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及鉴定

2016-02-01 09:18

  镂空是古代玉工利用某些制玉工具,将玉器透穿成空,以突显玉器造形或纹饰的方法。这种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兴盛不衰,而且镂空的工具与方法,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红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内蒙古、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先民们,擅长运用边刃较宽的宽砣和前端圆钝的桯具,来制作玉器的镂空。当时的制作方法,大约可以分为下述几个步骤。

  首先,用宽砣在玉料的正面反复雕琢,并以多次压磨、逐渐衔接的方式,将砣磨凹槽连接成所需的形状。其次,将玉料翻转到背面,在与正面凹槽相对应处,也用宽砣逐段雕琢,当正、背两面的砣磨凹槽相接在一起时,即可透穿玉料。

  另外,玉工也会配合器形的需要,用前端圆钝的桯具,双面对磨,形成圆形的镂空。

  由于宽砣琢磨的凹槽,很明显呈现“中间宽深、末端尖浅”的特征,当正、背两面的凹槽连接在一起时,透空处的两侧是相对倾斜的坡面,而透空处的边缘则扁薄如刃。相同的刃边现象,也出现在桯具双面对磨的圆形镂空中,使“刃边”成为红山文化玉器镂空的特色。例如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内部有一个涡旋状的镂空,即有宽砣琢磨的刃边现象。

  良渚文化时期

  地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当时的先民们擅长运用软性线具和桯具配合,来制作玉器的镂空,并且根据镂空部位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定位方式。

  在镂空玉饰的内部时,玉工先勾勒出玉饰外形轮廓,在欲透空处以桯具打孔定位,将软性线具穿入桯钻孔中,呈放射状的方向,朝外拉切。

  由于良渚玉工使用了桯具和软性线具等工具来制作镂空,所以透空处也会有这些工具的痕迹。例如,桯钻孔呈现上大下小之喇叭孔状;软线拉切处则有曲曲折折、凹凸对应的现象。

  这些特征在良渚文化玉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江苏省吴县张陵山出土的觿形玉饰,头粗尾细,器身微微弯曲,它的左右两端各有一个人字形的镂空,镂空中间皆有喇叭孔痕,向外分散的透空末端,则有渐行尖浅的现象,正是桯钻打孔再软线拉切的明证。

  龙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龙山时期玉器,也常用镂空来突显片状玉器的造型。当时所使用的镂空工具与良渚文化差不多,但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良渚文化不同,所以形成相异的镂空风格。

  根据出土玉器与传世品上的痕迹所作的观察发现,龙山时期玉工在进行玉器边缘的镂空时,会先用砣具由玉器的边缘切入,然后穿入软性线具,朝着与砣切口垂直的方向拉切,形成L形的镂空。此时,砣具切磨处会呈现外宽内窄、边缘平直之状,而软性线具拉切处则呈现凹凸对应、末端尖浅的特征。

  在龙山时期,玉工进行玉器内部的镂空时,先用桯具在器内打孔,然后穿入软性线具,朝着固定的方向拉切,形成短条状的镂空。此种器内镂空与良渚文化玉器以桯钻孔为中心,作放射状拉切的形式不同,成为区分两者的明显依据。例如,湖南省沣县孙家岗出土的透雕凤形玉佩,器内的镂空大多呈短条状,其中一端是圆形的弧边,透空边缘则略有曲折对应的现象,正是以桯钻打孔配合软线拉切而成的。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玉石翡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