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镕香铄色

  艺术的创新总是持续不断,以风云变幻之势推动艺术史的前行。我认为艺术强调的是艺术的观念、思想和流派,是精神、画意和内在。任何艺术都有其传统,即思想的传承与对话。不同文化的相互冲撞,令艺术间的交流不可阻隔,国画自不例外。因此,一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首要解决的前提,是要挖掘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窃以为,中国艺术讲的是心境,发乎内心,修身养性。内在外现,在艺术形式上可创新,可打破水墨的局限和格调的园囿,崇尚新的“写意”精神,丰富精神内涵,使作品更具当代性、艺术性和可感知性。遵循这么一个体会和感悟,心动手至,我想我画,于是便有了画册中的拙作。

  展开画卷,裹着浓浓的南方特有的阴郁与潮湿,夹杂着清新、秀丽的气息扑面而来。宛如行走于蒙蒙细雨的江南,到处是凄花婉月,让人心醉神迷,同时又有一种苦涩的凄美荡漾其中。这就是我所营造的画面氛围,仿佛一束旋转于城市上空的夜景灯,靓丽一现,光彩夺目,随即徐徐归于肃穆,让人无限遐想。

  也许你能感受到画作中弥漫着无限的静谧感,而且随之延续、升腾,便是凄清之美。那是一种天籁无声、暗香浮动的静谧,这种静谧是一种生命,当你闭上眼睛,它无处不在,而你睁开双眼,它却又消失在你的眼前,一切都是如此的隐秘、飘忽、迅捷。正如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这个世界的某些景象有所眷恋,我所沉迷的景致是细微的局部的,“藕”系列、“荷花”系列,都以枝叶局部入画。淡淡几笔,荷的枯枝已隐入画内,仿佛汇入江海的雨柱,归于无声。荷叶已然残败,冷风秋雨间娇不胜力。在某个角落点缀着些许粉红的荷花,和处子般绽蕾的莲蓬,蕴育着绵绵生机。

  画作的静谧感,得益于长期浸淫于音乐之中。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早些年的我沉迷于喧闹、具有发泄功能的音乐。那种富有激情的、冲击人心灵的声音,能把浮躁的内心镇住,仿佛体内大量熊熊燃烧着的激情,需要外部更激烈的碰撞,年轻的心便随着重音乐一起飞翔,这种无限遐思倾注在画作中,便是美与躁动激荡产生能量,同时释放而后归于平静。

  承传统而勇于突破传统,创作性地反映当代真实生活,既不拘于传统也不拘于时尚地去寻找、传达自我情感和表现自我生活感受及审美认识之中,谋求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突破传统花鸟画的唯美具象的立意,取而代之,是以水墨勾染为主的大写意,美丽仅为表征,寓意才是精髓。构图上,摒弃了构成规律,而以吸取构成因素之基,大胆实施“不规则美”和“凌乱美”。

  与用笔相比,工笔画的用色有着更多的可变性和丰富性。为了处理好渲染敷色和处置色与墨线的关系上,以求运用得更加自如,有独创之处。我注重创作中多次渲染而使画面色彩灰暗板结,或虽厚不透、虽透不厚,或敷色与勾勒墨线相隔,造成画面景物的僵化凝滞。设色既来源于自然,又有统调的艺术处理,寓色的对比与统调整合之中;其设色明快纯清,淋漓而放达,不拘于具象之间;其墨线勾勒行笔流畅,前呼后应似一气呵成,又抑扬顿挫。

  美是我画作的一种形式,这种美,安祥得让人稍不注意就会进入其幻境。如,淡淡然凄艳的碎花辫漂浮在水面上,仿佛一首挽歌悠悠响起(《趋—4》);体现高贵的色彩——金色,在《藕》、《暗香》《静谧》等作品中的大量运用,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猫、蜻蜓、螳螂、鸟等动物在画中,几乎都是形体完美,神情自若(《沐春》、《悠》《爱》等)。

  可也不尽然,看看让荷叶枯萎得不规则的表征,喻垂暮之美;看看用浓墨,以暗色为基调,令暗、灰色调构成了我画作的主色;看看多数画面被幻化,有如笼罩朦朦细雨中。都让人洞察到,美丽、平静的后面潜藏着撕毁和破坏欲,二者矛盾统一,形成至美情殇。

  画的好坏,以感官刺激为判断第一要素。画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无限延伸,也不像摄影那样一次定型,它既要有感官的一次定性,更要有精练却能一诉终意的能力。可以说我一向追求的画的美感有了,这里既有其心的向善、亲情的流露而产生善的美感;也有因感伤而致的凄清之美。

  对静境和静穆之美的表现与追求,不仅在于能唤起宁静的心理感觉,还在于“静”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中国哲学把“静”视为“道”的根本,是生命最本质的状态。这种美与现代人的内心渴求很吻合,为物欲所累,被名利役使的现代人大都活得很不轻松,我的一些画作就是为了让人从表现宁静的艺术中,躁动的心得到消解,心灵获得休憩与净化。这一系列作品意欲得其神,又极具装饰性,直指市场化和社会功用性。

  创作富有思想性的艺术品,是每一个画家锲而不舍的执着,否则无异于徒具形却无深层思想意识的画匠。鲢鱼,一种有着很强的物欲、性欲、占有欲的动物,我通过《趋》系列,将它们的思想特性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一群鲢鱼头尾相接,挤向遥远的某处正在诱惑着它们的物质(《趋—》),无指向的物在此被虚晃了一笔,意味深长,仿佛印证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彻悟;淡化鲢鱼的具象,组成类似女性生殖器的图案,双重喻示母体的美和追逐性欲的丑,创作手法颇具后现代性(《趋—3》);而《趋--4》所表现出来的繁华场面只不过是个假象,落花流水,感时伤怀,丧钟已然鸣响。有如生命在艰难的生存空间的不断循环中被耗尽,人的尊严也在生命不断磨挫中,逐渐褪去华丽,从而散发出淡淡的感伤,触动观者最柔软的神经末梢。

  这一系列作品所表达的多重层次、多矢向的各种欲之间,得到有机勾连与锁合,意在以生活的内在脉理扭结成一个内涵丰富,并且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空间。我认为有思考的作品,便有了血肉,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强劲张力,

  当然,正如马歇尔•杜尚说过的那样:“我不相信艺术。我相信艺术家。”它表明了,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寻找更适合自身的艺术体系和美学规范,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感受的作品。

  我庆幸,我始终走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追求!追求!

  注:本文系傅松华2006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个人画册《熔香铄色》之后记文章。

作者:傅松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