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重建自然的深度:王劼音“大山水”研讨会在京举行

DazyOZpZu4VLyhRLSZS8ZRZ74WE3a1Vu064QTI7L.jpg

王劼音“大山水”个展  展览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由香港3812画廊主办的王劼音“大山水”个展开幕式将于5月23日下午在香港艺术中心5楼包氏画廊揭幕,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

相关阅读:【不止一面】王劼音:画画就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内含2分钟小视频,雅昌艺术网专访王劼音)

cipnBNWetyc9JGiJ1VMCaQwLr5oQVfPd1Bonv3l8.JPG

3812画廊总监许剑龙主持学术研讨会

oLnjicbLrV9gaB41YzN71AJ4LhZp2tgVL1XkllIY.JPG

研讨会现场

此次展览的研讨会已于4月26日下午在北京三里屯回声剧场举行,研讨会由香港3812画廊总监许剑龙主持,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著名评论家与策展人贾方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所所长牛宏宝、中央美院教授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留德博士、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杨光,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亚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美国大学教授曹星原,艺术家、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任戎等嘉宾出席研讨会。

TSpS0uUtnVkmKkQo5JxEKXlLJOXd4YH9Wud45bsL.JPG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

在研讨会上,展览学术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率先发言,介绍艺术家王劼音和展览主题:“中国的现代性绘画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以黄宾虹和常玉等人为代表的具象表现,以及下半叶以赵无极与吴冠中等人为代表的抽象自然,这两个阶段与两代人之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绘画将进入更为广阔与原创贡献的“第三代”画家,其中就有王劼音、尚扬与邱世华等人,而王劼音与其他人不同在于,他不仅仅以其油性绘画,而且在水墨作品上,以其“巨大尺度”的《大山水》系列为代表,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在绘画作品尺度的巨大上、在东方精神伟大价值的恢复上、在绘画元语言的伟大贡献上,充分体现这“三重伟大性”的《大山水》系列作品,将传达出王劼音绘画在现代性反思上的当代价值: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文化记忆,又反思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灾变与废墟化,同时观照现代都市的迷茫;面对“混杂现代性”的处境,王劼音的绘画综合了“前现代”的山水画记忆、“现代性”的抽象思维与空间重叠以及“后现代性”的魔幻视觉,形成了自己富有张力的形式语言与反思深度,通过对废弃物的关爱,以其古意时间性的追忆所带来的救赎性,带来了生命感知的逆转,为我们重新带回了绘画的灵晕。”

MvlQy61ZzLJGzirWgBxQUPjl1ASHFYTJKlycamMS.JPG

从左至右: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女士,美国大学教授、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星原,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

美国大学教授、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星原认为:面对王劼音的作品,重要的是一种审美感以及“大山水”的文化定位。山水画本身是一个前现代的概念,如何把前现代放到当代,或者是“叠加”或者是其他,都可能是一种“自我认同”,把当代和传统怎样放在一起,当看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叫山水画,虽然有时候用水墨,但是这种山水的辨识度,山水画当中的传统辨识度既有又无。

frCgMsUvGwnX1OCX56M9BXHb1qG0mn03p3YbWuoI.jpg

王勏音《观瀑》, 布面丙烯, 50cm x 70cm x 2, 2018年 展出作品

王劼音还在找一种语言,无论这种语言是从哪儿找到的,或者怎样实验过程到今天,看绘画上那一点一点的“孔”基本是工业化时期在工业产品上留下痕迹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这个时候工业、前工业终于找到了一种计划的吻合、重叠。

如果我们把王劼音的《空山秋意图》对比董其昌《秋兴八景册》,董其昌为了反对吴门画派的叙事性,小情调,特意破坏了画面,王劼音为了反对前工业山水画在今天不加思索、不加个性化的延续,他特别用了打破前工业的山水意蕴,而加入一种破碎的、工业的,甚至是混凝土、碎块一样的山石感,而不是我们习惯看到的山水感,只有通过彻底的隔断、背离,同时在他的精神内涵上又有丝丝缕缕的联系,才能使传统走向当代,传统到当代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要通过语言、理论,最后是形式的表现,其中必须有一个藕断丝连的丝联系在一起,这个“传统”在今天才能叫做复立于传统之上的当代。


8nc97dMA6xg5bGf66ZHnwBIdgGNexQU6p85gU4fX.jpg

从左往右: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亚特、艺术家王劼音、艺术家、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任戎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亚特从中西方艺术的角度分析了艺术家王劼音的山水,表示:“我发现在中国的传统里对风景和山水的理解和欧洲人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我的直觉的感受是王老师的油画是从中国山水的水墨中出来的,在西方是没有这个关系的。一方面王老师强调传统的重要性,画面上与传统有着呼应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作品又显示出传统不可能自动的延续下去,强调断裂。其中有着一种断裂,这是一种时间性,我们和自然之间有着时间性的关联,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一方面是断裂性的经验,一方面是对自然的重新召唤,这是一种独特的时间性关联。在德语或者是欧洲绘画传统中‘与传统的断裂从20世纪的表现主义、后来的新表现主义、从断裂到个人情感等,都有所表现,但没有这么富有张力。

