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卢晓峰对话王巍:漫谈少数民族创作

ARTIST · LU XIAOFENG

卢晓峰简介

  卢晓峰,1977年生于山东,199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获山东艺术学院意笔人物画教学研究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ARTIST · WANG WEI

王巍简介

  王巍,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导师;中国华夏画院副院长;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学术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李洋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师从冯远先生。作品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大量作品赴欧、美、韩日等国展出,出版专著、画册多部,在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现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水墨人物画造型与笔墨创新研究、中国画基础教学研究。

  卢晓峰: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准时来到群里收听,我们聊一些关于绘画的事情,今天和以往的聊天内容有所区别,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很杰出的画家来和我一起聊天。

  少数民族美术是我国人物画非常普及的一种题材,在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的美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各类的少数民族题材。但是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绘画是一种浮光掠影的状态,很多画家跑到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然后拍点照片、画点速写,回来之后就开始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创作也能反映一部分少数民族的面貌,但是整体上深度不够。

  如何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除了服饰、道具之外的,尤其在精神和意识层面更深一层的东西,有很多画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画家可以说数量是非常少的。王巍老师,我觉得他在这一块儿做的特别好,尤其是对于四川大凉山彝族,他对于这个民族的感情也非常深,对这个民族的生存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下面有请王老师来谈一谈自己对于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王巍: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卢晓峰老师的盛情邀请,还要感谢艺盘的各位朋友在百忙之中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来听我们两个唠嗑。我觉得真是不好意思,今天的这个话题,我觉得很大、也很切合实际。我觉得能在一种很新型的模式状态下聊天,或者要谈我们的体会,这是一件特别庆幸的事情。

  我觉得现在的每个艺术家可能从自身的专业角度来说的话,对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大家的关注度都很强烈,卢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卢老师也画了很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我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创作可能与我的生长环境、从小受到的教育,还有自身的一种爱好有关系。

王巍 《凉山素描》 纸本水墨 2008年 尺寸:180×300cm

  现在画家在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是比较符合现在的国情。因为从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一种重视,从它的原始文化建设、生活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与帮助,所以每个画家可能也是就国家的这种对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现在的关注度会更强烈。因为从历史上来说,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团结肯定是首先放在第一位的,民族团结标志着各民族的幸福和安康,所以从国家的文化强国的战略上来说的话,对民族是有很大的支持力度。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画家愿意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它有原始的成分一直保留到现在,更加的生活化、更加的自然、更加的贴切我们每个人自身最初的一种发展轨迹。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观点,它更能碰触每个艺术家心灵最初的萌芽的认识。

王巍 《轮回》 纸本水墨 尺寸:300×180cm

  因为我从小生活基本上是在河北的北部,比较接近于内蒙,从小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还有周边的一些语言,可能跟少数民族比较接近。所以从小接触的文化方方面面来说,少数民族的接触的比较多,尤其是内蒙的文化接触的更多一些,再加上自己的母亲又是教音乐的,所以可能接触的艺术细胞比较浓一些,因为母亲也算是一个艺术家,所以唱歌、跳舞,对少数民族的形象、服饰,还有言谈举止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自己的脑海中从小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的祖籍也是山东的,但是我出生在河北,可能随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算是在当地接触了不少的地域文化,所以使得自己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巍 《秦始皇统一中国》 纸本水墨 2016年 尺寸:486×687cm

  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来描绘少数民族的一些人物的生活场景。在上大学的时候去了内蒙、新疆,以后又去了西藏,2000年的时候第一次去的西藏,所以又接触到了西藏民族、新疆的维族、阿萨克族,后来又接触了四川的彝族,再后来就是很多中国边远地区云南、贵州、湖南这些少数民族,基本上都亲临过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考察。所以后来越来越喜欢用自己的画笔、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情感,因为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情感。所以一个画家拿着一支笔要包罗万象的概括每个民族的内心的复杂,表现他们的美好生活的时候,确实需要每个画家静下心来去考虑。所以我在硕士论文的时候也是围绕着写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研究,包括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围绕着少数民族题材来做,比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更加的深了一步。包括我现在招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围绕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以及理论研究,还有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以及理论研究。

