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天堂、地狱、沙漏、钟表、城堡、阶梯、影子……宏大而奇幻的世界,一一展现,让我们眼前一亮。
他喜欢看博尔赫斯的书籍,喜欢书中对于时间、空间、历史神秘学的思索与阐释。
他是山东人,“看上去就不是‘山东鲁汉’的样子,反倒很纤弱、很腼腆,但是聪慧是难掩的,相处久了,发现他也淘气,还有幽默感和很奇异的想象力。”这是他的老师广军对他的评价。
在他心里艺术是崇高的,可以不雅俗共赏,可以阳春白雪,可以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我不关心市场,也没去跟过什么潮流,我只关心我自己内心所想的,只有这样我的创作才能更加纯粹。”
或许正因如此,他在数码版画还不被大众认知的时候,做了敢于“吃螃蟹”的那个人。
他就是当代青年艺术家——于晓冬。
《星球的考古之三》数码版画 2002年
2002年,当时的数码版画在国际上极其罕见,在中国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很多人对数码版画不认可,而于晓冬却将数码版画选作了自己的艺术研究方向。
数码版画是数码技术催生产物,它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创作方式与方法,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是传统版画技术语言上的延伸,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数码版画艺术。
从2002年到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当初那些认为数码版画“不可能成为版画的一个种类”、“不具备学术性和收藏价值”的声音渐渐弱去,数码版画也从默默无闻、被猜疑,从不被认可的边缘化艺术,到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被版画界、艺术界承认和关注。
当初那个敢于“吃螃蟹”的于晓冬,在这二十年间又有哪些探索性的创作呢?让我们一同走入他的艺术世界,听听他与数码版画的故事。
艺术家 于晓冬
(于晓冬艺术百科)
【对话】
▋敢于“吃螃蟹”的人
雅昌艺术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数码版画,是遇到了怎样的契机呢?初次接触到数码版画您有怎样的感受,能否为我们回忆一下?
于晓冬:大概是2002年读研究生时期我开始听说数码版画,之前本科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修的是丝网版画,2002年我考取了广军老师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版画新媒介的应用,选择什么样的新媒介成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在经过各种不断的尝试后,我发现数码这个媒介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不同来,它可以实现我的各种想法和创作理念,并且在制作速度和画面效果上比其他媒介要优秀得多,恰巧当时版画系刚刚成立数码工作室,拥有当时非常先进的数码设备,让我最终确定了用数码版画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2002年数码版画在中国完全是处于空白的状态,在国际上也是极其罕见,所以基本上见不到数码版画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版画系武将老师对我的启发和帮助,武老师给我看了一些当时国际上较早的数码版画作品,让我为之震惊,第一次发现原来版画还能做成这个效果,这样使得我面对电脑工作室里众多的数码设备时,每天工作的状态都是满满的新鲜感和动力!
《寻》数码版画 2004年
雅昌艺术网:您2002年就开始接触数码版画,可以说是见证了数码版画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请您就数码版画在版画界里的地位,以及它在整个艺术领域的现状,为我们整体介绍一下?
于晓冬:数码版画在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从一个默默无闻、众人猜疑,不被承认的版画边缘种类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独挡一面的独立艺术种类。作为版画的一个最新型的代表性画种,得到了版画届和艺术届的承认和关注,可以说它的地位是今非昔比!现今的数字社会互联网模式、数码印刷艺术微喷、3D打印等印刷术手段强有力的支撑着数码版画的发展。数码版画顺应时代的发展,已经名正言顺的和传统版画并列起来,未来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字藏品的普及,数码版画势必能更加吸引全社会的关注。作为版画里面最年轻的画种,近几年世界各大版画展与艺术双年展上不断的出现数码版画获金奖的身影。今年国际版画双年展金奖由日本版画家小花春夫创作的数码版画摘取,它是从几千张传统版画里脱颖而出的;中央美院版画系副主任冯梦波老师就是数码版画的顶尖人物;2021年中国首届国际数码版画艺术大展吸引了国内外80多位艺术家的150多件作品参展,呈现了当代数码版画的前沿图景、推动数码版画艺术的发展。据悉今明年国内外还有关于数码版画的专项展览赛事正在筹备中,这些事例足以说明数码版画在如今艺术领域里的重要地位。
