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修行与完善

  写生这一话题我个人有着许多体会,二十几年来我通过不断的写生面对自然,面对生活,解决着绘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困惑。写生对一个画家来说应是蜕变新生的重要手段。在我的理解中“写生”是分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而不同层次的写生也同样解决着不同的问题,因而写生至今每当坐下拿起笔时,一是要解决物像的线面表现问题、二是解决如何把思想意识嵌入其中形成个性面貌。写生首先是画家领悟对视自我的过程,不同创作时期,写生时都会有着不同述求,因此画家对于写生的认知深度及重视程度均在其作品当中有所反应,所以写生即是画家蜕变重生的手段也是脱离前人样式的最佳路径。

  写生过程是画家凭自我的思想观念看待表现世界从而使作品表现出独有的感知,而创作则是画家对于生活体验及内心、情、感、悟、趣的表述升华过程,同时也是画家对于外在世界与内心个性世界的表述思考过程。正是这样画家把情感与智慧相融凝固于画面并把内心世界转化为图像,让观者欣赏画家哲思与智慧。

  我想分享一点我自身多年来的写生变化过程,这样来的更加直接,我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京城的胡同、四合院、小吃、皇家园林,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二十岁左右时有幸在云南、贵州的大山中转了二十多天,那次出行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云贵高原的风土人情,山川美景让我感到了自然的魔力,在大山深处曾熟悉的园林花草在自然中长的无比美丽,而从书本文字中读到的山川美景在眼中显现的如此壮丽,连那溪水中的游鱼甩尾转动都显得那么的迷人,缤纷的各种植物有序排开,在雨后显出我从未见过的绿色,这一切的一切都引起了我的强烈绘画兴趣,同时也给予了我更多更宽的思维想象空间与日后画面表述上的求索,目标方向决定着一切,自此开始了方法与语言表述的寻求。

  初期表述语言整理的确实笨拙加之混沌未开,理想中的东西无法在笔下表现,那种痛苦无法语言形容,迷茫中我看到一本《黄胄速写集》如饥似渴的学习之后开始了各种方式的写生游历,因为在这样的过程能让我体会到许多前人和师长无法传授或无法教会的东西,那就是置身于自然之间本人参与的感悟,其实这种感悟正是人与人之间无法传递的信息,之后数年时间读着黄胄的速写利用各种机会走遍我从书中读到使我向往的地方。其间我发现最让我感动的是江浙大地的婉约和美境,这里的山川景色无不入画且充满着文人气息,花草树木无不让我着迷,每逢初春我都会踏上这片土地,久之发现我的作品之中也充满着江南气息。

  如果说读黄胄使我走上了写生路途,数年下来我仍然在寻找着创作时解决时代气息的方法,绘画创作中画家都会遇到同样问题,当处在物像与内心契合打动创作者,创作者则要通过材质、笔触、线条、色彩等等关系向读者传达重塑情感表述,这需要创作者本身丰富掌握和熟练运用创作语言。此时吴冠中先生的画展帮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他让我看到了创作方法丰富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迷恋的江南,少年时每每读到前人对此地的描述在脑海中都充满着向往,是曾经生活在这片大地的古代画家把中国绘画推向了极致的巅峰。春日山间小路,树木在春雨中散发着灵秀的气息,崖壁或白墙上倒挂的紫藤枝条犹如书法作品中的草书一般遒劲让人细细品味。初春时节老树含烟带雨,春花星点其间,连空气中的晨雾也尽染淡淡的绿色,行至山林僻静之处薄雾中仿佛能听到远古的琴音,在这里有着很多我崇拜的古人足迹。每每驻足凝视色迹斑驳的围墙,种种岁月留痕都使人想象着似乎能与崇拜许久的前人对话与精神沟通,内心深处无数次与这些美境产生共鸣。

