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诗歌与书法的互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摆脱长期禁锢,大家精神一振。刚步入中年的旭宇,在诗歌领域显露才华。我从他的自选短诗集,感受到他的情思飞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思想的触角上接燕赵豪侠之士,旁通新春的绿柳,金秋的红枣,晨曦中的金鸡,月下的杜宇……,而一句“在枯藤奇岩中思索”潜通着敏感的书法的笔触。
  以后,他又进入旧体诗,其中始终交叉着书法。旭宇行进中的步伐并不显得艰难。他把诗、书比作双肩挑的“太阳”和“月亮”。我赞赏他的自白:“吾之书法常取高古奇异之象,宗二王与魏碑,在幽静处得意境也。”意象的“高古奇异”与处境的“幽静”有一致性。“二王”与“魏碑”被后来者划分界限,而其源头是相通的。翁方纲推崇欧阳询,尤其推崇欧体《化度寺碑》,因为由《化度寺碑》更容易上溯魏碑与隶体。
  书法与绘画的“同源”,且不说“象形”,单讲构图与笔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书法与诗歌、音乐之间,我以为具有更深层次的通感。诗歌、音乐的抒情、言志、节奏、韵律……比之绘画,有更高形而上的性质。旭宇在诗歌与书法之间互动,提升艺术的境界。
  有设想,把人的思维、知识、智慧,用各种现代化手段“集成”起来,造成智慧型人物。在这样的人物身上,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专业,是很容易的事情。
  从诗歌转入书法,或从书法转入诗歌,能否成为一件易事?我想最重要的是广博的文化基础,潜通的艺术素质。当然需要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技法。从高层往深处说,这“初步的要求”也是无止境的,与高层面的文化的要求相辅相成。我感到旭宇同志近几年来很注重学习古人,日趋精熟。可是观赏他的《燕赵书韵•旭宇卷》,我却对他的比较生拙的行书产生兴趣。那里有较多的“自我”,可能也显不出碑、帖的分野。——写到这里,我想艺术欣赏者可以也需要偏爱,欣赏者与创作者同样不排除个性,并且需要发扬个性吧!

2007年1月

作者:沈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