时期延续了简牍书写时的单钩执笔,因为执简而书时,竹简往往是斜向的,单钩执笔可以较方便地与竹简保持垂直,所以从反映魏晋时期的古代书画中往往可以看到书者单钩执纸而书,便是这种书写习惯的延续,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时的部分纸张比较厚硬,可以手执。

校书图
《女史箴图》摹本

但随着造纸术技术的进步,纸张变的薄软,便只能放在书案上进行书写,此时单钩执笔便很难与纸面保持垂直,所以执笔姿势便由单钩执笔演变为食指和中指的双钩执笔,双钩执笔首先有利于保持毛笔与纸面的垂直,其次书写时可以手腕保持不动,而以手臂带动全身,将全身的力量注之于笔端,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两种执笔方法其实是长期并存的。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大愚书论」魏晋南北朝的有心笔与无心笔

「大愚书论」战国毛笔的形制特点及其对书体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QQ网友1884517

      大愈先生正是解决了人类书法绘画各个角度、方面的问题,才能出此神作,超凡入圣! 昨夜观之十方图,还未阅读此号大愚先生之言论观点,当场大呼,此作者野心太大,大到要开宗立派,古今一人之心! 今尽读全文,了然大愚先生确享其才。 向往欲结识之^_^
      01年前 0

      手机用户2973067:

      先生过奖了,大愚老师认为艺术的发展没有止境,需要不同观点、见解相互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