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质上讲不可能画物体本身的真实,眼恼看到的只是光影的表象概念,而且时间光线在不停地变化。那如何才可写实写真呢?中国绘画理论中有个关键方法在于心定静观以得物像的整貌的空间关系,无论光线如何变化,但感觉中的物象本身关系不会改变,在此“写真实”本质是心中感受到的空间关系,故中国画论中有言曰:笔断意不断,就是指心中感觉到的物像之间空间关系。【塞尚曾经在书信中言“我想表现空气,可如今仍然在处理光影”这说明他渴望完全靠先天感知能力绘画,可后天思考仍然反客为主控制着他。】
绘画的真实是指画者的真实感受,而非物像表面的光影虚象。西方绘画来自概念知识,依靠看清楚局部的概念然后拼接在一起。但人只拥有一个瞳孔只可以看清楚一个局部的概念判断。由于不是在同一时空同时得到的感觉,所以不具有真实关系。西方“写实概念具象”绘画拥有一种虚拟关系“清楚和不清楚”,整体感觉是个平面,缺少感知境界的空间深邃和真实世界的炁息感。
中国绘画品论中把气韵生动列为第一品就是强调绘画作品的灵性和活感。
从概念画瓷到开始赋予陶瓷灵性…已有近五百个,历经三年的锤炼…摄影小伙刚到尼泊尔旅游散心,因失恋分手,心中失落。我告诉他“动心”的爱不是“真爱”,他疑惑未惊讶问:“为何?”,答“心动即不真,心不在真中何来真爱?失落是因为不见了自己??”
问“不想画画,如何画画?”。画画是概念,心被念化,作品必无生命。需心手和一尔。行为的指令虽来自思维,但真实的实现却受惠于心身。之所以可以自由行为,因有真身,可看听,因有眼耳……若心意念化,身体便无真实感知。身体是感觉真实世界的唯一载体……
如果你觉得害怕动笔了,请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是你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你自由地拥有呼吸,你的一生都充满了呼吸。也许你会豪不犹豫地承认呼吸很有价值,却怀疑生活能否为你提供创作的一切,请认识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请深入自己的内部,寻找具备控制能量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艺术观点,你有权力有你的观点,我也有权力有我的观点,不论这个世界上发生什么,请接受你内心智慧和力量的指引,它将指引你找到答案,当朋友和同行告诉你应该怎样时,请不要反对,静观其变,因为那只是说,并没有发生,真正做的是你自己,虽然这并不容易,然而,所有的答案就在你的身体内部。
与“逸凡微信交流笔录”
“画画时……锻炼目不乱视,让心中成整体像,这样可以替代“语言概念虚构的含义”的判断入心中。整体像是一生二二生三,顺其自然,应运而生,没有概念的对抗,矛盾……。反思而后省悟……反思是手段,目的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明心见性……心识成长自己才完整……”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念起是病,觉知即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
临摹作品,要体会作品字与字的“空白”处,不用拘泥笔法,整体感觉至上!最难就在于把握整体气质!临摹谁的作品不是关键,关键是临摹作品的“自己”。只求进步,不求完美,只需练习,不究好坏,画时忘我,画完总结,感觉整体,不修局部,行笔放松,用劲断力。
嗯……画画时锻炼“物我两忘”,只有亡字心上坐,神才可返于心,心神合一,就可有“真意”,有了真意即可具有意识之眼,如同毕加索所说“神给了我一双发现的眼睛”……他的绘画元素就来自“心灵感知”
画画要做到心手合一才可画出自然流畅的作品,所以要修炼,控制思想,控制内心,画画的时候是想着概念,还是想着生命本体?所以禅宗大师的作品感觉无法复制,因为心境不同,梵高作品具有禅意……
禅宗有谓三界:看山是山(用认知概念判断),看山不是山(视野扩大,用感觉笼罩,然后判断),看山只是山(只感知对象,没有任何概念判断定义)
学习绘画理论不要判断对错,只记不想象……学以致用,由感及觉,画画时忘记,画完总结,相辅相成……《切勿用理论否定感受》……如子曰:无法为至法,无招胜有招……
嗯…松而活…“忘我”本质就是“忘掉概念的我”,“回归生命的我”……
思考是必须的,做事要有预见,应变,只是不要在想象中“介意动心”……心思功能不同,要锻炼协调控制能力,画画时才可心平气和,作品整体协调有灵气……
知行一致……常常沉思,默识心中,只有控制了心猿意马,才能自主,有了自主,绘画作品自然自立自如自由。学习绘画理论不要判断对错,只记不想象……学以致用,由感及觉,画画时忘记,画完总结,相辅相成……切勿用理论否定直观感受……如子曰:无法为至法,无招胜有招……
表面来看,“绘画”的论题无穷大,“永远讨论不完”。常言真传一两言就在于探究本质,再实践证验。故在此首先要通晓“绘画的本质”所在。
相对生命本体来讲,“国画和西画”都是思维的概念,本质没有区别。“绘画”是一种探寻内心实感的手段,换言之是“认知的我”和“感知的我”合二为一的桥梁……。通常认为绘画是画东西,画风景,画人物,本质上讲,“画画”是“画自己”,写生是“写自己”,师法自然是向自己的感知学习,一切都在于“自己”。绘画首先需要观察,选择要表现的元素,然后通过画笔描绘。这里涉及到一个你所谈及的“技术”问题,在我看来,“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个人”。思想本身是把双刃刀,既是开路利器,也是“自缚绳索”,收发在自己,思考里总有一个“理想化的我”,“这个我”总是用一种“理想标准”来评判实施绘画行为的“自己”……“甚至这个“我”会埋怨“自己”。故在要画画之前最好把“我”睡去,忘掉这个“博学的自己”,这就是的“物我两忘”。“觉知的自己”便醒过来,这个自己是天生的,纯感知,“如初来人世”一般,这就是道德经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一切应运而生……画面的任何元素只要有相对应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何让笔触合理地存在于画面,这得依靠“自觉”,不去想象任何概念来干扰“自觉”。剩下的只是时间修炼的问题,只要坚持练习心手合一,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绘画的“真技法”,“无法为至法”原理即在此。
“绘画”切忌用“好看来修饰自己”……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二律背反的反效应
“平常心”:画画时坚持有平常心,只画,不究好坏对错。学着,打破常规,破掉套路后,要均衡画面,只能靠天生感觉了,只要锻炼了感觉,就是真成功了……多练,即使不能身体力行,有空闭目休息时在心中画也非常有意义……
何谓悟?悟什么?答:心落实处,不再想“悟什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冰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