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年视觉

       当代新锐水墨艺术家之李戈晔

  感悟人生

  李戈晔是一位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当代水墨艺术语言的女性画家,在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她个人生活状态和感受的真实写照,同时这种写照也有着社会的普遍意义,能够让观者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她用自己的水墨图式,呈现着她所感所触的当代社会种种面貌,通过画面来记录自己每段时间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希望更多的观者在引起内心共鸣的同时,对自己的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

  看李戈晔的作品总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漂浮”两字。这和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戈晔的童年和大学是在两个如诗如画的城市——苏州和杭州渡度过的,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她成长的地方,这个城市中布满了河道,小桥、流水、人家是那里典型的画面,古典精致的园林透露着优雅宁静的气息,她深深受着这座湿润安静古城的影响。她喜欢水,每天在河边看来往的轮船,看看阳光在水面跳跃的步伐,她的童年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

  大学时代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四年大学生涯,她掌握了水墨的技法,也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念,使得她日后创作更加从容自如。更为重要的是,杭州是她真正独立生活的开始,在孤独与迷茫中有了自己的人生思考,开始了她在水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尝试,虽然早期的作品依旧遵循传统国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但是已经透出了在水墨道路上进行创新的意图。

  大学毕业后,李戈晔去了上海工作。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的中心,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和开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上海的生活工作经历给了她创作上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人生的漂浮感、游动性与不确定因素是她当时的生活感悟和状态,她尝试把这种感觉停留在了自己的画面上,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画了下来,漂浮系列作品就是在此时慢慢的初现了。

  2004年,李戈晔来到了北京,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学位。北京是艺术文化重地,有着丰厚的传统艺术文化与当代艺术文化的土壤。在北京的学习与生活让她在艺术创作上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其漂浮系列作品在不断变化中更加成熟。

  在早期作品中,她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勾勒出了人在水中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陶醉在水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或许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不同城市的生活经历,让李戈晔对生活有了太多的感悟,她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着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相拥》、《迷失》、《流浪》、《遇见》、《白日梦》等,在这些画面中她用抒情性的叙事结构呈现出女性对生活与爱情的独特的感受,这些是她个人生活状态和感受的真实写照,也是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当代社会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

  在新近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李戈晔又一次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步伐。她的图像转变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反差,其作品图像没有了以前放松自如的状态,更多的是表现人在水中挣扎的状态。她再次用自己的作品更加直接的表现出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精神状态。“人生很不容易,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努力挣扎前行。”“人生就是不停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挣扎。”她把自己内心孤独、痛苦、迷茫的瞬间感受用画面表达出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让很多的人始终处于挣扎状态,多少人不是在这种挣扎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处于《沉没》、《无助》、《窒息》、《悬浮》的状态中。

  李戈晔是社会的亲身体验者,也是一位观察者。通过对水墨的创新理解和自己的生活感受,她描述出了当代人的真实精神面貌,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状态存在的现实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并与当代艺术进行着成功对话。

  Vision:你除了一直探索自己水墨语言的之外,还一直在尝试作品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最早看到是你的个展上,悬挂的画面中,放置了用鱼线悬挂的石子,为什么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呢?我个人觉得当绘画与另外一些实物发生关系以后,它就更像一件装置作品而不再是单纯的水墨画了。

  李戈晔:那批作品是在美国完成的,2004年,我受美国弗蒙特艺术中心的邀请去美国访问两个月,并受邀做个展。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比较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不同的思考。传统的中国绘画强调的是平面的二维的意境,我想打破一些中国传统绘画对空间的固有概念和对绘画的一种固定的陈列方式,改变传统绘画和空间环境的关系。让画面对空间有一种延续,让观众从可以进入画面,穿梭于画面里,所以展示的方式采取的是悬挂式,我挑了一些有质感的石头和画悬挂在一起,由于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皮纸,有种半透明的效果,非常轻盈,和悬挂在其中的有重量的石头形成一种强烈材质上的对比,产生一种在极轻和极重之间游走的感觉。

  对我来说一件作品的呈现与它究竟是水墨画还是装置没有太多的关系,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方式来完善作品,关键的是所用的材料和方式是否符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表达出特定的意义。艺术家靠作品来说话,作品是靠形式与内容来传递信息,只要是符合表达的需要至于什么方式我认为并不是很重要。

  Vision:这种的结合似乎还没有达到你期望的呈现状态,在今日美术馆的《水色》展览上,你把拍摄的水的波纹视频效果投射的画面上,又形成了另外一种效果。

  李戈晔:这源于我对时间的延续性的思考,绘画是静止的,是时间的定格,影像是时间的延续,这两者并置能够产生互补的效应。静止的画面不能完全表达出我想要的东西,希望通过影像来补充和丰富,为什么绘画的不能够和影像相结合产生另一种有趣的效果呢?事实上在表达那种非真实的虚幻瞬间和漂泊的迷离感上两者达到了协调统一。

  Vision:水墨绘画的哪些特点一直吸引你在水墨的道路上有一番创新呢?

  李戈晔:水墨是一种材料,可延续可发展的空间其实很大,而且它是真正本民族的东西,是中国特有的材料,也是我们文化传统里东西,并且也是我最熟悉的东西。宣纸有种柔韧的美感,它对水、色和墨的承载力是很大的,同时它也是一种及其敏感的材料,画画时所有的情绪都会停留在那里,一个线条的转折,一滴墨色的渗化,毛笔的提按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细腻和柔韧的张力都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

  Vision:水墨绘画的演变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最近人们更多的把它称为“当代水墨”,你觉得什么算是当代水墨呢?

  李戈晔: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它承载着有太多的历史意义,太多的文化意义,存在太多束缚。“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水墨方式,适应时代的水墨方式都可以说是当代水墨,八大在他的时代就是当代水墨,齐白石在他的时代也是当代水墨,脱离时代背景来谈“当代性”是不存在的。只要是反映当代社会的精神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的水墨都具有当代性。任何传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创新都会成为传统。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昨天的新潮会变成今天的传统,今天的新潮又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行进,水墨需要发展,符合当下,反映当下是现在水墨需要面对的课题。

  Vision:如今70后的一些女水墨画家开始活跃在水墨舞台上,尤其是开始参加一些更注重学术性的大型展览上,比如你参加了《水色》展览,当然还包括其他的女水墨画家,《四门阵》展览上也有大概几位女画家参加,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李戈晔:这说明女性艺术家在成长在成熟,越来越受到关注。

  Vision:如何看待水墨的发展趋势?

  李:水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因为它是本民族的东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张朝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