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世界,当外界给予我们心理压力或精神污染超过难以忍受的限度,便可以退避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在那个梦幻世界,我们可以呼吸到比较新鲜的空气,获得心灵的宁静。然而,作家、诗人,抑或艺术家生活于梦幻之中,不仅是沉湎于梦幻,他们还要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各自的意境,由于迷人的梦幻可能创造出拙劣的艺术品,所以艺术家的考验也就不在其幻觉的优劣,而在其表现形式—不论是文学、诗歌或视觉——的素质。
邵飞是中国许多现代画家之一,他们都觉得需要创造各自的世界。我们也许不难从她的一些作品中诠释其意义和主题。例如:在田野上飞翔的女性精灵、天真的玩童在荷塘嬉戏、从窗外窥视温馨母爱的孩子或月光下眷恋厮守的情人。这些画的主题看了令人一目了然,并且深受其感染。
邵飞是个善于思考的画家,她的一些作品看似怪诞稚拙,而内心活动和情感却不容忽视,这些艺术上的扭曲夸张显得有点顽皮和淘气,是为配合形式的要求,它也是艺术家灵魂深处不能排遣的紧张情绪和困扰的升华和宣泄。她的画面丰富,把各种因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人不能不诧异,到底是什么力量的组合在激发作者的灵感?可以肯定的是,邵飞的作品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变形,因为这样做充其量只能粉饰门面,而她要把自己灵魂的感受显示出来。
什么是感受呢?是对人生、万类、自然的感情,也是对构图、线条、色彩的感受—真正艺术家的标志。
终究之,邵飞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在于她对作画媒介的酷爱,在于她善用深厚的感情去把握形式和利用鲜艳的色彩。看着她的画,我们不禁感到有些矛盾:一则为其背后的深沉含义所困惑,一则为其外形的迷离之美而心醉。 (作者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1992年4月
作者:迈克尔•苏立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