  这一时期已知的方法扔不去新的方法又无从下手可以说困惑至极,但写生依然未停,结果是几番折腾下来把我逼到工笔创作的道路上去了,顺其自然吧,吴越大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以宋元的工笔形式逐一的表现出来,在工笔创作中我极力主张通过写生思考画出个性与追求,深入生活是画家体悟和发掘,创作与时代生活的必然纽带,在生活体验中激活的内在潜质使其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而每位画家拥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作品中会呈现出多样的语境及表述方式。绘画是每位画家对自我的诠释其中包含着画家对于美、境、笔、墨、线等等认识,绘画作品的个性特征不在于你是否画了与前人不同的影像,主要是由于画家不同时空境界产生画境特征促成,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的生活时代及环境影响形成的综合产物,作品的境界表现着画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及个性特征。

  在工笔创作写生过程中并未忘记我多年来的诉求,不断的收集寻找各种表述方式信息,此时的我无论东西方绘画在我眼中只要在精神层面契合的作品我都会细心留意其表述方式拿来在写生中进行实践。京郊十渡也是几十年写生常去的地方,我喜欢那里山间杂草小花,自出生即在石缝中生长,弯来转去长成后强迎风而立,连叶子都带着倔强的样子,我常常把这种感觉带入画中用以表现生命美丽,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成为了我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对象。山上跑累了就到农家小院喝茶闲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开始喜欢上田园雅趣,于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开始了以庭园雅趣为题材的创作阶段,这时期花草树石虫趣在笔下自由的组成各种生活式的场景,鲜活灵动无不透露我对生活的熟悉及内心世界平坦的流露,此时我对写生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不再只关注简单对象而是从整体环境入手也就是重视环境气氛整体考虑创作所需了。

  由于对花草的痴迷我想到了草原,儿时读过的诗歌加上音乐中那马头琴的吟唱让人终日向往,于是我带上所有写生工具开车前往草原,大草原上花草连成一片远远的伸向蓝天,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绚丽,巨大的草甸如同画布伸展,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舒畅,于是写生的画笔也在这种情绪的鼓舞下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自由舒畅,闲花野草也似乎在笔下有了新的生命活力。

  花鸟创作需要色彩认识,于是我开始运用油画写生方式组织色彩关系,而此时写生我已抛弃了原有的基础观念,更多的是把握笔触与色彩间的表现关系,同时在山水写生中寻找线面整体表现形式,写生把我带出了困境也让我从描绘走向表现,这是自由的起点。多年来在花鸟作品创作中我一直变换作品形态,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我自己内心世界一次探索一次寻求,我常说:“不是不想停下来在某种模式下探索,而是还没找到真正想要的自我。”也因此常常讥笑自己的这种做法叫做“路过风格”。

  十几年来我对写生、游历除深入体验细微捕捉之外仍然敏感地与自我沟通着,对此我有着特殊的忠爱,正是因此在作品中力求使花草也能在枝叶间透出更多的真诚和净洁,每当伸纸舒墨腕底如万物生长,心情无比舒畅,那是生活积聚的表述,此中美妙难为添凑而成。笔墨寄情于胸中而生成于碗底,画如能托兴是古今画者皆怡悦之事,着迷于其中陶醉其间终日劳累于其间,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蒙养,在文化中陶冶情操,随着在写生、游历而不断升华的心境让作品脱去俗浊达到理想中的高度。

  花鸟画历史悠久,今天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与时代文化发展契合,传统要保留,时代特征也需要体现鲜明,但首先要解决的应是通过写生来寻找自己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写生是分为若干层次的,在每一不同层次去解决不同问题时方能使然。以上刨析我自己的方法过程是为与同道共同探讨商议解决今日花鸟画创作问题,望同道各抒己见以正后学视听。

——2018年4月于京修竹斋

艺术家部分作品赏析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1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2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3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4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5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花卉写生6

作品规格 / 39×65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留园写生

作品规格 / 50×46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雁荡山写生

作品规格 / 50×50cm

作品材质 /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草原写生1

作品规格 / 50×50cm

作品材质 /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草原写生2

作品规格 / 50×50cm

作品材质 /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 / 2017

作品名称 / 草原写生3

作品规格 /  50×50cm

作品材质 /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 / 2017

  姚大伍

  1963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作者:姚大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