  从自身来说作为以少数民族切入点来创作题材的一个画家,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有这个责任和担当,也有这个义务。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我觉得更能触动艺术家去体验生活,挖掘一些特殊或者具有典型性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话会更加打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这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

  卢晓峰:

  我觉得王老师刚才说的特别好,其中有一点特别能打动我,而且我也特别有同感和共鸣,少数民族的那种纯净、那种环境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这种都市是完全不同的。

  王巍:

  上大学的时候就比较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算下来的话也快三十多年了,所以也画了不少的画,彝族画比较多一点,后来因为去彝族的次数比较多了,关注点也比较多。包括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两张大画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大凉山彝族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一张是《九月凉山风》,还有一张是《雪霁凉山州》,这是几次去大凉山的不同的感受。

  卢晓峰: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我也去过一些少数民族,像蒙古、彝族、苗族等好多民族,我觉得抛去每个民族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住所、生活的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他们的民族习惯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我发现有一点就是把所有的民族加在一起和我们现在正常生活的都市状态比较的话,那就是他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的那种恬淡、慵懒,甚至于再清静一些、更接近自然一些的那种状态。

卢晓峰 《进城》 纸本水墨 2010年 尺寸:180×300cm

  王巍:

  卢老师你说的这些都是有同感的,应该是在零六年还是零七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彝族,那种场面确确实实能抓住人的心灵,比我第一次去西藏还会触动你的每根神经。因为它的民族跟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它反馈给每个画家心灵的撞击也是不一样的。我去西藏是另一种感受,我现在想说一说彝族,因为我去了彝族给我的心灵当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当时那里人的眼神给我印象非常的深,所以他企盼的眼神和他的面孔,刹那时会发出一种生命活力的意义,当时我感觉到我生活在他们的中间就像他们生活当中的一员。他们那种单纯的喜怒哀乐,他们与世无争的满足感,真是让我非常惊奇和羡慕。就像感觉似曾相识,又感觉是从天而降,说不上来的那种感觉,所以它时时刻刻在打动着我,因为他们的那种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外来的修饰。

  我给他们定论为是最纯真的人的一切的存在。他们那种平静的心态,每个人再加上一瓶酒,就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是平等、自在、祥和,这是给我最深的感受。并且他们的这种状态是一个民族最为原始的状态,没有任何的修饰,人和人之间全部是平等的、自由的、祥和的。所以我有的时候在想,有很多的细节用画笔是很难形容的。

王巍 《雪霁凉山州》 纸本水墨 尺寸:190×180cm

  彝族这个民族非常的强大,当时在彝族跟几个老乡聊天的时候,他们说他们的祖上是从欧洲牵过来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自豪的说呢,因为他们每个人的长相极其有棱角,尤其男性。女性长得眉弓很突起,眼窝很深,包括男的也是这种样子,所以他们画起来非常的入画。他的五官能把你带到你的画面当中,并且能把你带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当时的一幕幕,每一种平和的面孔,当面对你的时候确实会让你感觉到那种幼稚和轻松苍白的愉悦感。当时我真的非常怀疑这个怎么去表达,因为绘画不像电影,它可以使画面带动起来,把观众带入到剧情当中。而绘画的画面只是一个瞬间的停留,这样要求画家要潜心的去把你生活中感受的素材和体悟如何放在你的画面当中。这个时候画家就是个导演,把演员、画中的形象,还有道具、场景和你的周边环境,如何让它们揉在一起,就是画家要做的事情。

  我好像说到这个的时候有一些伤感,因为后边也去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会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个民族都会刺痛你的心灵。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跟大家再聊一聊藏族。

王巍 《大地之爱》 纸本水墨 2009年 尺寸:196×180cm

  卢晓峰:

