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工之美】刘克唐:制砚四十年 我只盼砚味儿的回归

2016-03-04 09:03

千年砚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崇文重学,笔墨纸砚更被尊为文房四宝,砚与墨、纸与笔的亲近才有了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所谓"四宝"砚为首,也是因其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之故。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克唐

  文人制砚之路

  刘克唐,作为我国制砚领域评出的第二位工艺美术大师,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实现了“天人合一”“古朴典雅”的艺术主张,他的作品以新颖的构思,质朴的手法,简洁抒情,赋顽石以生命;反璞归真,取天工之造化。蕴意深邃,溶华夏五千年文化于其中,具有鲜明的“文人砚”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作品就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国家元首。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高凤翰和其留下的《高凤翰砚谱》在刘克唐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鲁砚前贤石可先生在恢复鲁砚的过程当中,受高凤翰制砚的影响,这几十年下来以后,鲁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貌,简朴大方、天人合一,形成了文人砚一种概念。 制作《高凤翰砚谱》我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去制作的,而且是为了砚文化的传承,为了前贤的文化——砚文化传承下来。”

  《高凤翰砚谱》  

精雕细琢 赋顽石生命

  想要将一块砚石变成砚中珍品,最耗时的往往不是制作环节,而是构思环节,这便是相石。“张仃先生给我提了三个字也是对我制砚的一种肯定,那就是“石能言”。制砚之道心制为上,实际上相石阶段我们和石头交流,石头它的形状,它的内在的这些石质、纹理,你心里就应该有一个数了。”

  相石

  制做一方砚台,先要将砚石找平,再按设计起稿,处理好砚额、砚边和砚唇的关系。修砚边、凿大荒、平砚堂,或凿或铲,修正石型,而砚堂开的好坏,也决定了这方砚的命运。“假如说一方砚台砚堂开不好,这方砚台也就不复存在了,砚台是干什么用的?是磨墨用的,砚堂的平整是至关重要的。”

  修砚边

  平砚堂

  每一方砚台都考验着制砚者在文学、艺术、美学、手工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精湛的雕工能让这种能力更完美的呈现,赋顽石以生命。专业的雕刻工具有几十种。刘克唐右手写字,左手雕刻,这种独特的方式可以让刀锋更加流畅的诠释笔意。“左手刻字更容易表现他这个笔的走势,像写毛笔字一样也是入了刀然后刻上去顺势又把这个字完成了,这是右手所不具备的。”

  右手写字

  左手雕刻

  经过精雕细酌后的砚台还需要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磨,用不同粗细的砂纸把砚台打磨的圆润光滑,边线的处理要有弹性,“三分雕七分磨”用在制砚上是再合适不过。“砚以铭贵,砚以铭废”,好的砚铭能够反映砚本身的文化内涵,也考量着提铭者的学识和修养。

  打磨

敬畏传承 等待砚味回归

  在四十余年的制砚过程中,刘克唐总结出了自己的砚道,而他更加重视的却是砚味儿。“砚台追求的是内敛,中庸之道。砚台制好以后放在桌子上它是用的,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这样这一方砚台才符合真正的砚味。”

  今天,这组历时十年筹备、制作的《高凤翰砚谱》临摹已基本完成,160余方砚台凝聚着刘克唐对古人的敬意,也加深了他对砚道的理解。“我在临摹《高凤翰砚谱》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多砚台只有背面没有正面,有的砚有正面没有背面,查阅了很多资料来根据《高凤翰砚谱》那些文字来整理,把砚面和砚背再补充上去,做《高凤翰砚谱》看着是临摹,其实是一个再制作过程。”

  如今,刘克唐有了自己的砚文化博物馆,制砚、作画、读书,惬意的生活背后,大师在等待着的是砚味儿的回归。

作者:陈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