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罗颖首次个展11月25日浙美启幕:臆想的心园与诗运的四维

2015-11-12 11:20

罗颖

2015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罗颖召开记者见面会,宣布其首次个人展览“诗运四维”将于25日亮相浙江美术馆四号厅,届时将有50余件山水作品亮相,工笔类和意笔类作品兼有且以工笔类作品为主,其中意笔类作于2002至2012年间,工笔类作于近三年。工笔作品分为“清供系列”和“园林系列”。清供系列采取成对装裱的形式,不仅在视觉欣赏上带来新鲜感,也促使观者对作品的细节进行思辨性观察。“本次个展以我近几年的作品为主,还有部分前几年的代表作,希望可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罗颖说。

罗颖(右二)在记者见面会现场详细介绍参展作品

  罗颖197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 199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200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该院中国画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罗颖作品展“诗运四维”海报

  臆想的心园

  知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评论罗颖笔下的杭州景物有一种近距离的“在场感”,能以活泼的意笔捕捉“城市的诗意”:“她有意无意追求的,是中法与西法、写生与想象、笔法与没骨法、水墨与色彩的通融。这通融自然自在,又绝非任意涂写。这些作品的创作,因写生而具体,因想象而简约,但都导入熟悉而亲切的情意。”

罗颖 湖石I 91.5x49cm 2013

罗颖 湖石II 92.5x49cm 2014

  如《惊鹤图》便源自罗颖真实的体验,某次园中友聚,一只鹤忽然受惊后腾飞而起,与山水的安静恰然形成一种惊艳的对比,“我一下被惊到,这个场景便一直被我记在心里。”后来罗颖加入了其他元素,糅合而成心里的那只“惊鹤”。

  “清供系列”是石与树的构成。所谓“清供”,一般指节日或祭祀用的鲜花、蔬果等清香脱俗的供品。明清代以来,文人画家喜作清供图,还流行把清供与博古结合起来的风尚,罗颖的“清供系列”介于山水、花鸟之间,似曾相识又不大相识。这是一种淡化了直观感觉,突出了形式理性的探索。“清供”原本陈设于书斋案头,罗颖所画者却犹在实景之中,因而保持了画境中的山苍树秀、石润水活。园林之道贵在掩映,“清供”所呈现的却是自园林中剪裁出的一个个小景。这些舞台般的情境景致,既如同戏剧里的一折,又是俳佪于小园香径时的悠然一瞥。

罗颖 清供系列 78x29cm 2014

罗颖 清供系列 78x29cm 2014

  “园林系列”有几幅是“清供系列”的改制——重新布置树石,增设亭台阁楼及石间小路等,完全脱离了“清供”意象,变成了园林空间。古人说山形步步移,园林景物亦如此,其变化之妙全在画家的视觉选择与构想。杭州、苏州的园林是人们熟悉的,但在画家笔下,熟悉的景物陌生化,变成了新的生命。罗颖的园林,或取诸实景,临摹写照,如《拙政园》与《狮子林》,或因寄所托,丘壑内营,如《亭》、《薰》等画作。罗颖画园林,旨在取其造园置境之意趣。

罗颖 狮子林 45x25cm 2013

罗颖 薰 45x25cm 2012

罗颖 拙政园一隅 45x25cm 2012

罗颖 夜晚的咖啡馆 45x25cm 2013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认为罗颖画中色彩超出了山水画传统中青绿与浅绛之窠臼,“既吸纳日本画典丽秾艳的敷色经验,又从昆曲的服饰、辞章甚或曲调中得其意趣——仪容流丽宛转,富贵华美而不掩清气。”

  诗运的四维

  作为70后艺术家,罗颖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新貌,因此她一直推崇艺术创作的“设计性”:“如能从设计性的角度切入浙派绘画,则会为浙派带来新的可能。这种设计性并不简单等同于设计感,它不仅仅是画面形式上的匠心独具,更是有目的性和具备功力的形式创新。”她对雅昌艺术网表示之后可能会以某个主题为母题推出更多系列作品:“我个人希望以后可以将工与写结合起来,形成相对独立和个性的面貌。”

罗颖 花港观鱼 45x25cm 2013

罗颖 剑池 45x25cm 2012

  由写意转向工笔,是罗颖的新追求。她说选择工笔,一是“想用工整的绘画语言描绘丰富、细腻的感受”;二是表达“对宋画的致敬”。前者是以自己的画法表达个性情怀;后者是借镜而非模仿宋代院画。20世纪画家大都标榜“远承唐宋”,但多停留于对宋画的摹拟。罗颖力图采用新的途径,求新的效果。“我的作品基本上每张画面都不一样,它们都是我对自然界的真实反映,因为每时每刻自然给我的反映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尊重内心感受到一种表达。”

罗颖 北山街58号 148x168cm 2008

罗颖 清凉界 73x46cm 2008

罗颖 庭院 148x168cm 2004

  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万木春看来,罗颖十年前的杭州小景在色彩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一看不是古画,再看能想起古画。而她最近两年的新作则正好相反,画题以古画的树、石等为元素,一看能想起古画,但是因为抽掉了背景,去除了造境,再看却不是古画,她以一种新的方式建立起古今意趣的并存,虽然前后相隔十余年,画风呈现出相当不同的面貌,但是她探索新国画语言的努力却是一致的。”

罗颖 繁华 127x35cm 2007

罗颖 富士山下 127x35cm 2012

罗颖 河边 136x48cm 2011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邱志杰对罗颖的评论有趣又到位:“她的用色和用墨——粉红和嫩绿在淡墨中的交错斑斓;她用没骨和兼工带写的画法规避了传统中国画中骨法用笔苍老用笔的律令,驱尽了残破和苦寒趣味;所有这些细节,似乎都倾向于把我们推向一个享乐主义的印象,这样一个解释就能让我们安分了。但是且慢,整个画面告诉我们的却又全然不是这些。有一种传统中国的气质正弥散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它不是中国隐士的山林,它就在我们这座城市的秩序中潜伏,带来一种不安。因此我们理解了罗颖的植物世界中的不安和活力,这是一场生活风格的争斗。这是这座尘世中还能容下多少传统中国人的统计学。这里蓬荜生辉,这里兰艾难分,这里,草木皆兵。”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