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然与城市并置与突破的生态美学

  人们将城市象巨钉一样楔入大地,并以此为据点,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面对这一切,自然在一旁泰然处之,包容着,接受着。但自然的承受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这个城市内部的各种病痛与腐烂变得彻底无法治愈后,当这种承受的界限被打破后,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变得不再和谐,转而走向对立的方向,双方的发展不再是平行和并置的,其中的一方将突破两者之间的平衡形成突破,而无论是哪一方形成突破和往哪种方向突破,对于人类发展来说都将是一种破坏和灾难,而且是一种难以修复的灾难,这种灾难比单纯的“核灾难”更加可怕。艺术家韩中人敏锐的关注到这个问题,十余年来一直以“自然与城市”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思想文化理念核心,不管作品的风格和形式如何演变,其艺术宗旨和表达的核心却没有发生位移。今天我们看到的其新作品,艺术家将这种自然与城市两个空间的矛盾和冲突更直接的统一到了其画面中,将两个不同的空间和形态并置,把自然和城市的内部形态解构直接的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做了很好的诠释。

《自然·城市》200x180cm布面丙烯2013年

  缺少缓冲带的两个并置空间

  韩中人的艺术创作将城市与自然两个空间的特征并置,引导我们从中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心血与勇气,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是一个社会化和文明化高度集中的产物,既具有强大的物质文争辩明的堆砌和累积,又具有最具创新活力的精神文明的思想尖端,是我们无法平抑的一个堡垒似的存在。在城市里,充斥着现代文明的痕迹,现代工业、建筑、钢筋水泥,让这今天的城市变得坚硬无比,从而也让现在的城市在精神上与其物质的表面同步,没有韧度,今天的城市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解的能力,完全成为了大自然本身变化的一个晴雨表,夏天的阳光暴晒让整个城市跟个火炉似的,大量的热蒸汽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甚至有点窒息的感觉,尤其是这几年大自然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各种雾霾、扬尘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大自然的阵痛和不适让整个失去自身免疫系统的城市更是显得孤独无助,城市中的人们同样显得无所适从,只能被动承受这样的苦果,人们在诅咒谩骂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反思人类自己的行为。人类很多时候都沉溺于物质文明的一点点进步,却忽视了是以自然环境的一点点恶化为代价换来的。人们误以为自己披坚执锐,无所不能。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大自然依然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自然·城市》200x180cm布面丙烯2013年

  在韩中人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两种空间的并置,一种是城市的空间,以黑红色的厚重为背景,强调现代城市的负重感和憔悴感,另外一种自然的空间,艺术家用的却是明快的纯色块,白色、绿色、粉红透着大自然的纯净和天热,在两种空间和色彩的中间交集地带没有一种中性的缓冲带,而是直接的冲突在了一块,让大家在空间和色彩转换的时候很不适应,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将两种力量直接的硬碰硬的交锋交待的淋漓尽致,这也反应了很多人的一种心态,面对问题时不去反思自己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而是一味的责怪社会,怨天尤人,将自己完全抛离于这个冲突和问题之外。今天的社会比较浮躁,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思想空间作为处理问题的缓冲带,需要时间去思考和面对所处的环境和问题,一并引申开来,就是人类在面对自然和物质世界时该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去正确客观的看待今天所遇到的现实和问题。韩中人通过他的作品给我们很直观的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都需要一些智慧和来处理和面对自然与城市的关系。

《自然·城市》200x300cm布面丙烯2013年

  重构自然与城市秩序的必要性

  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创建的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城市生态系统无论是从营养结构.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特点,还是从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看,都有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的存在正是需要秩序的建立和重构。

  中国古代城市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创造发展了辉煌的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学说,这其中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自然和城市发展的哲学基础。韩中人的作品并不像前几年那样完全是依靠强调自然和城市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表达方向,不再强调充满紧张感和压迫感的视觉冲击力量,今天在他的新作品中,我感觉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意境,其作品中给人的直观感觉不再那么强硬兀然,而是从完全相反的另一个视角和立场出发,呈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柔韧感”。艺术家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具有强烈反差效果的处理带来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可能性,让大家在直面问题时有了更多的思想拓展空间,这种空间的营造完全是靠艺术家作品在色彩、构图、笔触的对比和变化中体现的。在城市和自然两种不同的空间和语境中,人都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首先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是存在于“天”的空间中的,而城市则是自然系统中的某些元素的集中积累,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产物,刚开始的城市最开始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哲学体系下而建立的,是从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首要考虑元素的,但随着城市规模和物质文明的急速膨胀和发展,慢慢就开始偏离了最初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秩序,发展到现在,秩序变成了无序。无序状态下就会产生对抗和矛盾,问题就会爆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就会呈现出一种背离式的发展。表面上看,城市在扩张,自然在退缩,但自然一旦反目,人类就束手无策了。楼兰、玛雅、庞贝等等曾经辉煌的文明印记,都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大地的褶皱里了。人类永远也不可能以城市战胜自然,人类应当寻觅与自然相亲相相守、和平共处的最佳间隙。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别忘了,人也是自然之子。

《自然·城市》200x300cm布面丙烯2013年

  自然与城市并置与突破的生态美学

  一种新的美学形态的建立与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完善的心态和社会发展观。现代的社会似乎是去做违背自然的事是正常现象,去顺其自然是非正常人做的事,就如很多人认为只有修道人或极端主义者才会在乎自然和环境这种”如此“不着边的问题。韩中人的作品中也一直在强调生态美学的概念,这种美学不是纯粹艺术史上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哲学、生物、历史学的综合体。是一种强调”绿色“和”有机“的新的生活生态美学概念,这当然并不是要求回到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古代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和自然方面的生态主张,更不是要求回到”传统“,我们要用突破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的生态和审美。大力发展机器和科技,只顾眼前的进步是大多数人对于”创新“一词的概念理解,我反而认为这才是”传统“,是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的思维习惯,城市的喧嚣和科技的进步可以增加人类的欲望,刺激人类的神经,让人类只是沉湎于满足个体的欲望和体验,而忽视了集体的关联性,作为整个宇宙的系统,任何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更多的需要通过集体和超验的观念来看待今天自然与城市面临的并置与突破的生态美学。

《自然·城市》200x180cm布面丙烯2013年

  自然的颜色不是灰色和阴影;自然的声音不是车声机器声;自然的气味不是尾气和香水;自然的味道不是血腥和残害;自然的感觉不是高楼与柏油路;自然的境界不是金钱和地位;自然的城市不是固封与独立。自然的城市需要开放的心态,需要合理的秩序,更需要看待自然和城市两种空间和关系存在的生态观念。韩中人的作品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给观众更多的对于自然和城市的关注与思考。他自己也在不断的探索艺术语言表达的更纯粹化,通过他营造的一种艺术表达意境带给大家有关生态美学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必要意义,强调人文、自然、城市、社会的相互关联关系,带给大家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大家在同一问题上可以有更多不同解读的可能性。

作者:郝立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