  我觉得王老师聊的特别好,聊的非常具体、非常深入。而且他自己的感情也充分调动起来了,都聊出伤感来了,我觉得这点是特别成功的。王老师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对于民族内在的一种精神性的元素,我觉得是领悟的特别深的,这点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在画少数民族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太注重于表面,注重这个民族的服饰,以及在外形上、外貌上,在道具上要怎么去摆布、安排这个画面,只停留在为画而画的层面上,很少从内在的东西去体悟。就是这个民族整个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然后根据这个感受或者印象来决定这个画面应该去怎么处理。我觉得这样应该是一种更真实、有效的表达对这个民族独特感觉的方式。而不是只简单的人要往哪摆,这需要一头牛,那需要一只狗,或者这需要一座木头房子,那需要一颗树,就是这个意义上的画面构图。

  卢晓峰:

  我觉得王老师刚才说的特别好,其中有一点特别能打动我,而且我也特别有同感和共鸣,少数民族的那种纯净、那种环境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这种都市是完全不同的。

  王巍:

  上大学的时候就比较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算下来的话也快三十多年了,所以也画了不少的画,彝族画比较多一点,后来因为去彝族的次数比较多了,关注点也比较多。包括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两张大画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大凉山彝族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一张是《九月凉山风》,还有一张是《雪霁凉山州》,这是几次去大凉山的不同的感受。

  卢晓峰: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我也去过一些少数民族,像蒙古、彝族、苗族等好多民族,我觉得抛去每个民族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住所、生活的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他们的民族习惯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我发现有一点就是把所有的民族加在一起和我们现在正常生活的都市状态比较的话,那就是他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的那种恬淡、慵懒,甚至于再清静一些、更接近自然一些的那种状态。

卢晓峰 《进城》 纸本水墨 2010年 尺寸:180×300cm

  王巍:

  卢老师你说的这些都是有同感的,应该是在零六年还是零七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彝族,那种场面确确实实能抓住人的心灵,比我第一次去西藏还会触动你的每根神经。因为它的民族跟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它反馈给每个画家心灵的撞击也是不一样的。我去西藏是另一种感受,我现在想说一说彝族,因为我去了彝族给我的心灵当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当时那里人的眼神给我印象非常的深,所以他企盼的眼神和他的面孔,刹那时会发出一种生命活力的意义,当时我感觉到我生活在他们的中间就像他们生活当中的一员。他们那种单纯的喜怒哀乐,他们与世无争的满足感,真是让我非常惊奇和羡慕。就像感觉似曾相识,又感觉是从天而降,说不上来的那种感觉,所以它时时刻刻在打动着我,因为他们的那种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外来的修饰。

  我给他们定论为是最纯真的人的一切的存在。他们那种平静的心态,每个人再加上一瓶酒,就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是平等、自在、祥和,这是给我最深的感受。并且他们的这种状态是一个民族最为原始的状态,没有任何的修饰,人和人之间全部是平等的、自由的、祥和的。所以我有的时候在想,有很多的细节用画笔是很难形容的。

王巍 《雪霁凉山州》 纸本水墨 尺寸:190×180cm

  彝族这个民族非常的强大,当时在彝族跟几个老乡聊天的时候,他们说他们的祖上是从欧洲牵过来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自豪的说呢,因为他们每个人的长相极其有棱角,尤其男性。女性长得眉弓很突起,眼窝很深,包括男的也是这种样子,所以他们画起来非常的入画。他的五官能把你带到你的画面当中,并且能把你带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当时的一幕幕,每一种平和的面孔,当面对你的时候确实会让你感觉到那种幼稚和轻松苍白的愉悦感。当时我真的非常怀疑这个怎么去表达,因为绘画不像电影,它可以使画面带动起来,把观众带入到剧情当中。而绘画的画面只是一个瞬间的停留,这样要求画家要潜心的去把你生活中感受的素材和体悟如何放在你的画面当中。这个时候画家就是个导演,把演员、画中的形象,还有道具、场景和你的周边环境,如何让它们揉在一起,就是画家要做的事情。

