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十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线上线下同启

2021-08-10 12:04

vUSn9jtZksnvEX45e3TkXWBocBg0IcTNjUTZCc38.jpg

展览现场

2021年8月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泥土·乡土——第十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以“泥土·乡土”为主题,分为筑器、揪形、醒泥三大版块,来自全国各地的142位青年艺术家的157件陶艺作品入选展览。

“后疫情”时期的展览新形式

自1998年创立以来,“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风雨无阻地举办了十一届。2014年,在此基础上拓展出“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形成了两展并行的主体格局。2018年,展览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展览集群,为期一个月,以并行的二展为主展,辅以若干卫星展、陶艺工作室联动、学术交流活动等丰富的展出、互动形式,穿插嵌入杭城的各个文化空间,串联出西子钱塘国际化、学术化、时代化的陶瓷文化学术交流艺术节。

gRBRtpvb5gfuhN40HLZ1FJOmfnTDPzZtFUTElrAp.jpg

nlDKzlJ7lKhQTs6sHB0DLOtUwdLlrmWmJm2BRa4U.jpg

展览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改变了以往单纯线下展览的形式,将线下展览与数字展示、互动形式相结合。8月8日至9月20日以核心展区线下“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为主,只开设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区,且只接受预约观展,严格配合防疫保障工作的开展。“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则在“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开展之后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以回顾展为主体内容,线上则与“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一起,通过虚拟展厅来构架全景视觉场景。

B9KaVpPrwhMcTC6Apa5ceIWpWxPNp8Bap7ERVIgX.jpg

展览现场

此外,展览期间,将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围绕展览内容制作相关深度报道在线上多平台发布,既减少了人群的密集接触,同时扩大交流范围、增强交流深度。

“这一次的展览本应于2020年举办,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延迟至今年举行。”展览主要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介绍,“当前社会境遇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展览在形式上也必须要顺应当前的形势,做出相应的变革。经过反复思考、论证,我们推出了跟以往不同的展览形式,将数字、信息、智能技术等手段融入其中。我们相信,疫情改变了我们交流的形式,但交流绝不会因此而阻断。”

nbYkAmmV5lUiQlexTQJQS7Jh6dvgBGzQ3HY4Gd7S.jpg

entKA0460Z1FVuHlzy96mJrU3eTNlIR734Wdc6WN.jpg

展览现场

自从开办以来,“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一直以探索陶瓷艺术学科发展方向、展现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创作成果以及促进青年陶艺家思想交流碰撞为主旨,青年陶艺家在时代之中有怎样的思考与行动始终是展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第十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的举办,不仅是对长期举办的艺术文化交流形式的坚守,同时也背负了疫情时代坚持学术发展、探寻陶瓷艺术展览新形式以及为青年陶艺家的创作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等重要任务。

特殊境遇下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

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全球高速的发展、交流等动态行为按下了暂停键,让忙碌的人们在无情的灾难面前深刻地感悟并思考关于生命、关于本源的问题。本次展览主题确定为“泥土·乡土”,也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M4I5dXSMnFB6kSfchIAVEc49nqi1hFH2XbQBmBEf.jpg

uFcYmyfjIj4IHCe6xWg4oBafIYLstyXExD9shGEj.jpg

7hsjQPWzlD1NDPtA5w6c0Pp7MiDuuT6DLkzny8WB.jpg

参展作品 

周武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主题与形式皆是2020年3月前后,通过网络会议决定下来的。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陶艺双年展的主持团队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邀请到国际资深陶瓷艺术专家雅克·考夫曼、珍妮特·德布斯等人,一同就如何开展本届双年展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拟定了“泥土·乡土”这一展览主题。

从词语来看,“泥土”“乡土”拥有同样的核心词——土,它们因此而产生了联想对象上的交叠;但从词义指向来看,一个更关注于泥土这一物质本身,一个则将视野放在词语符号所指代的人文情感。“我们中国社会,一直有着‘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周武说,“‘泥土’‘乡土’,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经由漫长的时间沉淀,也承载着人文审美的意象,它们的词义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以土为桥梁,关联起陶瓷艺术创造的核心材料与陶瓷艺术家所关注的时代问题,就成为本次展览主题选定的初衷。

9RlsTXlXFdpOYq9LEdFovwYVrzyNbky42z9SupRS.jpg

bQyUHpS9pAT57hjxDKcIyu3iF9G42UoxGapFBDmC.jpg

SXzoIyPoNgeMuC475RHZvgjRjAAqJg1kqqUGEiQp.jpg

参展作品 

在“泥土·乡土”的大主题下,展览从陶艺创作的特点中提炼出“筑器”“揪形”“醒泥”三个分主题,分别对应器皿实验、造型探究、材料思维,在构建展陈逻辑的同时对主题进行了呼应,并为观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主题的线性角度。展陈依据展览空间的分割而布局,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联性,场景呈现注重分主题的序列,展示流线为沉浸式视觉体验增加了丰富性。

“筑器”,是陶瓷艺术创作中以泥塑造的重要制作环节,也是陶瓷艺术创作中制作器皿的主要造型环节。“器”,伴随人类文明史的演进,从日常起居到盛典祭祀等一切场合,无处不在。也因此,“器”记录、参与了人类的一切活动,并衍生出指向深层思想的意义。因此这一版块以陶瓷艺术创作的实验性器皿为对象,通过制作个性化器物的工艺路径,聚焦技艺与方法、容器与思想,探寻手工造物的创新性思考。

“揪形”,即运用具体形象元素的塑造与再构,体现对造型结构关系原理的认知。从“泥土”到“形”之间的存在关系去思考,从而得到一种形式的意味与状态。因此这一版块以陶瓷艺术创作的造型形态为焦点,选取的作品围绕“形”展开,强调以陶瓷材料为主,对“形”的或抽象或具象的表达,在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思考如何用“形”来展现当代,探索空间造型规律的学术前沿。

“醒泥”,是陶瓷艺术创作中对于“泥”的一种处理,强调手与泥之间的微妙体验。手在接触泥的一瞬间,本能地展现手的动能,在这互动之中呈现一种自然而又强烈的艺术感受。醒泥,旨在突出手与泥之间的物理关联,也意指手对于泥的能动性,引发陶艺创作中对于“泥”这一材料的变革思索。因此这一版块以材料思维建构的思想表达为视角,使用抽象的原生性语言,叙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与对话泥土的故事,解读材料语言与内容表现的逻辑关系。

在人类社会遭遇重大危机和考验之际,一系列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话题成为有担当的艺术家们思考的重要内容。“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许多都是艺术家在疫情时期的思考与创作。如何在危机中洞见生机?如何在困难中坚守陶瓷手工技艺的文脉?如何认识当前境域下艺术教育和艺术交流的变化与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想要通过展览去探索的命题。”周武说。

YWeEfzGzKMry19jXkuF64QTuLjC2dSY1UoacTrFc.jpg

据了解,展览期间,“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订阅号(ID:gh_60ee986aa6e2)和“手艺告白”订阅号(ID:shouyigaobai)将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无法前往现场观展的朋友们可通过上述平台了解展览相关情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