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奶奶院子里的故事

  开封市的南关,距离护城河不远有条路,叫西后街,九十六号院就是奶奶的住处,独享二间北屋。

  院子里住有六户人家,紧挨着我家西边的二间北屋是刘姓,人多,有四个孩子;东隔壁一家姓卜,住有三四间的样子,有五个孩子;院子的南屋住的一家是上海人,只记得家里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阿尼,小的叫阿宁,其余的也就记不清了。

  院子虽是不大,可热闹非常,几家的孩子,成天是串门乱跑,大的带小的,兄弟多的欺负少的,笑声、哭声、吵声、叫妈声,从未断过,南屋的阿尼和阿宁家养了很多的鸽子,每天都会按时放飞天上,响着嗡鸣的鸽哨在院子的上空盘旋,给孩子们增添了无穷诱人的景色。院里的大人们,也时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起嘴来,凶时还是有骂娘的埸面,闹得几家相互不理,搞的孩子们在院子里也不敢搭讪,好似仇人一般。

  到了逢年过节,每家都要做些好吃的来,炸麻叶、炸油相和绿豆丸子什么的,这时每家的大人就会拿出大碗,装上炸出的东西,让自家的孩子给每家都送上,尝尝味道,显摆显摆手艺,这样就又把过去不愉快的事情,都给忘掉了,院子里又会和谐安稳许久。我奶奶时常也会掺进这些事情来,而且是很善战的。

  提到了过节,那还是正月十五有意思,全院的孩子们都穿上了新的衣服,提着自家大人给扎的各种灯笼,点亮了聚在院中,相互瞧瞧比比,他家是兔子灯,他家是个方灯,最牛的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可折叠的灯,孩子们虽然嘴里说看不起,可心里却羡慕的不得了。

  大孩子看到人齐灯亮,就呼叫着跑出院子来到了街上,与其他院子里的孩子们合在一起,形成了灯笼的小街,明明亮亮。记得自己最开心就是一手提着红色的灯笼,一手拿着好吃的东西,吃的样子是一点点的啃,不舍得大口吃的,目的是要让其他伙伴看到。更有趣的是男孩子们,野着性子跑着、碰着,嘴里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真的要回家了,灯笼让比我坏的孩子给撞着了。

  这个院子里孩子很多,各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每天能喝上半斤鲜奶的人家,也只有奶奶了。每天晩上,她把奶票和空奶瓶放在屋外的窗台上,早晨六点左右,送奶的工人会取走空瓶,再放上装满鲜奶的瓶子,直到九点的光景,奶奶洗漱完毕,才会开了门,到窗台前取走。在我记忆里,这鲜奶从未丢失过。

  到了我上初中时,只是晚上来到这小院陪着奶奶。奶奶极喜欢吃炒花生,那时乡下人来城市卖花生,是不许的,是资夲主义。来卖花生的总是挎着篮子,用蓝白相间的毛巾把花生盖住,蹲在街上不显眼的路边偷偷的卖,也不敢吆喝。不仅如此,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的人,提着篮子就跑进了胡同,生怕被这些人给没收了。现在想起这些情景,心里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当年奶奶已是九旬老人了,可牙齿出奇的好,吃起来花生咯嘣咯嘣的响,听着你就会感觉出那香的味道。奶奶每次也就是买两角钱的花生,多的也不会超出五毛,买好后用方手帕包裹起来,塞进她宽大的袖子里带回家。如果碰巧我在她身边,总是我俩一口气吃掉。我不在时,她总是留着一半,等我回来时拿出,坐在一旁瞧着我的吃相,样子得意又慈祥。

  这样的美事,可不是天天有的,大约也是个把星期才能享用一回。因为,乡下人卖花生是要悄悄的进城,胆大的小贩也没几个,知道这条街上,九十六号院里有个老太太好这口的,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常来卖的总是那么几个,七八天拎着蓝子来一次,偷偷的坐在街口的路台上,等着奶奶出院门走上街来……

  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封一个普通院子里的故事。

作者:化建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