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26 23:49
展览由一个皮影戏、雕塑、光与声的剧场组成
2017年10月26日下午,涛斯顿•居尔个展“月光下的恶作剧”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涛斯顿·居尔是一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过去的11年里,他将中国作为其创造性作品的基地。他特意选择在有着数千年辉煌工艺历史的瓷都——景德镇——定居。在这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当代艺术环境中,艺术家创作了在本次展览推出的雕塑作品:《月光下的恶作剧》。作品基于一个虚拟的木偶剧团,剧团的艺人们形形色色,不受时代的限制,也难以区分性别,在展厅空间里组成一个皮影戏、雕塑、光与声的集合。
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致开幕辞
艺术家涛斯顿·居尔根据一个虚幻的牵线木偶移动剧院的文学概念,组织了展览《月光下的恶作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层展厅充斥着这些纷繁混杂的“演员”——世界中雌雄同体的永恒生物。此次展览集结了影子戏、雕塑、光和声音,囊括居尔近几年在中国和瑞典皇家艺术学院所做的新作。
瑞典大使馆大使林黛安女士致开幕辞
艺术家涛斯顿•居尔发言
涛斯顿﹒居尔颇有天赋,他能将自己的艺术展览场所变得引人深思。在此次展览里,艺术家将一个巡回演出剧团搬进了博物馆。装道具的箱子已经倒空,道具被安置在昏暗的会堂中。演员在会堂的两翼里面,观众可以择席而坐。难道演出已经开始了吗?展览的名称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而这给人一种不确定感。恶作剧可以是个戏法、玩笑、谐谑,月光在夜间照亮地球的方式与太阳的直射截然不同。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在月光的谐谑中,一切事物变得模糊不清,但这并不意味着万物变得不真实。”
现场嘉宾合影
在涛斯顿﹒居尔的手中,剧院成为世界的象征。就像这个世界一样,剧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将地点、人物和时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展览让我们看到机械的运转方式,人物之间的互动、不同系列的图画与时常重现的主题之间相互关联。但是,这其中的衔接和联系并非总是显而易见。作品中贯彻的历史和文学内容与当今的公开辩论和流行文化联系在一起,而其方式却隐晦含蓄。作品中采用多种手法和材料:绘画、图像、照片、视频和陶瓷。多样媒介的结合促使作者不断进取,开拓新的艺术道路。而且,为了新的展览,艺术家偶尔修改现存的某个作品,展现了他作品可以持续被赋予新的含义的特色。
展览现场作品
在涛斯顿四十载的职业艺术生涯中,“人体形态可作为叙事的载体”是其作品的一个中心主题。艺术家在瑞典哥德堡瓦兰德艺术学校学习时(1971-1976),当地艺术深受社会现实主义图示的影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艺术所关注的中心。虽然这种传统或许是艺术家部分意象的基础,他的艺术表现方式却更为任性,无法预测,而这一点不容置疑。通常,他对表现性艺术更感兴趣,而非现实主义艺术。他更执着于创作虚拟模糊的形象,使之在现实、传奇和神话中穿梭,而不着重重塑模特的外形。
观众在观看现场木偶剧场的表演
近年来,在其主要的展览中,艺术家通过对剧院的调整,将其由来已久对人体形象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探索引入了新的、更深的层面。他还追溯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早期艺术实践与现今作品之间的联系:涛斯顿﹒居尔在读书期间,一些独立和成名的戏院就偶尔雇佣他进行舞台美学创作。
展览现场的雕塑作品
新世纪以来,涛斯顿﹒居尔在其祖国瑞典和中国度过他的岁月。起初,他于2007和2009年之间在北京郊区的索家庄工作。自2011年至今,他将景德镇作为其创作基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这次展览是涛斯顿在中国国内作品的最广泛的一次检阅,延续了他近年在欧洲和瑞典成功举办的展览。这个机械性的木偶剧团是本次展示的焦点,曾作为艺术家个展的一部分在哥德堡的罗斯卡博物馆(2014-2015)和斯德哥尔摩的舞蹈博物馆展出过。该展览也曾在德国阿尔普博物馆的一个题为“准备奔向舞台,第一幕”的国际群展里展出(2016-2017),用以纪念达达主义运动一百周年。
在艺术家看来,这些雕塑作品更像是“演员”,而不是简单的“玩偶”
或许,有些人会把艺术家剧院里的九个演员戏称为“玩偶”,而艺术家自己则称他们为“表演者”;他甚至喜欢使用“牵线木偶”来描述他们,虽然“木偶剧演员”这种称呼其实并不太贴切,因为木偶剧院里使用的木偶大多是手套偶。但,艺术家反对使用“玩偶”这个称呼的最重要原因是,这个词意味着他们是被把玩的东西,即别人的玩物,仅仅供人消遣。如果称其为牵线木偶则增加了他们作为雕塑作品的重要性。然而,他们的确是只做娱乐之用的“玩偶”,但其更重要的身份是在剧场中表演的演员,被幕后操作的人指引动作,以控制其行动。通过这样区分,艺术家同时强调自己把生命的一部分用于制作极其严肃的作品,即使作品看起来滑稽可笑。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