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将墨彩化为梦境

  今年3月8日,我应邀出席在深圳举办的“纪念国际妇女解放运动106周年——巾彩鹏城·华夏之星第五回提名展”。在画展上,我见到一幅风格新颖的彩墨画。驻足画前,那水乳交融的墨彩,明暗相间的色泽,暖而不燥、冷而不寒的色调,如吟如诉的诗一般的画境,透过瞳孔直入心扉。再看画签,上面清晰地写着作者的名字——张金玲。这就是那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享誉影坛的电影明星张金玲的作品吗?带着惊喜和疑问,我在现场找到了出席开幕式的张金玲。通过长谈,我对她的银幕生涯和绘画经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1951年,张金玲生于河北沧州,钟灵毓秀的大运河赋予了她灵性。1973年,她被在全国遴选演员的《渡江侦察记》的导演选中,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刘四姐。之后她又参演了《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从奴隶到将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部影片,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著名影星。正当其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毅然决定激流勇退,并于1990年拜画家娄师白为师执笔习画,成为齐白石的再传弟子。从灯光辉耀、掌声雷动的演艺舞台,到磨墨展纸、沉思细度的绘画天地,反差虽大,但她收放自如。她远离了演艺界的喧嚣,像一个刚入学堂的学生一样虔心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凭借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努力,很快把握了笔墨技巧,齐门的墨叶红花逐渐在她的笔下鲜活起来。

  荷花的高洁之美似乎与张金玲的心性相通。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中,她最钟情的还是那沐于晨露、浴于清流的荷花。她爱荷,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盛夏正是荷花盛开之季,她挥汗于未名湖畔,挥毫于北海岸边,对莲写生,为荷写神。东晋顾恺之论画有“悟对通神”之说。张金玲对荷花的钟情与痴迷似乎打动了荷花,荷花以其灵性赋予她灵感,给予她神思。她笔下的荷花袅袅婷婷,摇曳于宣纸上,滋长于笔墨中。

  艺术的真谛在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离开继承则是无源之水,不谈发展则是无流之河。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包括绘画、文学在内的一切艺术,既要源头清晰,更要源流相继,变化于有形和无形之中。艺术之忌是千人一面,艺术之要是个性纷呈。张金玲在拜师学艺的基础上,秉承其师祖齐白石关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艺术要旨,苦心孤诣、上下求索,积极探索自己的艺术创新之路。为了放缓甚至阻断自己之前以临摹和承继为主的艺术惯性,在一段时间里她采取了“休眠法”,暂时放下画笔,转而多读诗书,多看画册和画展,努力从国学以及水彩、油画甚至壁画等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再经过反复的笔下探索和案头实践,终于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践行过程中,找到了令其“豁然开朗”的艺术“桃花源”。她不断追寻具有自我艺术符号的创作方式和笔墨语言,在具象中展现朦胧之感,将彩与墨交融,把虚与实混合,令浓与淡交织,从而显现出一种如梦如幻、似霞似虹的画面效果。

  张金玲将自己的想象与情感付诸墨韵与色彩中。在她的笔下,无论是人物还是花卉,都透出梦幻般的氛围。从演艺事业到绘画事业,她用自己的天赋与努力,不断挑战着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红樱桃

梦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