  我好像说到这个的时候有一些伤感,因为后边也去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会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个民族都会刺痛你的心灵。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跟大家再聊一聊藏族。

王巍 《大地之爱》 纸本水墨 2009年 尺寸:196×180cm

  卢晓峰:

  我觉得王老师聊的特别好,聊的非常具体、非常深入。而且他自己的感情也充分调动起来了,都聊出伤感来了,我觉得这点是特别成功的。王老师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对于民族内在的一种精神性的元素,我觉得是领悟的特别深的,这点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在画少数民族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太注重于表面,注重这个民族的服饰,以及在外形上、外貌上,在道具上要怎么去摆布、安排这个画面,只停留在为画而画的层面上,很少从内在的东西去体悟。就是这个民族整个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然后根据这个感受或者印象来决定这个画面应该去怎么处理。我觉得这样应该是一种更真实、有效的表达对这个民族独特感觉的方式。而不是只简单的人要往哪摆,这需要一头牛,那需要一只狗,或者这需要一座木头房子,那需要一颗树,就是这个意义上的画面构图。

  卢晓峰:

  我们对少数民族的直观感受就是通过他的外貌,和我们平时所见的城市里人的不同打扮、不同长相、不同的言语,或者说他们的歌声,他们说话采用的民族语言,带给我们的陌生感和新奇感。对这块儿我们可能会特别在意,需要通过这些东西去领悟一些属于他们的独特,需要你长期去和他们接触。我们对他们的那种感觉,从初见的一种强烈的陌生和差异感,到慢慢的熟悉、慢慢的融入、慢慢的深入体会属于他们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或者说诉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他们是既陌生又熟悉,游走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体会和感受,把这个东西能画出来是很了不起的,避免了我们上面所说的流于表面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王老师在绘画上做的非常成功。无论从形象的选取,还是从笔墨的处理,或者从画面整体构图、色调等这些方式的处理上都带给了我们不同于以往那种固定化、模式化、套路化的一种表现方法。这些可能在之前的作品中很少见,或者说有一种创新与突破,这个是做起来很难的。就像变魔术一样,我们看魔术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会觉得非常简单,但你不知道之前会觉得非常悬,这个也是一样的。一种样式或者表现方式如果出现了,我们习惯了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新鲜,但是在没出现之前,特别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它的印象是非常深刻,在我们脑子里引起的那种共鸣、反响是非常强烈的。

卢晓峰 《子非鱼》 纸本水墨 2013年 尺寸:198×317cm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希望王老师以后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一些对于少数民族的体会、理解和一些更精辟的见识,还有非常精彩的一些新的画作供我们欣赏。今天由于时间限制,我们聊的也比较深入。以后我们到时候再找机会请王老师再来聊一聊他对于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一些认识和感受,我觉得会聊出很多新的观点和火花。在这里我要谢谢王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讲述。

  以后我们每一期请的画家可能无论是在创作题材,还是创作思路上跳跃性会非常大。像王老师画的是非常写实的,表现现实主义,我们后边还会请一些画的抽象一点或者画的超现实的各种类型。我觉得这样之后大家了解起来,能对整个中国的当代美术现状有一个很全面、很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对于听众还是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启示。

卢晓峰 《付大满的面馆》 纸本水墨 2013年 尺寸:179×227cm

  王巍:

  我刚才在说了一部分以后带动起自己的这种情感来了,我平时跟学生也在说我们要做艺术家,不要做画家。因为我觉得做画家比较单一,我们要做艺术家,把各种各样的门类的东西都要结合在一起,把它挪过来放着自己所用,锻炼自己或者是让自己强大起来,驾驭到你自己的专业创作这一方面来,这样的话才能使得你的作品有可读、可看、可思考,才会流芳千古,让人在你的画面当中读出很多的故事,一张画其实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所以我没法去展开,我想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可以跟大家聊聊《九月凉山风》这张画当时的一种创作状态,如何把这幅画完成的。但是现在的时间比较紧张,我们可能会占用很多大家和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不想太多的去耽误大家的时间。

