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说中国人物画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中国画需要相应的文学、哲学修养和科学的世界观,而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学具有哲学家的思维、诗人的情感和杂技演员的技巧。

  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始终要解决的就是“道”和“技”的问题;对道的认识、感悟和把握决定了艺术家的精神向度和品味,而技为凸显“道”提供了必需的实现手段。一定的社会经历和人生历练,广泛的阅读和对各种艺术文化的借鉴无疑使画家对道有更深的认识和体悟。

  我选择中国人物画,是因为我太热爱生活中见到的各式各样美的画面了,通过笔下的人物,想表现我对这个世界的赞美,在传神达意中,抒发我的情感,折射我的精神和追求。但人物画对技术的要求无疑对我是一种挑战,可因为爱,再苦再累再难都坚持了下来。

  中国画的传统很丰厚,经典作品无数,但较之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古代和近代的人物画的发展似乎不如前者,这对我们现当代人物画家而言既是难题,又同时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我的中国人物画学习,一开始就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中进行的。我画过素描石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人像,水粉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伴随我,使我受益匪浅的我认为是不间断地速写,不管用铅笔、钢笔,还是毛笔,都采用的是“线”,用线条记录和塑造一切。这个线,便成了我学习实践中国画的最根本的“生命线”。

  我没有太多临摹古人的作品,而是选择了我喜欢的现当代人物画家作品进行临摹,包括王淑晖、姚有多、杜滋龄、华三川、刘旦宅、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周思聪等,我想,他们肯定都临习过古人的画,才有了现在这样的面貌,而我直接临摹他们的作品更为直接。我很敬佩两位当代人物画家,那就是王子武和李世南,但由于我的性格使然,我只能仰慕他们的作品,没有去直接临摹。临摹前辈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揣摸他们的用笔用墨,他们的线条技法,看起来是在解决技的问题,但也同时在很多艺术家的淡画语录中体会“道”的问题。比如长安画派几位大家的谈话语录我都认真读过多遍。

  我实践的是小写意人物画。“写意”二字我认为关键是写,目的是达“意”,没有“写”就没有“意”。而写与中国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写意”,我长时间练习书法,书法经典名帖读了不少,反复临写过包括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巨人的碑帖,王羲之的《兰亭序》临写的遍数更是不计其数。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曾临写舒同的书法几乎“以假乱真”了,后来被我敬重一位书法界名师劝阻停下再未去写。在《文化艺术报》做编辑部主任和总编期间,我写稿、改稿、签发稿件等等都是用毛笔完成,目的是掌握毛笔。我坚持这样的观点: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只要是写意画,你就看看作者的落款,看看他的字就知道其作品水平高低了,为此,我仍在努力。

  关于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案头功夫和笔墨功力问题,当然人物画还有造型问题,以形写神,形的问题没有解决“神”便免谈。而这些问题也长期在困扰着我,为此我也暗自花力气解决,同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提高。常言道,熟能生巧,只有在对工具和语言掌握熟练的前提下才有质的提升之可能,黄胄先生当年每天要画近一刀宣纸,我们能画多少呢?所以,技要靠练。

  有了造型基本功和笔墨的驾驭能力还不够,重要的是还要有生活,要有从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画家能否出好作品的关键,这需要画家的天才和悟性。

  再高一步,那就是画作的精神性,即画家是否在画作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说起来似乎比较抽象,但这是画面上首先表现出的气息,有无个性,有无情感,看了画作一目了然。没有一种精神通过画面传达给观者,即便制作精细,笔墨挑不出缺点,也仍是在一种技术范筹,是一种死画,没有抒发出一种精神仍不能成为好作品。

  这些年,我主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鲜活,有生气而不落俗套,我的目的是想探索一种有个性的中西结合的中国人物画及其表现形式,并力求通过我的作品能给观众带去一种生命的活力。

  当然,艺无止境,这是我一辈子要追求的目标。

作者:罗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