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末·艺术》“仁智之道·山水情怀”专题——崔鹏程

  郎: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那么您擅长于哪一种风格?其特点是什么?

  崔:我于平时创作中多作青绿山水,偶作水墨山水。青绿乃山川本色,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石青、石绿为主色,青绿相映,富丽堂皇。青绿山水曾作为主要的山水样式流行于隋唐和两宋。明以后以小青绿山水为盛。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丽,小青绿山水妙在温润俊雅。我从传统山水艺术走出,笔墨、色彩有传统的意味,又吸收了现代的精神,突显时代和生活气息。我多作云山飞瀑、春岚林溪,以传统的文人笔墨结合于当代的色彩样式,清丽出新意,山水写华章,于山水自然中追求一种清新雅致、润泽明快的阳刚之气,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对当下时代精神的反照,真正体现出山水的家国情怀。

  郎: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您认为其精髓是什么?

  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于山水中感受到天地、宇宙、自然、内心,山水画有情有景,可观可游,其中的意境、格局、气韵、色调,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山水画一路走来,名作名家辈出,体现出的自然之道、博大意境非人物画及花鸟画可比拟,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山水画十分强调笔墨,一笔一墨,一山一水,无不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笔墨既是造型手段和符号,同时又具有独立的笔墨精神。画面上笔墨形态所呈现出的虚与实、浓与淡、明与暗、开与合、繁与简、疏与密等这些相对的审美范畴的对立统一,使儒道释三家归于一体,其中有道家的玄妙,有佛禅的圆融,也有儒家的中和,无不体现了东方哲学的意趣。

  郎: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感情的创作形式,可否谈谈您在山水画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崔:山水不只是一石一水,而是一道一气,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一纸山水抒心性、散怀抱、明志向、显精神。中国山水,岳镇海渎,苍茫博大,用手中的画笔去赞美描绘,抒发一种昂扬向上的积极精神。我于山水重品格、重气息,心中总有勃勃之气生发于笔端,在山水作品中寄托了自己的喜悦、直率、淡然、天真,简单的画画,简单的生活。石涛说过,“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让生活在繁杂城市中的我们在山水的意境中让自己的内心逍遥于宇宙天地。

  郎:“形神兼备”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那么您认为创作山水画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崔: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师古人,师造化。从真山真水中来,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的过程,心性要存真,山水创作在气度上不拘泥于一树一石,着重于整体的气息和意境。布局起转承合,勾勒笔墨精到,皴擦墨韵苍润,设色明丽淡雅。笔法与墨法一定合乎所表达的意像内容,而内容又完全地体现出内心的思想情感,先做到悦己,畅神。有我之境再到无我之境,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郎:您如何理解中国山水画在当下的创新与发展?

  崔:山水画自隋唐始独立,五代、北宋山水画大盛,名家纷起,达到高峰。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明清及近代,亦有发展。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当代山水画在格局、技法方面亦有诸多的创新。当今时代人们城市生活喧嚣、工作紧张忙碌,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当下网络迅疾,信息密集,各艺术门类相互影响,更加国际化、多元化,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重复、同质甚至背道而驰的现象,在新时代,如何扎根经典,摒弃糟粕,重塑山水精神,表现和谐自然,彰显家国情怀,体现大国气度,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我相信未来中国山水画的前景会更加的美好。

原文刊载于《周末·艺术》2017年6月25日总第976期

作者:郎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