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傅书中山水画教学刍议

  傅书中先生2009年来我社教授中国画,我们相知己逾三年。历任的国画老师各有特点,有的向我们强调线条的重要性,指出线条是有别于西画的基本元素,必须下功夫炼好线条。

  傅先生平和、谦虚,在国画艺术中执著探索,在教学中常提出很有创造性的观点,使我们受益匪浅。

  关于“点”。点在国画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画大师潘天寿曾说,“国画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然线由点连接而成,面由点扩展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故点为一线一面之母。”潘天寿对点的阐述甚为精辟。画史上善点的大师石涛则说,他的点,有“雨雪风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遭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似漆遨遏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隐,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石涛的论述固然精彩,然而玄之又玄,后学者难以摸到门道。傅先生提出,概括的说,点可以分为两类。一为结构点,一为节奏点。所谓结构点是指表现山石、鲜苔、草木等必须的点氰。一般点在山石的凹凸部,脊脉、轮廓及分界处。节奏点是不指代具体的物象,表现画面的节奏,适应形式美的要求,一般点在空白处。傅先生把点分类以后,使人豁然开朗,易于操作。没有长期的艺术实践,是很难总结出这简明的论点的。

  幽远与迷远。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有六远法,即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后来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补充了“阔远”“幽远”“迷远”合称六远法。一般老师对前三远讲得很多,而对后三远很少涉及。傅先生对我们提出要很好的研究后三远,这对提高绘画创作水平,和欣赏作品有很大帮助。所谓迷远,按韩拙的说是“有烟雾螟螟,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

  所谓幽远是“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这两远都是渺渺茫茫景物似见似不见。傅先生阐述说,“幽远是黑得看不清楚,使人联想。迷远是白得看不清楚,使人联想。他进一步解释说“好的绘画作品,不是一山一石都是一清二楚,一览无遗,这样就没有回味了。要使人看了以后,引起审美联想,浮想联翩,这就好了。运用幽远和迷远法是一个法门。”掌握了此法门,作品便有无限的精神空间。这空间就是“迁想”赏画者与创作者在无限之迁想中,妙得、通神、升华。无论是万径人踪灭之千山,独钓寒江雪之笠翁,都在艺术的迁想中,恍兮,自然天成,忽兮,润厚华滋。

  傅先生九十年代后,走出国门历游二十几国游学、交流、任教。却是“明月拗乡魂”“梦写家山乱效法,披麻折带任游侠”画了许许多多的画,归国后却用中国画描绘异国风光,一幅《德黑兰倒影》在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上一举获得银奖。这幅画以水为空间,画面上浮动着房子和鸭子的倒影,若隐若现,加上淡储灰色调,营造了空灵澄澈的意境,传达了诗意浑成的境界,更是迷远和幽远之用吧。

作者:陆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