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点】银小宾:抽象水墨的回归

  银小宾在发言

  刚才双喜先生谈了,以往也有艺术家作过各式各样的水墨拓印作品,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表达。我想抛开拓印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看了李纲先生这个展览后我个人的感受。正如双喜先生所说的,对于李纲先生的作品,在这么匆忙的时间里要作一个很完整和明晰的个人判断,不太容易。学术上的一些基本定位和论述,杭春晓先生已经在他的展览序言里面作了阐释。

  我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一个既从事独立的艺术创作,又长期从事美术馆工作的人,他做作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他特别注重作品与空间环境、与布展手段、与布展方式以及与观众观看的关系。我记得我曾邀请过瑞士的一个著名的策展人来我校作过一个讲座,讲的内容是当代艺术作品的意图模式和意图的重构问题,记得他特别强调,今天的当代艺术作品,最后意义的呈现,或者说意义的完成,作品与美术馆的空间,与布展的方式,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和批评家们、理论家们的重新解读紧密关联。李纲先生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很显然他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以李纲先生做这个作品,我们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他作品意义的最后呈现,我们在某种学术会议上或者学术阐释上将如何定位,可以定位吗?作者本身的意图,和展览呈现出来的意义,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以前看到的李纲先生的作品都是一些抽象水墨语言的探索和表达,这次看到他的作品特别吃惊,这次转换幅度很大,动用了很多综合手段,但他还是想回到水墨叙事里面来。我想,把他的这次展览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来解读,和杭春晓先生对他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和我们观者之间的解读又不一样,和我们今天在场的讨论,估计也不一样。这里就揭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特性,也就是所谓的意图的重构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个作品里面,作品的最后意义的呈现,跟作者的原有意图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前我记得杭春晓在武汉美术馆,我们就这个话题讨论过,我想再提出这个问题,大家还可以展开一些讨论。

  总之,李纲先生的这次展览非常好,从水墨形式语言层面的实验提升到社会学与文化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并且还是“水墨式”的思考。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跨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