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05 09:36
导言:
刘克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涉足制砚,在1976年受聘于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制砚的工艺上,他极为注重砚外功夫,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克唐说:“一辈子就干一件事,也没有什么坎坷,就这么一路走下来了。”
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制砚) 刘克唐
起:8块钱一块儿的砚台
刘克唐在沂蒙山区农村长大,在他19岁的时候和几位同乡年轻人学习石匠手艺,为国家的外贸部门提供石刻制品。几年后他听说当年砚台在日本的出口前景非常好,回到村中后就改行了,在村中成立了砚台厂。刘克唐在70年代成立的砚台厂,是当时山东第一家砚台厂,现在在他出资建立的砚文化主题博物馆——“岭上砚文化博物馆”中还保留着几块儿当年出口日本的小砚台,直到现在,说起来这个改行的经历刘克唐还十分感慨:“没想到这么小的一块石头加工一下就能卖八块钱,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一个工分儿才一毛钱,有的地区是几分钱,当年的确是因为卖的价钱高才开始制砚的。”
刘克唐保存的七十年代所制的“外贸砚台” 当时售价“8元/方”
到1974年的时候,由于产品生产原料的不可控,刚刚办了一年多的砚台厂就垮了。在当时绝对属于“聚宝盆”级的厂子垮了,青年时期创业失败的经历刘克唐现在确是却不以为然:“幸亏垮了,这才有了机会到临沂市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参加工作,在那里我结识了对我影响巨大的三位老师。当时的山东省美协主席任迁乔在临沂接受劳动改造,我从他和其他两位老师学习造型的基础。这种造型的系统知识是我之前自己刻砚时所欠缺的,而这些造型基础是制出好砚的基本。我现在住的地方,周围很多制砚的匠人,有时候能看到有的制砚人能做出随型砚,却做不出基本的方圆形状,这就是没有造型基础的,基本就杜绝了自身提高的可能性。”
23岁时到了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以零时工的身份参与工作几年后,在1981年转正,刘克唐之后的路子真的和他说的一样——“顺的很”:88年评高级职称,很快就是省大师乃至全国大师。“88年评高级职称时候有一个特殊的条件,当年的评比标准是有一届‘国家精品奖’就能有资格。晚两年评的话,可能连助理都评不上,英语我绝对是学不来的,而这个英语的门槛在2014年才取消的。”
刘克唐所制的红丝砚作品 仿古砚
承:手艺人不能懒
制砚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绘画、书法、国学、地理乃至人文这些都或多或少牵扯到,在文化角度的覆盖面很广。“在家乡村中有位董先生,他是我文化概念的启蒙老师,现在被称为‘国学’的一些知识,包括大量的古典文学,都是从他那了解到的。可以说,我如果没有他当时告诉给我的这些基本知识,我也不会从事刻砚这项工艺。”
刘克唐以“龙门二十品”为创作元素 所创作的砚台(底面)
在刘克唐的工作室中,有几个大书柜,里面摆放着刘克唐从年轻到现在读过书,笔者能看到很多书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存在的,“我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有几年时间是以零时工的身份工作的,那时候收入有限,还要养家糊口,能省出来买书的钱只能是差旅费,我公出的时候以最少的钱解决吃饭问题,省出来的钱除了补贴家用就是买书了,实在买不到的书我就抄下来。”刘克唐从不说读书对他自己的影响,但是从他的作品也能看出,对于刘克唐近四十年的创作经历来说,文学书中的典故影响无疑是直观的。
“除了造型和文学方面的老师,我还有个具体的制作工艺的老师,这位老师和我年纪差不多,当年刚开始刻砚的时候对我帮助不小,但这位老兄有个硬伤就是太懒,到现在不管是刻砚的作品到社会影响力都不如我了,名字知名不具。说实在的,在这个时代如果是说谁学不好,真的是太懒。”介绍这位指导过自己制砚工艺的老师时,刘克唐无不透露出无奈。
刘克唐以“金陵十二钗”为素材 所创作的系列砚台全系列共十二方
