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欣赏祁海平作品的四个层次

  一般来说抽象画属于非理性绘画。“非理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指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状态;从哲学角度来看,是指人的认识结构中的非逻辑认知方式。抽象的非理性绘画与理性绘画相比更注重知觉和纯粹的视觉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一,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不反映现实生活;二,没有明确的绘画情节;三,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   看海平的画也明显具有这三个特征。但在我看来,祁海平并不是一位非理性画家。他从来不受时尚、思潮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的、前卫的、观念的、波普的、商业的,对他好像没有任何干扰或诱惑。他之所以不受时尚、思潮的干扰主要是因为他始终坚守自己独到的艺术追求。他近年来的创作虽然没有形象,也没有时尚、思潮的明显迹象,但他却始终站在当代艺术的立场,他的绘画也始终被归属于当代艺术范畴之中。   我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他的艺术虽不追随时尚,但却始终渗透着他对当代文化的深切感受;其二,对当代架上绘画,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积淀、延伸和拓展,这本身也是对当代艺术从自身角度的一种推进。   就我个人的经验,观赏祁海平的画有这样的感受:首先感到的是一般的抽象画所共有的纯粹的视觉形式,其次感受到的是水墨、书法的笔意,再次感受到的是一种音乐般原生的生命状态,最后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底蕴。这也是我观赏他作品的四个层次。   一、纯粹的视觉感受   对祁海平熟悉的人们都知道他画过《黑色主题》、《氤氲图》系列,最近又创作了《庄周梦蝶》系列。他的画往往以黑、白、灰构成主要色调,黑与白、明与暗、虚与实、强与弱、刚与柔、主与次、大于小……各种相对、穿插的关系构成了单纯而丰富、恢宏而精微、坚实而混沌、密集而通透、清润而苍健,似鸟瞰朦胧又似微观放大的视觉感受。就纯粹、本体的视觉形式本身来说,他的画很经得住玩味。   二、水墨、书写的笔意   在玩味其纯粹的视觉形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感受就会发现,他的画有如饱蘸水墨羊毫的大笔在宣纸上奔放、肆意地“书写”。正是由于融入了水墨、书写的笔意,使他的作品似乎时而能感受到烟岚雨雾之润,时而又能感受到雄健威莽之苍。宇宙间的阴阳互转、氤氲灵动等一切自然属性似尽收眼底。   西方抽象的、表现的现代绘画语汇与中国传统水墨、书写的抽象笔意不仅在祁海平的画中恰切地融合到了一起,而且,西方抽象的、表现的语汇与中国水墨、书写笔意的潜能和空间又在他的画中得到了新的实验性的拓展。他扬弃了西方抽象、表现纯形式层面的标新立异和近乎生理性的简单宣泄,又扬弃了中国传统水墨、书法实用化和修饰化的成分,从自身生命本质角度出发直接对应中国水墨、书法笔意超越世俗的、形而上的本质精神并将其特有的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向极限推进。   在后来与海平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从最初学画起,就对写意的中国画和书法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深受“写心”、“畅神”论的影响,神往大写意的画风,这不但为他积淀了特有的水墨、书写底蕴,也造就了他特有的艺术价值追求。在他看来,油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用来“写心”、“畅神”的一种手段。   三、音韵般原生的生命状态   感受到了水墨、书写的笔意再进一步感受,就会有一种交响音乐般的感受。绘画表现的是看不见的形象,音乐表现的是听不见的声音。所谓“看不见的形象”是心灵的形象,而非自然的形象;所谓“听不见的声音”即心灵的声音,而非自然的声音。在祁海平的画中所看到的,无论是抽象的图像,还是联觉感应到的“音响”,既不是自然中的形象也不是自然中的“声音”,而是一种交响音乐般的祁海平所有、他的画中所有、也是我们大家所有的原生的、有性格属性的生命状态。正如画家自己所说的:“人生有许多内心感受是看不见的,但音乐让我‘看见了’”。他用心灵之眼“看到了”这无形的原生“形象”,也“听到了”这原生的“声音”。无论是《黑色主题》系列,还是《庄周梦蝶》系列都是作者将“看到”和“听到”的原生的生命状态幻化成的一章章视觉交响的“音乐”。从“音乐”中我们或许能“听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或许能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或许还能听到……   在交响乐中他感受到了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宏大的心理空间,在绘画中,又将这听到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幻化”成了视觉的音响。   四、中国文化底蕴   欣赏祁海平的画给人感受的最后一个层次就是中国文化的底蕴。我们从他的《氤氲图》系列可以感受到《易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中国人的宇宙观源于《易经》,《易经》认为,阴阳二气化生天地万物,万物皆禀天(阳)地(阴)之气而生。宇宙深处本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又是万事、万物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虚空中来,向虚空中去。所以,在祁海平看来,以不变的黑白应万变的色彩正是《易经》哲学中“执简驭繁”的辩证思想的具体表现,正如笪重光所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据作者介绍,2007年他创作的《天地氤氲·乾》和《天地氤氲·坤》两幅作品。前者以自上而下的形式,笔触动荡翻涌气势磅礴,意在表达天道的雄浑刚健,生生不息,推动万物的形成和生长的力量:后者以下方大面积的团块,托举着浓密变化、向上生长的笔墨意味,表现了大地的深厚品德,承载万物的精神意象。   在《庄周梦蝶》系列中,作者从庄子《齐物论》的典故中获取创作资源,试图通过表现“与物冥合”、“逍遥齐物”的感受反映中国艺术精神的某种特质。黑白形态的转换、似是而非的蝴蝶图形,呈现出了一种梦幻的状态,不知是绘画变成了他,还是他变成了绘画,通过油画“笔墨”的丰富变化达到了画家与画交融的境界。   祁海平的这种对中国文化经典的抽象视觉阐释和对精神意象的形而上的表现,不仅仅是纯粹视觉的水墨、笔意和富有生命状态的视觉音响,而且是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完全中国化了的油画语言的表达。祁海平不仅找到了形式与内容恰切交融统一的语言,也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本源。

作者:郭雅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