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个有后劲的画家——马振声

  人物画除去形象的塑造能力和笔墨的表现能力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和理解,即正确把握人物神情的能力。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三才齐备,尤其后者更见功力。马振声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正标志着他在人物画创作艺术上的成熟。

  马振声的画既尊重中国画传统,又主动地去认识西方现代艺术,从而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艺术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如今已逾耳顺之年的他认为自己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他的一席话很是耐人寻味:艺术的道路艰难而漫长,我要像骆驼那样耐住孤独寂寞,在茫茫戈壁上顽强行进,我希望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踏实。

  马振声具有艺术家最可宝贵的品质——真诚与执著,他献身于艺术,为了美,他做着今生今世无止境的追求。他深居简出,甘于寂寞,置名利荣辱于不顾,潜心创作,乐此不疲。他辛勤的耕作,迎接他的必然是硕果累累的金秋。

  他渐入纯化和自由之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上。曾经有人说他:“是一个有后劲的画家”,他自己也自认为如此,因为他对艺术有着诚挚的爱和持久的热情。任何困难、挫折、以至人为的磨难、委屈、寂寞都动摇不了他在艺术上的进取心。

  在马振声的水墨人物画中漫步,不由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和理解。他的画包容着对人情美的由衷吟唱,同时也散发着对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慷慨讴歌。

  马振声正是以一颗纯化了的心看艺术,那艺术也渐入了纯化和自由之境,题材的视角开阔了,技法的大门亦为之洞开。在之后的新作里,他一改既往以线条为主,附以皴擦的习惯画风,代之以大笔泼墨表达他的感受。

  他不仅由人物自身之形传人物之神,又善于利用环境、氛围的营造和象征性形象妙得其神,为神而造法,不为法所拘。然而他又较前贤清醒,并不像前辈那样去激烈地革传统的命,他既尊重传统,又主张主动地认识西方现代艺术,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艺术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他既倾向于主观的抒发,又重视客观的研究,在主客观的谐和中寻求精神性的表现。

  创造的心和沉稳的心在他那里形成了一种合力或者一种分寸感,因为他明白新并不等同于好,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愿由于迫切的求新求变而脱离了自己,脱离了传统。”他和许多同龄人那样,属于稳健的革新派。他们拥有实力,没必要做那些哗众取宠、投机取巧的事。

  马振声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算起来,在四川度过了半数岁月,为此,我问他四川生活对他的艺术有何影响。他说:“四川滋润,有灵气,看似乎淡,但内在的东西有味。”其画亦然,并不走最传统或最先锋的极端,即不以外貌新异夺人目,然而却富有内在的美,像嚼橄榄似的有些味之不尽。此时此刻,也便分不清那中与外,中亦外,外亦中,内美外美和合归一也。

  他说,五十岁是他的一个转折点。他已不像以前那样好激动,他的心安静了许多,放松了许多,名利之心淡泊了许多。他认为,“艺术意味着投入和奉献”,而真诚的投入又应该像童年爬墙上树那样,无拘无束。他以一颗纯化了的心看艺术,那艺术也渐入了纯化和自由之境,题材的视角开阔了,技法的大门亦为之洞开。除前述《聊斋》(蒲松龄像)之外,我又看到了他九十年代的诸多新作新样,那是一片以新疆风情和彝族风情为主的广阔的空间。

  马振声表现的主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对人情美的自由吟唱,一是对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慷慨讴歌。观其画如见其人,他所热衷于表现的两个主题,不正是画家自己人格的两个侧面吗?

  马振声,男,1939年10月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6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四川美术家协会专职创作员。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