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凡去凡来——永不停息的追求

  大学学的是古典油画,在鲁迅美术学院第一工作室。四年主要以写生造型色彩为主。期间正是人生年少轻狂,荷尔蒙高度分泌期。创作作品更多一份叛逆,压抑,迷茫等那时期人共性的东西。作品《流…》暗喻了九十年代的中国的状态,蓝色的液体渗透周围,弥漫着每个角落,整个世界变得物欲横流,似乎连生理欲望都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无一丝遮掩与羞愧。《悠闲者》等。

  美院毕业后留学日本,这个时期可以说自己人生的一次重组。对异国的好奇与未来憧憬,让自己充满激情与斗志,同时也少不了孤单抑郁无助等心情。作品从和光大学时期开始,有传统的古典思路开始裂变,不再是那么过度拘泥传统,随性大胆的表现,有些作品已到涂鸦的状态。《漂泊》《东京初印象》。

  在上越教育大学,筑波大学期间,由于是国立大学,又有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做后盾,才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更理性的面对自己的感性与激情。延续巴尔蒂斯,迪克斯等艺术家的作品“写实”元素特点,画面更多的融入了德国新表现的外形与部分内核。“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潜意识的质问,用自己的作品探寻自己探索发掘,对历史遗留文化元素的再认识,我们厌倦了大都市的喧闹,走进自然,找回本真的我。一种后现代主义左右自己思想的情节,弥漫着自己至今没变的创作理念。说刚到日本有段时期是裂变,这个时期就应当是重建再生。作品是探索,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轮回》《涅槃》《夏之绿》《某年某月某日》等。

  回国初期继续延续自己创作思路,作品有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巴拉蒂诺影响面,画面色彩更侧重其构成感。相对具象元素进行大胆抽象重构。制造着一种神秘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形象格局。《十二花神图》《战》《商道》《中国式站姿》等

  2011-2015年是自己的一个新尝试探索期。对画为何画?何为好画?等简朴的质疑,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又一次的大梳理。删除浮躁敷衍画面的东西,让画面回到画面本身,本身具有的魅力与价值。一般意义的造型与色彩对自己来说都不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怎么样进一步加强自己画面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与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特有语言鲜明特性。这期间我把画面元素内容尽可能简单,简到一幕风景,一朵小花,日常琐事,孩子玩具额等做画面经营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一方面我熟悉,有感觉,更容易经营。另一方面,这些要素也只是画面的一个壳,借壳还魂,给画面以生命力。给画面有一种地域文化渗透进去,充满东方气息的生命力。我在水墨画里找简化概括与墨韵的美好,广阅当代西方绘画,探索自己的画面结构,从当代设计的造型与色彩里拿捏东方的影子。画面更侧重画面本身,画面更重视画面自身的“气”,一张一翕,给画面予以生命。作品更多是日常生活的物语,画的内容更多不在本身,而在画面内因与画外之玄。也有一些作品在此之上,刻意关注个主题与社会现象来创作、呻吟。《有一只上坡狗的风景》《喜事》《野花》等未来创作思路,还会继续以身边简单熟悉的元素加强自己画面结构,加强自己特性元素的经营。同时在时间分配上增加对社会关注与大众共振话题的创作,让画面更有意思!

作者:张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