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魔金石空间推出年末群展: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1d6fe523ac718a997f6713bf96aaec0.jpg

“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展览现场,魔金石空间

2022年12月10日,魔金石空间推出群展“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展览带来了17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这个展览里,什么被看见了?

所有作品都像占据我们视线的树杈那样留在脑中,我们在脑里看见它们的全貌,格外生机地缠绕在一起。至于展览文字,则像树林的其他部分,有时是沙沙作响的树叶声,有时是落下的果实。

有一种理论认为:感受并不是由大脑而来的。我们不是由大脑投射出对一棵树或一座树林的感受,而是先看到情景才有了感受。

假如这种理论正确的话,那么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的感受就像一只鸟在枝繁叶茂的树林中寻找庇护那样,搜寻各自适性的居所。

每一棵树都等待不同的鸟群,鸟儿将向四方歌唱。

如此,就是一片树林需要存在的理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892f3f4f62a5e730ce48b39b06a575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f89a96dccde3454e8ae050cbe1e0e7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832d060d3e3311963202d80cc95ea2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fc1c110309adb0328ee7f32be1f874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374e9af83663188822a5083f7a06a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8f8bf3b6b6aab84d2a9f16f0a1b813b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f694425032e90d1cb7b1d592757339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cb90b25b283aae041995d24d7541250a.jpg

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展览现场

关于参展艺术家:

段正渠

1958年生于河南偃师,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和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付佳妮

付佳妮1989 生于洛阳,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她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并获得美术学士学位(一等荣誉学位)。她研究佛教与生物学文本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关系,在平面上摸索一个涵盖病菌 – 植物 人体 – 宇宙 – 未知领域的纵深空间。具象现实是她的绘画裂变的起点,事物在其中相互破坏,从形体的断裂处增长为新的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7485a986f91be6693d1dc150249d49f.jpg

《TROUBLE》,郭城,2022年,沥青,多层板,LED 灯,145×45×15cm

郭城

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先后获得上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2010)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他的艺术实践着眼于既有/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的作品常以雕塑/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经常使用幽默又冷峻的形式语言,将宏大议题与看似随意的物品相连结,为想象和讨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3a98c032dae4053185f94cf26beb70d.jpg

《老师傅No.6》,郭鸿蔚,2021-2022,布面油画,200×150cm

郭鸿蔚

1982生于中国四川.2004年毕业于中国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的艺术实践主要侧重于绘画,拼贴及影像。郭鸿蔚的绘画创作题材多样,从对花鸟、矿石等自然历史对象的描摹到抽取短视频平台上占据流量的图像资源,亦或是对饮食男女、世间百态的洞察与描绘,艺术家探索着“观看”这一行为的多重意涵,以及视觉与幻想的互文指涉。

胡尹萍

1983年生于四川,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胡尹萍硕士毕业于央美雕塑系,但不局限于雕塑本体的物质性,她更多的是让周遭的环境和际遇成为她作品的土壤。胡尹萍将其创作定义为介于“事情”与“作品”间的状态,意味她的艺术实践与真实生活有着深刻连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057a99cae1eaea3041997d1187ae1f87.jpg

《引》,经傲,2021,陶瓷、铁、蜡线

经傲

1993年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 经傲的个人创作主要围绕声音展开。在探索不同声音的过程中,一系列采用不同的质材和全 新的艺术样式的雕塑 、行为、影像作为发声材料,在不同环境中应时而生。进而,在非二元对立的语境中,探索“物质”与“非物质”、”意识“与”无意识“间的暧昧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46cc0fd2baac0ba514845debe7c8953.jpg

《⾃画像与⾐架(⼈形三脚架)》,李倩羽,2022,布⾯油画与⾦属粉颜料,213×60cm,183×60cm(双联画)

李倩羽

1995生于内蒙,现工作生活于伦敦。她先后获得美国纽约艺术学院学⼠学位(2020)与英国斯莱德艺术学院硕⼠学位(2022)。她的艺术实践以”⼀分为三”的态度 探讨事物间若有若⽆的关联,以个体经验出发,反映在不同地域及⽂化经历中所产⽣的对真实及其不同层⾯的认知差异。

梁伟

来自北京的绘画及影像艺术家,1999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造型艺术学院。梁伟的工作方法是对物质世界断裂状态的映照,通过对旧事物和观念进行拆解、打碎、再使用和有意误用去重新创造一个新的现实。物质对象相互交叠,同时彼此交融和破坏。然而,艺术家在此过程为它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梁伟在画布上赋予了这些物质对象更为有机的特性,使其虚拟的生命力量与观者的想象融合,为新的物质对象提供了形态生成上的可能和全新的叙事。

