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所认识的画家郭子良

  认识郭子良竟然是在高大上的北大燕园。一批来自江苏省新闻出版文化领域的编辑、记者、作家、画家、工程师、演员们,被组织认可为“人才”,送到北大培训。课程安排挺紧,大家并无多少时间交流。上了多日的课,彼此仍是生疏。几乎没听到郭子良发声,只见他每日背个旧包进出,似乎是个羞涩的人。

  终于逢到一个小假期,几个活跃分子张罗同学们一起去承德、坝上游。记得大家彼此的自我介绍是在大巴上进行的,每个人像导游、又像小学生一样站到大巴最前面,说上那么几句。郭子良是唯一的画家,从此大家懒得叫他真名,只叫他“画家”。

  众人迅速熟悉起来。插科打诨斗机灵,拍照逗乐纵闲情,这份因缘际会实属难得。说实话,起初大家是看不到“画家”的,他没声音嘛。都是一群聪明人儿,脑子一个赛一个的快,嘴皮一个比一个利索,稍微口讷内敛一点的人,都挤不上去,但是傻笑着也是开心轻松的。忽然,大家发现,不少说笑的“气口”上,无人说话时,郭子良会挤上来一句,言简意赅,逗得到位,大家一阵傻乐。同时大家也发现,他那一句话说的艰难!人家跟我们有语言障碍。

  原来郭子良跟我们并不一样。我们这个班上,多是土生土长江苏人,而郭子良是江苏省国画院从广东引进的人才。他每日听着同学们热闹的语言交流,也想介入,却“介”不进来。他说惯了粤语,普通话不流利,在语言交锋的快节奏中,等他把脑子里的粤语思维翻译成普通话说出来,早就赶不上趟了。

  不过,他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交融的节奏,成功地跨越语言阻隔融合进来,他其实算不上一个羞涩的人,甚至是个开朗外向的人,至少,也是个随和的人。

  再后来,我们这个班一起去了美国。美国行的内容更为丰富,上课与参观,当然还有彼此的相处,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所看所想。

  旅途最见人心。我们这一群人年龄相差不大,大概就画家稍长一些,彼此共同话语很多,气氛十分融洽。美国行成为大家记忆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比较出来的。这个班上不少人都隶属于不同的人才计划,也有其他群体共同游学的经历,相较之下,我们这个班,我们谓之为“五三班”,如此投合,十分难得。

  因为是唯一的画家,同学们常打趣郭子良,你们画家最赚钱,画一小片纸,顶我们干大半年。郭子良带着广东人的狡黠笑:没有啦~~~然后就有人不知借着个什么话头继续起哄,画家你要送我们一人一平尺。于是这话就落在那儿了,一路上不断被提起:画家你欠我们一人一平尺啊。其实大家没当真,都知道郭子良是有身价的人,要画那不是要钱嘛!

  这个人才培训班的系列培训终于结束了。大家纷纷回归各自本来的生活,也没忘记时不时约一约。但是几次聚会郭子良没有参加,这位孝子不是在广东伺候父母亲,就是去外地采风了。

  某日,画家终于回宁,事先就通告各位,他要组局。同学们饭后去他长江边的家兼工作室玩,第一次窥见这个画家的勤奋。由于他只身一人在南京,除了厨房过于简陋,不见生活气息,各个房间似乎都是工作现场,记得卧室的地板上放着没吃完的方便面盒子。他自己交代,大多数时候,吃饭就是随便糊。门厅对面的墙壁上,贴着他获奖作品的高清复制品,西双版纳题材。浓郁的热带气息,精密结实的笔法,是江苏画坛少见的气象,想来,引入这位岭南画家,画院也是为了丰富一下江苏画坛的元素吧。他拿出历年的画册给大家看。这位外表有点粗狂的汉子,有着细腻热情、刚柔兼具的内心。事实上,画中的他跟现实中的他是对应的。北京、美国的相处,大家已经发现他是一个随和之中有原则,大气之余也颇细致的人。

  他也感叹,画订单多了,有喜有忧,并不利于沉心创作,考虑把手头的订单对付掉之后,要有一段不接订单的日子。不知道这日子已经来到否?

  说话间,他从书柜里拿出一叠花鸟画册页,兼工带写,画面有经典的中国味道,又有闲适的文人趣味,还有清新的岭南之风,大家赞不绝口。郭子良说,这是他前几年的一组作品,自己是极喜爱的。大家延展欣赏之际,他说,不如分了给大家吧!

  虽说同学们心里带着不敢声张的小九九:我那一平尺到底有没有?但是这样的大方还是让大家吃惊了。我偶尔和画坛有些小交道,知道“给画”这件事,对于一个有市场的成名画家,不是一件小事。大多数画家,会送画给于自己有用的人——那是可以换来回报的,对于于己无用的人,送画——送钱干嘛呢?这郭子良,竟把美国旅途中的笑谈当真了,要分拆自己的一套组画,给我们这些于他“无用”的人。不过,人的气性,大多数就体现在这些无用的时候、无用的关系之中呢!

  “五三班”同学在一起有点像两小无猜的小朋友,大家都盯着自己喜欢的画不撒手,最后抓阄分配了事。还没完,画家说南京的装框技术不如广东,大家不妨再等等,他把画拿回广东,装好框子再给大家——这份厚谊,怎能消受?

  同学们说,好了,以后不怕失散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今后可凭画家的这一组分拆的花鸟碰头了!

  如今,那一组配上岭南精美画框的花鸟册页,在同学们散布于南京、扬州各处的家中,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安静悬挂着,一条看不见的情感线索贯穿其间。

王晓映 ( 媒体人,新华日报高级记者)

作者:王晓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