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美为真之刍议

  何谓“大美为真”?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直以来,受西方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绘画模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美”的判断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真实”,这个“真实”的突出特征就是——像。特别是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延续着“以真为美”的要求,只有画的像了,才是美的,无论是素描、解剖还是造型,要解决的都是如何画得像的问题。而这与中国几千年的美学主张完全是背道而驰。在中国的传统美学观中,对“美”的认识与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而中国人追求“道”,“道”是没有结果,是玄之又玄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在庄子的理论中,就将“美”归纳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感官上的“美”,即漂亮,这被视为最原始的初级认识;其次是道德上的“美”,即善良。庄子认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其内心是不应有世俗美丑的区分,这会妨碍人对事物“美”的本质的认知;第三个层次就是“至美”,也可以理解为“大美”。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此,庄子已经将“美”提升到与“道”相对等的地位,即“不可说”,这也被视为一种极致的审美体验。这种极致美——“大美”,正是艺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大美为真的“真”并不是真实,而是要返璞归“真”,是剖开表象看本质,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与追求。落实到艺术创作中,很多人以为,用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创作的作品就是“真”的,实则不然,因为他没有透过表象去呈现真实的对象和真实的创作心理,这样的“真”也是“假”。而比如在达利的作品中,他以一种神秘、虚幻、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对象,虽然他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犹如梦幻般的世界,但我们却可以认为他的作品是“真”的,因为他的手法是“真”的,思想是“真”的,所以他的“假”却是“真”,代表着他对这个世界本真的认识。

  艺术创作应该体现对“本真”的不懈追求,因为表象的“真”是有结论的,比如长宽高,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等。这样的真,只能有一个,也是唯一的结果。但是艺术创作不应如此,应该是各种各样形式、方法、观念和结论的碰撞融合,所呈现的面貌也绝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每个人从不同侧面、不同出发点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有意义。这好像以往人们认为盲人摸象是愚蠢的,每人只了解一个片面,但其实每个盲人不论摸到的是一堵墙也好、是一根柱子也好,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真”。艺术家眼中的事物,不是事物本身,他所表现的,既是眼中的事物,更是心中的事物,往往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美”与“真”就好似一对孪生兄弟,都体现了对美好与本真的极致追求,甚至都可以升华至“道”的层面。然而,无论“美”还是“真”,都不应局限在一种固定的表现样式,都应该是开放性的。比如“大写意”,中国的写意传统由来已久,但以往的“写意”是有局限性的,梁楷的泼墨仙人是写意,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不被视为写意。但我们今天提倡的“大写意”又有所不同,我们是“根子上”的写意,这既不排除达利,也不排除现实主义,为什么?因为现实主义只是一种构思、精神和想法,这也是“意”,这个“意”是所有绘画创作的基础。

  中国人讲“和谐”。在《周易》中,最早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学说,即“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善与恶”。“三才”逐渐被人们熟悉、认知、尊崇,现在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当代提倡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础。天地人三才合一,是纵向的;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融合是横向的。天地人一体,人与人、与社会一体,这样才是纵横的和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大美为真”。

  “大美为真”既是一种创作方法,是以多样性的艺术手段、方式去探寻艺术本真的魅力,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精髓和真谛。

作者:董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