  卢老师也说的非常好,我觉得他自己创了这么一个属于网上传播创作经验也好,或者是传播中国文化也好,我觉得这是一种尝试,这种模式我们以后可以借鉴、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学生、老师可能还是在教室、课堂来上课的这种模式,比较传统,可能课下的一些模式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卢老师这种模式我觉得真是可取、可学、可教、可延续。

王巍 《午后阳光》 纸本水墨 2014年 尺寸:200×200cm

  说到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我有说不尽的话语,有很多感受、情感真是很想跟大家去分享,但是确实时间比较短,这个话题确实也勾起了我对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绘画作品其实就是一个瞬间的展现,其实很多细节、内容是在画面当中很难去表现的,所以我平时也用很多的时间去体会,包括唱歌,我非常喜欢少数民族的歌曲,每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我觉得都会打动人,因为他们都是生活的元素,并且只要有时间、有精力的话我也去演话剧。所以用别的模式来抒发我的感情、抒发我的创作,绘画当中很难表达的一些细节,我用别的艺术形式来完成,这也是我作为艺术家的创作方式。说实话我也体验了很多门类艺术的表现方式,但是个人的能力有限,只能说是自己来欣赏而已。

王巍 《高原格桑花》 纸本水墨 2010年 尺寸:125×250cm

  卢晓峰:

  我觉得今天聊得特别好,聊得非常意犹未尽,时间比较短,等我们后边再安排邀请王巍老师继续聊除了少数民族美术创作之外,我们还可以聊一聊生活、聊一聊歌曲,大家可能不知道王老师唱歌非常好,他唱的那个高原红在我脑子里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后边就是我们可以聊一些可能更轻松的话题,这样大家能够从一个更广的角度来理解画画人的生活和想法、思路。今天,就先聊到这,谢谢大家,谢谢王老师。

  观众:请问,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对于我们一般的绘画创作有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王巍: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从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围绕人物来描绘的。如果要从人物的角度来说的话,人物的表情、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人物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从里边挖掘的,不管是不是一般的美术或者我们要定义的什么样的美术,只要是跟美术绘画题材有关系的,我觉得都可取并且都会有借鉴意义。

  比方说人物的造型,中国画里边笔墨的体验和实践,还有改革还有变。我正在写一本专著就叫《笔墨之变》,也是围绕着人物画随着时代和现代语言的一种语境下的一种改变,也算是一种尝试。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们说的一般的绘画是绝对会有很大的益处,只要我们勤奋刻苦努力,绝对会有收获的。

卢晓峰 《阿桑的诗意人生》 纸本水墨 尺寸:180×90cm

  观众:卢老师,想起您一幅作品,《阿桑的诗意人生》

  卢晓峰:《阿桑的诗意人生》,当时是去广西,我已经分不出哪个民族了,因为那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壮族、彝族、苗族还有好几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当时我觉得那儿应该属于苗族的一个分支,叫边苗,我觉得那个地方的整个环境、生活状态,就像我前面说的特别接近自然,和我们都市里的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就想画一个这个,选了一个很简单的构图,就用了一个少女和一只小羊,我觉得能表达出我对它的一种体会就够了。

  其实这个作品,画这种题材的相对要少一些,我自己的兴趣点更多的是在周围的生活里边,可能我觉得对于少数民族的体会到了那儿之后会特别深,但是离开之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回来之后对于这一块儿做的比较少,我觉得主要还是每个人的兴趣范围和选择范围不一样。可能王老师他喜欢少数民族的氛围,带给我们的原始性也好,纯洁性也好,他觉得在那儿能寻找到心灵的一种归宿。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选择范围和表现范围,只要真诚的用心去做就都能出一些很好的作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