《星球的考古之五》 数码版画 2002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开始创作数码版画的时候,还处于传统版画与数码版画纷争时期,当时您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对您创作数码版画是如何看待的?你们之间关于数码版画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于晓冬:是的,2002年的时候中央美院版画系还没有数码版画这个概念,众人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四大版种上面,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个版种,更不用谈如何制作。因为我的研究生方向是版画新媒介的应用,所以必须要找出一个新媒介的路子出来。数码版画在中国总得有个吃螃蟹的人,一个新画种总得经历从无到有,在到确立发展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当时普遍认为数码版画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觉得它是虚拟的,没有实体的载体,不经过真正的制版和油墨的压制,容易被人误解是一种简单的数字打印。2002年周围的人对我创作数码版画绝大部份是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觉得不可能成为版画的一个种类,不具备学术性和收藏价值!直到我的研究生毕业展览作品呈现出来,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印象最深也是最受鼓舞的是王华祥老师还收藏了我的两张数码版画作品表示鼓励。
有时候为了这个争论还比较激烈,讨论最多的就是它是不是电脑绘画,电脑美术,有没有印痕美,有没有手工感和印刷数量的限制,艺术价值怎么体现等这种问题。
《新一代的进化3》综合版画 2002年
雅昌艺术网:从传统版画向数码版画转化的过程中,您觉得这其中最难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于晓冬:我认为是创作观念性的凝练与提升,因为版画这种艺术,除了技法之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观念性的体现,它与其他画种的区别也在于此。传统版画因为媒介的特点,本身就自带当代语汇,而数码图像自身包容性太宽广,复制一切可复制的东西,加上自身的快消品的商业属性,很容易等同于商业绘画,招贴,广告,缺乏艺术性观念性。如何将艺术性和观念性融入数码版画,使其摆脱商业打印的劣势,避免图像的简单重复罗列,这是最大的一个难点。
《新一代的进化之4》 综合版画 2002年
《星球的考古之二》 数码版画 2005年
▋奇幻神秘的数码版画世界
雅昌艺术网:从您“新一代的进化”“星球的考古”这两个系列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电子元件与机械的元素,您对这种元素的使用出于怎样的考量?
于晓冬:这两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定位于关于未来的一种畅想,在生命体和植物中加入了很多电子元件和机械元件,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人、动物、自然以及大地上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都遭遇到前所未所有的困境和挑战,即生产力发展技术的促逼。生产力导致的最直接产物就是电子元件和机械,这两种元素对于地球和生命的发展有着两面性。它们在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同时又对地球和生命产生了深远的破坏。人类的遗留物对于环境的恶化造成了难以恢复的恶果,我利用这两种元素的异化状态希望给人们以警醒。被异化的植物和生命,这种反面的教材时刻警示着我们要尊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这应该算是一种倒逼。
《一只鸟的风景》 数码版画 2009年
《梦境》数码版画 2011年
雅昌艺术网:《一只鸟的风景》与《梦境》这两幅作品似乎呈现了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风格,里面有比较超现实的元素。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件作品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于晓冬:这两幅作品都是采用了横构图宽银幕的表现方式,作品吸取了古希腊悲剧文化剧场效果,更加的有戏剧特色。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博尔赫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以在这两幅作品里都加入了超现实的元素,作品的场景和主体形象更加多元化了。而且我对于戏剧舞台比较迷恋,追求蒙太奇的特殊语言。我总想在一张平面的作品里展现不同时空的多重影像,这也算事一种尝试吧。《一只鸟的风景》探讨的也是对于环境的警示,作品采用了横幅构图,将窗户外的风景收纳在画面里,窗外的烟囱和异化成烟尘的树木变得奇形怪状,画面的焦点是在这颗树下四脚朝天的鸟,鸟的造型采用了和其他完全不同的线造型加以区别。它的归宿也预示着整个环境恶化的终结。
《梦境》则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人性的解放和升华,在梦里人的身体在巨大的地平线前变异为金色的凤凰,因为这种凤凰涅槃重生一样的过程也象征着人的精神层面的第二次复生。
《神曲》 综合版画 2014年
雅昌艺术网:2014年您创作了《神曲》,这件作品无论从表现还是思考上都似乎更加丰富了,您能为我们解读一下吗?