麻剑锋

1983年出生于浙江,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2012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获大师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麻剑锋擅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素材进行创作,通过︎型︎拆解︎组合︎的手段打乱材料及︎其中固有元素的秩序,以绘画装置的呈现方式,制造出混沌而充满歧义︎能︎量的︎戏剧化场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6a4a1496cdc3aaf129f8a829fe99c334.jpg

《悬挂》,任莉莉,2021,钢管,烤漆,塑料,硅胶,鱼线,145×130×300cm

任莉莉

生于1986年,现生活、工作于伦敦。。以柔软或坚硬的触觉材料创造空间中的亲密叙述。通过对人的尺度与身体形式的心理效应,她在空间中展开个人叙事,唤起人们的感受和记忆。这些看似荒诞和梦幻的形态创造出一种逃避主义的契机,将观者带至真实与想象的融合之境。

史国威

1977年生于河南洛阳,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02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平面视觉艺术交流系摄影专业;2006获得德国多特蒙德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 Dortmund大学,摄影专业硕士学位。史国威以摄影作为创作工具,并有意识地弱化其特有的媒介属性。他拍摄的物体大多是身边的平常物,它们似乎都有着某种模糊的群体意志。史国威通常会抹掉被摄物体的色彩,呈现单一的黑白底子,再用透明水色画上颜色,最后形成一幅彩色图像。这阐明了他对客观世界的不信任和怀疑,也是在挑战摄影的客观性。

唐永祥

1977 年生于湖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以生活图像为绘画创作的入口,唐永祥针对画面上形与形、色与色之间随着绘画时间而不断生产出的新关系进行工作。这些图像通常撷取自艺术家的生活轨迹,且并无强烈的意义和指向性。比起任意改变图像中的既有关系,他更倾向于在既有结构的基础上、与图像进行克制而持久的拉锯,使画面得以呈现出艺术家数次犹豫、判断与思维的痕迹。在这一绘画过程中,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将成为构建新关系的关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6154ccbd74bd4675fea0553748ec405.jpg

《向四方之风祈祷》,铁木尔·斯琴,2021,循环动画录像,2分钟

铁木尔·斯琴

出生于1984年,柏林。关注于文化演进、动态认知及当代哲学,并将其串联创作出新类型的环境艺术。通过综合媒介、3D打印的雕塑装置、灯箱、互联网、文本及虚拟现实,斯琴的作品常常挑战了西方意识中关于有机与合成、自然与文明,人类与非人类等二元论的既定认知。

武晨

198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与北京。艺术家习惯使用丙烯颜料,保留笔触的粗糙感,通过混搭与挪用使画面呈现轻松的状态。 他的作品将美术史中的各个艺术家肖像、图鉴、图例幼稚化,扭曲和重组,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从这些经典的图示中吸取新的信息经整合后再创作并努力找寻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1a3978d3e8943eb26aa9d357819e917.jpg

《弹簧草》,宣琛昊,2022,布面油画,200×160cm

宣琛昊

1989年出生于上海。作品的灵感来自热带雨林地区动物和植物的关系,隐花果不停的突破,总有一颗硕果累累的根茎向上吸引昆虫繁衍,他试图提供这些生命力,他们是关于千百年进化所达成的谱系纽带以及思维方式的通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97a67caa76b1fdf6f1dedc46e9de7be.jpg

《晚菇群(10)》,杨沛铿,2020,夜灯,转换插头,90×25×25cm

杨沛铿

1988年出生于广东东莞。2010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目前居住并工作于香港。杨沛铿的实践注重于挖掘封闭系统的内在逻辑及其固有方式,进而去创造一种情感和行为的情境。在他的混合媒介的作品中,物质、动物与植物充当着美学的托辞,优美而讽刺地聚焦于非自然物的种种观念和人类关系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1bef51cffcd54eff0a9a44effd1451b8.jpg

《2020(III)》,臧坤坤,2022,亚麻布、丙烯、印度产黄铜雕花,45×40.5×3.5cm

臧坤坤

1986年生于中国青岛,现居住和工作于北京。一直以来,他的创作在试图突破文化准则、集体认知和潜意识束缚,以更广为接受的艺术语言表现其个人的本土体验。通过对工业媒介,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运用,臧坤坤的装置和绘画涵盖了如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时间的流逝,以及受限于时空的维度等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d0131e4bea160da373cf40ec68a0319.jpg

​展览: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上篇)

展出时间:2022.12.10 - 2023.01.14

参展艺术家:

段正渠、付佳妮、郭鸿蔚、郭城、胡尹萍、经傲、李倩羽、梁伟、任莉莉、麻剑锋、史国威、杨沛铿、铁木尔·斯琴、唐永祥、武晨、宣琛昊、臧坤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