合:砚台首先是实用器
“砚台的第一功能还是研墨,怎么利用砚石的最大使用空间,仍然是现代砚台制作时的第一要素。有人说‘砚堂多大,文化多大’一点都没错,没有砚台就没有中国五千年文化。”对于刘克唐来说,砚台最吸引他的,还是记录了厚重文化的实用功能,刘克唐觉得让砚台接着作为实用器存在下去是作为一个制砚匠人的责任。刘克唐共收了70多个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砚种的产地都有——广州、甘肃、河南、宁夏、吉林等地,只要能将砚台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一方好的砚台,型要美,质要润,然后才是人赋予他的功能性——符合砚道,装饰物在发墨的时候不能碍事。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的工艺,不美的东西保留着不能叫美,因此要懂得舍得。”刘克唐曾经花了三千块钱买了一方个头不小的砚台,事实上砚台只有中心的一块鱼脑种好看,于是就用锯条把周围全部锯掉,制作了一方“一片冰心”。“一般人是舍不得的,很多人不懂砚台的价值不在于大,而是在于实用基础上的美——不舍得出不了好作品。”
《荷花砚》
在刘克唐的工作室中有这么一方他从外买回的红丝砚 标注为“南工似巧实拙”
砚台上能看到明显的划痕标注 是刘克唐给徒弟们买回来做错误案例的
在刘克唐看来,制砚有两条路,一个是匠人制砚,一个是文人制砚。他觉得匠人制砚水平最高的是清代的顾二娘,“顾二娘制砚讲究圆活肥润,如果太自然主义,‘制砚何为?’。现代制砚人面对的问题是,时代现在缺乏匠人精神,匠人在社会上的仍然不会被公平对待,于是很多人不可承受被称为匠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匠人核心价值,在我身边少有追求者。匠人制砚是以形似为出发点,文人是以抒发感情为出发点,是最显著的区别。匠人制作,弄不好就素。文人制作,以雅为尊。雅就是以高雅的情调把思想表达出来,一切表达都建立在丰富的典故上的。在历史上唯有极精致和极高雅的才能被保存下来,这是一切实物能够传承下去的基本规律。”
“刻‘唐诗三百砚’的时候,就在家里60平方的的平房里刻了三年,刻着刻着外面放鞭炮了,吃着饺子才反应过来过年了……刻‘长恨歌’的时候,900多字一气呵成,刻的时候被诗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才情所感动,”刘克唐觉得制砚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制砚创作也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创作时候一般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理性的,一种是激情的。砚的创作题材非常广,宇宙浩瀚的宇宙,小到花鸟鱼虫,都能作为砚台的题材。大致广大,小制精微,美到处都有——美不是存在,是在于发现。在制作过程中,用这些美的创作元素,加上一点点迸发出来的激情,就是一方好砚。也有理性主导的时候,这大多存在于石料本身就非常合适制砚的时候,前几年我去费县拍电视,为了镜头就挖了一块儿石头,自然形成的一个竹节,我知道古代这种东西是高速公路的一个卡一样的用法,但我挖出来的确是天然形成的,只是和人造物很像而已,做这方砚的时候主导的积累的典故知识和理性的创作思路了。”
在刘克唐的工作室中,有几块儿制砚的原石已经放了好多年。“得到一方石头,一个熟练的制砚人,会感觉到这块石头是否能制作出一个好作品,但是这种感觉不会马上转化成方案的,有时候等待灵感能等好几年。一般的石头拿过来就半天就能刻成一块儿,跟创作题材相关。创作到了到了一定程度就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需要很多的思想斗争。和一般大家所说的瓶颈还不太一样,我现在的状态和爬山冲顶一样,走出一小步就长出一口气。”
刘克唐的“冲顶”经验:“任何工艺美术门类的制作,最后拼的都是文化——文化是有厚度的,如果积累的不够甚至都没有冲顶的机会。技术永远不是坎,文化积累不够,创作到了一定量再想有突破就难了。”
《二泉印月砚》徐公石 刘克唐制
《草书砚》徐公石 刘克唐制
《怀素自述砚》端石 刘克唐制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贾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