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贝多芬到莫扎特

  我和梦歌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位书法家朋友那里,当时我就很困惑她的复杂性,当时没有想到哲学上很复杂,观念上也很复杂,她的绘画语言上也很复杂,这在一位女性画家身上非常少见。

  说最突出的特点,她的绘画中的综合性。先从观念上说,我感觉她的抱负很大,想中和融通中西,包括我们看她的绘画里,像佛教的、道教的、基督教的,甚至一些存在主义的,都在她里面有所呈现。我感觉作为一个女性画家,抱负真是蛮大的。

  我认为从人本上来看,赵梦歌的作品是道和佛融合的禅,比如女性裸体,体现一种柔,或者是道家讲的水,这是和刚强有硬度的石头相比而言。再一个女性和雄性的也是相对的,由此我们说她所创造的这样一个世界,应该算是平和的,和谐的,或者说是欢喜的。也可以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合乎自在的,合道的。但是赵梦歌对“自·在”的解读很有意思,她说强调的是个性以及自我的存在状态,这不是佛,或者道,而更可能是古希腊的精神,或者再往后推,基督教的精神,或者存在主义精神。所以我对她的判断,尽管她画的画面,我们感觉到是世外桃源的状态,人在自然环境的状态,但真正她内心这种追求,应该恰恰更符合西方的东西,就是通过个人的成长奋斗,达到一种自我的救赎,最后到了天国的状态。但这个奋斗挣扎的过程,她省略了,她只是描绘了结果,所以我看到刘小东是现实主义的画家,或者带有表现主义的现实主义画家,她回避了这一点,她直接去画最舒服的、最自在的状态,应该是一种超越。我还想做一个比较,比如拿西方两个伟大的音乐家,一个贝多芬,一个莫扎特来讲,有人就说贝多芬到最后完成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实际上莫扎特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到了,莫扎特受的苦不比贝多芬小,但是从来在他的音乐中听不到挣扎,与命运搏斗的东西,他一直在天国上,是欢快的,但贝多芬直到最后,他的第九交响曲达到了一个基督教意义上的完成。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梦歌她倒很接近莫扎特的情境,她观念上抱负是非常大的,比如融合各种宗教,都想在她的绘画里体现,但这种融合到现在还是一个过程,或者只是借用了各方面的一种概念,她最终的哲学逻辑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整合,更多的融通。这是对她哲学层面上的一个认识。

  作为一个画家,我觉得她在语言探索上蛮成功的,比如刚才几位老师谈到了,她油画的色彩和东方绘画的线条这块,就结合得非常好,我认为这个结合很妙,你说它是油画,还是国画,好像难以区分的感觉,我想这在绘画语言探索上算是她的成就,而且在后现代主义的成就中这也是合乎逻辑的成果,实际我特别欣赏的是她选取了相对固定的符号,就是大家刚才谈到的裸女,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通过这种符号不仅融合了古今东西,从语言上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她通过这样一个符号,这样一个女性裸体的符号,或者符号的集合,更好地表达了追求的自在状态,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刘溪(济南市文联书记、当代诗人)

整理自“自·在—赵梦歌艺术展”研讨会

作者:刘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