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熟记这些古瓷瑕疵,鉴别不是问题!

古瓷

自古以来,人们对瓷器的评价是真,精,美。

所以一旦有人看到瓷器上有瑕疵,便直接否决它的本身价值。

但有时候一些小瑕疵,掩盖不了瓷器的精美,而且有的瓷器反倒有疵为真。


陶瓷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从原料至烧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报废的可能。

所以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等。

另外,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


所以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

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有时候又是鉴别中不可缺少的时代证据。


也正因此,通过了解这些瑕疵,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瓷器的整个烧制过程,也是我们鉴赏学习古瓷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划伤

老瓷器在长期的使用、陈设、把玩过程中,釉面通常会留有不规则的少量划痕。

现代仿古瓷为了做旧的划伤痕迹,则是很有力度的划纹,或仿佛是用工具划出的一团团或一片片划纹。


磕伤

古瓷器口边、足边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痕迹,形成磕伤。

观察如今新仿伤缺处,会发现有打磨后的痕迹,大多较光润,或有假修补的现象,与陈旧磕伤痕迹差别较大。


釉面开裂

这些釉面不同形状的裂纹是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

宋代哥窑开片有“金丝铁线”一说,它的形成一般来说是由于器物出窑以后,用草木灰均匀涂抹,使之渗入较大的裂纹之中,纹线即成黑线。

随后一些小的裂纹内的铁元素受空气氧化而呈现出褐黄色,两种纹线交织布满釉面即所谓的“金丝铁线”。


▲清康熙成化款青花山水直颈瓶

在明清两代青花或单色釉瓷器的釉面,一般来说是没有“开片”的,但有个别器物受保存条件的影响会偶然形成开片,没有形成时代特征。


鸡爪纹

老瓷器的腹部或底部在不小心碰撞后,器体受撞击处容易出现鸡爪状的裂纹,因而有“鸡爪纹”一说。

老鸡爪纹由于形成时间久远,裂纹内多渗入其它杂质而呈褐黄色纹路。


气泡

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某些化学成分会产生气体,大部分气体会散逸,未及散逸的气体被釉面包裹住,就在釉内形成了气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

常见的一类现代仿品,釉内气泡极小,用放大镜看有的几乎形成小白点,均匀地分布在釉面内。


气泡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气泡的显微效果要从多方面考虑,对瓷器鉴定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绝对的。


棕眼和缩釉

这是由于器物釉层较厚,里面含有较多水分子,焙烧时坯体内水分子大量溢出,使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出现像毛细管一样的小孔,烧成后,温度降低,釉汁还来不及将小孔填平补齐,釉面就凝固了,于是留下了许多“棕眼”。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底部

明宣德时期瓷器釉面常布满下凹的星点,犹如桔皮状,被称为“桔皮釉”或“桔皮棕眼”,这是明宣德时期瓷器釉面的主要特征。


▲明洪武釉里红荷花菊花纹盘 缩釉

缩釉则是釉面气泡破裂时釉子回缩,形成大小不均的无釉小孔,天长日久孔内容易进入污垢,形成缩釉点。

也有由于缩釉较严重时导致釉面成片露胎的现象,如明洪武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片的缩釉现象比较严重,形成了洪武时期的时代特征。


毛口

又称毛边。老瓷器中常见器物的口边因为小气泡破裂或轻微损伤导致口沿釉面剥落,用手指顺着口沿捋过去,会略有棱刺之感,称为毛口。

这种毛口现象在元青花大盘、大罐和清康熙盘、碗、瓶、罐中较为常见,给人一种老旧之感,形成时代特色。


剥釉和剥彩

古代低温彩釉瓷器中常有釉剥落或彩剥落现象。

此类器物无论是釉面还是彩绘,都有小小的开片,证明胎釉或釉彩之间结合不紧密,当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后,釉层或彩层会从胎体或釉面上逐渐脱落,如黄釉、孔雀绿釉、唐三彩釉等。


▲元孔雀绿釉盖罐 盖 器身剥釉

这些低温釉的釉面都有小的开片,也常见釉面出现小块儿的剥釉或剥彩。

清代粉彩瓷器彩绘花纹中的黄彩、绿彩、粉红彩等色彩易出现剥彩现象。


釉面出土痕迹

水碱、水锈、土锈这三类现象都是出土瓷器器身上表现的痕迹,这些痕迹有的是呈灰白色、灰黄色的土疤,或是铁锈状斑痕。


▲明 龙泉窑刻花梅瓶腹部残件 出土痕迹

无论是铁锈还是土疤,这些瑕疵由于地下环境潮湿,泥土中的元素与釉面产生化学反应,痕迹深入釉面,锈迹坚实,不易洗刷掉。


▲明成化斗彩菊花纹罐修复器 出土痕迹


釉面锔子

手艺人将打破的瓷器片儿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然后用金刚钻在瓷器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锔钉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


最后在打了锔子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瓷器就修好了。

明代多用铁锔子,体型宽大厚重;清代用铜锔钉,体型较小。


釉斑

釉斑是元青花瓷器底部特有的一种现象,但也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此现象。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盖罐 罐底釉斑

实际上元青花的釉斑是工艺上粗率的表现,在入窑烧之前未能将器底的釉刮干净,是一种随意的表现,与新仿品点几笔釉作伪的表现截然不同。


釉面粘补

民国时还有一种在老瓷器上补釉的作伪方法。

在故宫馆藏的瓷器中,有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三足小香炉。

有民国时的古玩行商人将炉身挖掉一块儿釉,然后再补上一块儿红釉,冒充成宋钧窑天蓝釉红斑小香炉。


▲翠青釉罐 明永乐

由于古瓷年代较远,一些传世之品虽然是真品,但器物上多少留有一些伤损,有些是烧造时形成的,有些则是人为的。

而目前出土之器较多,窖藏之物也不少,这批瓷器由于埋在地下,水浸土埋,也多少留有疵病。


▲青花飞龙炉 明正统

因此,大家看到有瑕疵的瓷器不要一票否决。

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价值,通过仔细观察学习这些瓷器也会在无形中提高瓷器鉴赏水平。

民营博物馆征集火热进行中,古玩艺术品咨询电话:139 6737 3769,2017年11月30号,停止征集。

也可以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bogukl)广大古玩收藏爱好者学习,分享和交流的家园。定期为您提供全球艺术品最新资讯、市场行情。免费网上鉴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