展览叫‘大山水,这是想追求一种理想的、伟大的、崇高的,康德意义上的‘崇高的山水;一方面有一种断裂性的经验,意识到简单回到传统的崇高是不可能的,王劼音的绘画总是能让我们看出里面的‘辩证法。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画家也可以向王劼音学习,德国没有艺术家以这种山水画的态度对待自然,他们会把自然问题说成环境问题等等,但怎么在风景画中面对自然,西方尤其是德国绘画是没有面对这个问题的,王劼音的绘画值得西方思考。

y7i0dbWCXH9ilCiMEG9DCIlcaVRC8SPthvLYnEEA.JPG

著名评论家、策展人贾方舟

著名评论家、策展人贾方舟不同意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亚特的上述观点:刚才Beate Reifenscheid馆长多次使用‘断裂概念,我觉得王劼音不是‘断裂,而是衔接,看法正好相反。为什么是衔接呢?因为他压根儿不是从传统出来的,所以不是断裂。王劼音在另一个基点上发展自己,他在找跟传统的衔接,跟传统的关系。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既不可能在水墨圈子里头完成,也不可能在水墨圈子之外完成,中国当代艺术必须是一批人在水墨圈子里边走出来,水墨圈子以外的艺术家靠近它,但传统也不一定是走进去,只是与传统衔接。

QyrdxfscX381dDZ0VmBbd4VFdLqjjIKlVEvhZzhR.jpg

王勏音《烟煴》布面丙烯, 40cm x 200cm, 2018年 展出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艺术家基本是两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自内于外的一批艺术家,像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这一代画家都是从内往外走,像潘天寿的作品关系,大块文章的笔触,其实那种结构感,就是接近现代性。黄宾虹的笔墨,跟印象主义的笔触很接近。这些人早期大都是从传统走出来,事实上想找到一点与传统断裂的痕迹。这样才能走到一个新的时代语境中来。

第二个类型:艺术家的基点不在传统而在西方,即自外于内的。首先是学了油画、版画、雕塑等等外表的东西,像徐悲鸿、林风眠这一批人他的基点不在传统,基点是在西方,艺术观念也是西方,他想作出具有中国特点的艺术,他就要找到与传统衔接,而不是断裂。

QFghvOwRM5NjXMa7yAvrnNtlOFDHMLIGW4tFWFQE.jpg

王勏音《萧山平湖》, 水墨纸本, 132.2cm x 427.2cm, 2018年 展出作品

其实,王劼音的基点不是在传统里面,不是在水墨里面,尽管他现在画了很多很精彩的水墨作品,但是我觉得他的基点是从他的版画发展出来的。逐步延伸到各种材料当中去,他现在的作品叫大山水也好,叫什么也好,都是他在寻找跟传统的衔接。

oPw4DWLPMmY8UbYdpH9HJuMJiEtpG0ajc80yNb4w.jpg

王勏音《深寺》 , 布面丙烯, 140cm x 50cm, 2018年 展出作品

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他的山水是硬边山水;二、他的花卉是铁线花卉。

当中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王劼音用油彩和丙烯做出来的作品那种厚度、力度,那种悲情色彩和感觉这是深嵌在材料本身语言当中。他的水墨部分在语言上显得很柔,包括他的网状山水都有一种‘柔性,跟前边的作品差异很大。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完成必须是靠操持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手段的艺术家共同来完成的,不可能单一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来完成。尽管我们的传统是水墨,水墨是我们唯一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可以继承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水墨趣味都是挥之不去的,不管你用什么材料还要回到这种趣味中来,这个意义上,大家的走向又是相近的,都是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基点、不同的材料语言上会合到一个“中国性——一种区别于西方当代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大都会那位策展人说的他是在‘寻找非西方文化的当代艺术,找到了中国,做了一个水墨展,我们要寻找的同样也是非西方化的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王劼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而且我觉得他的作品分量非常重,他应该在北京做一个大展。”

7MXAfmMYF4Z9EYBPpBjBngBRp3OTM4b30ZJEZhR5.JPG

艺术家王劼音

艺术王劼音谈到了他常常被问及的几个问题:“我的画与工业时代的废弃物有无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这些画的创作过程中,我确实利用了废弃物,比如会利用人家画坏掉的画。我在处理这些工业,废弃物、废纸的时候,我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试图再去破坏它们、改变它们,把不好看的东西弄掉,从一种非艺术的角度处理,最后拼装成现在的作品。

QzhSYbtFFe3HrYR58lLWQy8kPzD6Iu0tCvZtbsgS.jpg

王勏音《夜色一》 布面丙烯, 120cm x 220cm, 2014年 展出作品

讲到画种的问题也是这样,我很不安分,很多人来采访说你忽然这样、忽然用水墨、忽然用油画,有什么考虑,我觉得它们是工具,可以多样游戏的工具材料,所以我很自由。一般来说我跟其他画家保持一点距离,不能跟大家一样,必须保持一些距离,因此独立的人格非常重要。

RKKsddFR6Er0NvRQTUG0aIerfbWiVxMcs3h5oOae.JPG

王勏音《夜色二》,布面丙烯, 120cm x 220cm, 2014年 展出作品

有人问我《魔幻山水》怎么出来的?其实也是这样的,这个结构很复杂,不是我人为的,我是跟着别人原来画坏的山水开始进行的,别人有他的结构,我把他的结构拼接起来,再加以处理,加入我自己的想象,既随机又有一以贯之的思考,是这样一个复合与叠加混杂的过程。

K2X9dfxgf7kekuydbqleVmJLhk8cwpsrCqxMp86F.jpg

3812画廊出版王劼音个展刊物

注:文章图片由香港3812画廊提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