于晓冬:作品《神曲》的来源顾名思义取自但丁的神曲,在这幅作品里我阐述了我对于天堂、炼狱、地狱的理解和想象。我将这整个宇宙和这三个体系融合进了一个巨大的花瓶中,我们所在的地球被整个花瓶包围在其中,在这个世界观中 一切变得唯美起来,地狱天堂也变得界限不再清新。这幅作品采用丝网印刷,丝网自身的色彩魅力和质感魅力以及平面装饰性符号化在这里得到了统一。
雅昌艺术网:从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您综合版画所选择的创作题材与数码版画的题材还是有所不同,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
于晓冬:因为不同的版种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力和特性,比如丝网版画的艺术特色就是色彩的叠压和感光的魅力。而数码版画的魅力有着电影般的质感和强大想象力,它完全可以达到想象与现实的平衡,带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一般是根据题材选取媒介,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主题选择不同的媒介。
《面具》 数码版画 2006年
雅昌艺术网:从2002年到2014年的这十多年间的作品中,感觉您画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请您谈谈这十多年间,您在版画创作中的探索。
于晓冬:是的,人随着年龄阅历的成长肯定思考的问题会多一些,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个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因为我平时思考的问题比较广,感兴趣的点也很杂,宗教、科技、人文、历史、哲学、未来、经济等等都喜欢关注,所以我的创作会表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点,版画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个特点,版画的特点就是以传播速度快,转换语言比较方便见长,所以我借用版画的这种先天优势可以在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思路里不停的语言切换,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现在我正在准备下半年的个展,其中有很多新作品,基本上涵盖了这十几年我版画创作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星球的考古之一》 数码版画 2005年
▋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雅昌艺术网:您曾经认为应当把艺术当做一种美的理想,您在创作中怎样对这一观点进行实践?
于晓冬: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都如此。这个跟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关,我始终认为艺术是崇高的,是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它可以不雅俗共赏,可以阳春白雪,可以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因为美学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轻而易举的产物。所以我可以将我对于艺术崇高的理想情怀放入我的创作中,在这里只有我说了算,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去造做!我不关心市场,也没去跟过什么潮流,我只关心我自己内心所想的,只有这样我的创作才能更加纯粹。
《家园》 综合版画 2001年
雅昌艺术网:如何通过数码版画这种媒介传达您的艺术观念?
于晓冬:我认为版画是一个强有力而且非常有效的艺术传播方式,它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凝练概括的语言特点比其他画种更容易表达画家的艺术观念。而数码版画又是一个结合了互联网基因的传播种类,它可以借助数字的优势,将每个人的艺术观念更快更全面的展现出来。其持续的复制性和便捷有效的制作方式使得它能够更快速的被人接受。
数码媒介的超强包容性为我的观念表达提供了很强的支撑。我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素材库、网络图像、扫描仪、3D生成等等各种手段来生成我所需要的素进行创作,它的来源比传统版画宽广的多,而且更加快递有效。
《新一代的进化2》综合版画 2002年
雅昌艺术网:数码版画作为新画种,您觉得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怎样的,能否谈谈您的看法?您是如何看待数码版画和传统版画的收藏价值呢?
于晓冬:数码版画现在已经在各大版画展中得到认可,屡获大奖,但是在收藏领域好像还是没有传统版画关注度高。这几年我本人也一直在参与组织策划大型展览,引导观众欣赏版画,提升版画的知名度与收藏价值。在组织参与多场本地区版画展览之外,特别是2014年曾经作为版画组织者参与了策划青岛国际艺术双年展,这场国际性的艺术大展收到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艺术家的作品,除了国内的知名艺术大家以外,受关注的还是来自法国、瑞士、芬兰、印度、阿根廷以及塔吉克斯坦、以色列等国外版画家的作品,在经过邀请,精心挑选之余其中数码版画作品10余幅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今年是元宇宙发展很火爆的一年,最近突然兴起来的数字藏品NFT,这个新兴的收藏领域我觉得比较适合数码版画,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借助元宇宙概念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数码版画因为其先天的优势,在传播制作复制上我觉得能够在这方面得到重视并且大展身手。
雅昌艺术网:从2014年到现在,您应该积累了很多作品,接下来是否有展览的计划呢?能否为我们提前透露一下?
于晓冬:是的,这几年积累了一些作品,不管在形式、题材和表现方式上都有所突破创新。今年下半年准备在北京举办个展,现在正在紧张筹备中。
雅昌艺术网:您之后还有怎样的创作计划?哪些探索和实验?
于晓冬:我现在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创作想法和思路,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点子涌现。我希望新作品要能体现出对于画面空间的分解和重组,这点上我还正在寻找一条最佳道路,还在探索中实验中。最近正在组建一个团队,借助于专业数码计算机人才的技术打造出具备动态视觉影像的数码版画作品。
雅昌艺术网:谢谢!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