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小彦:秩序中的狂迷与修行 --王野夫艺术之我见

2017-03-15 11:44

  “我当时突发奇想,觉得他的画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甚至,他的修行比他的结果更重要。”

  我认识王野夫很多年了。刚认识的时候,他是一个空间设计师,在深圳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不久,他却到了广州一家大拍卖行,也就是现在的华艺国际,当年的广州喜德,负责油画方面的征集与拍卖。

  第一次见王野夫的时候,他给我看他的创作。不少,有纸本,也有油画,风格是具象的,但有强烈的抽象意味。如果套用艺术史的一些通用概念,属于冷峻那一类型。也就是说,他的画面有强烈的逻辑性,有严整的秩序感,是一种理性的产物。王野夫的画,比如说纸本的,用钢笔作工具,点线面布局恰当,基本因素也是点线面,千笔万线,合成若干个不同的形,以形成对比。物体没有轮廓线,只用疏密加以区隔。造型则用几何化来处理,一丝不苟。油画也一样,只是点线面变成不同形状的色块,以及不同厚度的色层。色调则以对比色为主体,强调色相之间的张力。他的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有一种设计的意味在,几个基本因素构成主体,在画面中形成彼此对立的不间断的重复。我知道这是他的风格之所在,是他的“艺术语言”。他的题材则多是城市、街道,以及城市和街道中不同的人物。其实,这些题材都是形的托词而已。也就是说,他只是以这些具像为依据,让形与形之间形成张力,以便获得自身的意义。

  作品创作所用工具

  从作品看,王野夫的创作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孤独地、一笔一划地、一色一块地、一点一线地,仔细小心地,认真周到地,最后才能达成我所见到的完整效果。

  我当时突发奇想,觉得他的画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甚至,他的修行比他的结果更重要。

  艺术家工作室

  很久了,我说的是自从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算起,已经很久了,我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作品。突然,有一天,他邀请我到他的工作室,看他的新作品。工作室在广州员村一个空间里,装饰风格是简派的类型,朴素大方。王野夫把他的新作拿给我看。我一看,立时产生了一种惊喜,一种感动,一种失语的热情。他的新作是用铅笔画的,仍然具有一种抽象的极简样式,黑白方形,似乎是一间房子,或者全黑,中间有一道光,惚恍着插在不停地跳跃。轮廓是模糊的,是用一种极具魅力的铅笔特有的色调给随意地涂抹了出来,于是平面插向了一个莫名的空间,稍无声息地把视觉推向无尽的深渊。

  关键是铅笔的效果,不是黑白那么简单,又的确是一种黑白,一种非常特殊的黑白。逻辑和秩序给某种偶然的轮廓所切割,把一个分明的形转变成深度的意义表达。

  我明白,这时王野夫的作品和原来相比,有了一种质的飞跃。甚至,我认为他现在的描绘,具有一种他从前没有释放出来的机智。他在表达一种关系,一种对空间的认知。他的作品不再是轮廓,不再是点线面,不再是秩序,不再是逻辑,但这些因素全都具备,都在作品中成为支撑意义的骨架。

  工作室一隅

  我们谈起了意大利的莫兰迪,这个终生画瓶子罐子和杯子而从不厌倦的独行者。我们同意,不能把莫兰迪看成是一个静物画家,他之所以对眼前的瓶子罐子和杯子产生热情,是因为这些都只是托词,像禅宗所说的那样,是登岸的筏,一旦抵达彼岸,筏就失去价值。 他着迷于一种近观的秩序。用王野夫的话来说,这个秩序只有三厘米半的深度,伸手可及,但却包容了整个世界。

  展览筹备前期艾米李画廊团队去到艺术家工作室与之沟通并做拍摄采访

  在王野夫的新作中,简洁的形存在于模糊的轮廓之间,隐藏在一遍又一遍的描绘里。有时,甚至只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线,因为铅笔涂抹所留下的微妙深浅,竟然动荡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狂迷般的灰,有偶然,又有必然,是工具使然,又是颠覆工具的原点,呈现了一种令人质疑又不得不确信其存在的真实的深度。这深度就是王野夫创作之意义的全部。

  从清晰到模糊,从必然到偶然,从设计到描绘,从装饰到盯视,从色相到色阶,这是一条线段的历史,一个圆点的历史,一块方形的历史,我发现王野夫居然行走了超过三十年的时间。这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