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汉画总录•邹城卷》编辑笔记:各自的收获与共同的记忆

  2015年4月,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带领《汉画总录·邹城卷》的编辑小组进驻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开始前期的图像信息采集和画面描述工作。当时小组中有从事汉画研究的成熟学者,有研究明清墓葬美术的访问学者,也有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同学。将大家集中起来进行一段时间的田野考察,亦是北大汉画研究所的传统之一。大家在一起工作和学习,同吃同住,团队作业,工作中的磨合不仅推进了《邹城卷》的编辑,也使得我们每个人获得了各自的收获。在邹城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也成为大家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的独特而美好的记忆之一。

  我们到达的当天,就在邹城博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助下,开始对邹城博物馆汉画像石展厅、孟庙后院、孟府、文化局大院内的画像石逐一进行清理编目、数字高清拍摄、原石拓片制作、画像石测绘、图像考辨比对、文献释读和图像描述等。

  小组中的年轻学者主要通过这次工作,得到了画面描述方面的学术训练。团队首先明确分工,然后集中地进行学术研讨,常常或为一人的装束、或为一幅漫漶不清的图像、或为一模糊不清的题刻展开激烈的争论,力图对画像石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谨的描述。有的画像石是固定在基座上的,要登上基座才会看到顶部的画面;有时候需要用水将石头淋湿才能看清画面的细节。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汉画研究的同学来说,很多画面和讨论的内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让他们充满学术热情。

  工作小组中的罗晓欢老师近年主要从事墓葬美术研究,他表示自己对画像石也曾有关注,但至多也仅仅是门外遥望。这次有机会如此地深度参与工作,直接面对大量画像石的细读、考辨,直接与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加上借此机会又遍访了临近的滕州、徐州等地的汉画像,使他积累了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条件。

  更重要的是,罗老师从朱青生教授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特别是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直接获益,在他从事的川、渝、鄂地区明清墓葬建筑及其雕刻图像的研究中,搭建了数据库和艺术史文化史研究的框架。当时萌芽的想法,现在已经获得国家人文社科基金资助立项。

  《Art in Crisis: The Lost Center》一书封面与当年记录章节分配情况的书页

  此次工作目的,一方面是为《汉画总录·邹城卷》进行前期的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同时亦是开展一次朱老师的艺术史方法论工作坊。在工作期间,北大的研究团队白天著录汉画,晚上挑灯读书,邹城文物局则开放孟府习儒馆作为我们的学习之地。当时研读的Hans Sedlmayr所著的《Art in Crisis: The Lost Center》英文版(该书至今尚未有中文版)是维也纳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研究了西方中世纪至现代的艺术精神流变。书的主题和我们白天的工作内容相异成趣,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场域的变换着实令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小组成员每人分头阅读书中部分章节,每晚由其中一位领读其负责的章节,然后展开讨论。邹城的好学之士也有旁听和参加讨论者。每晚灯火直接今古,所有参与者都觉得既劳累又充实。

  学习之余,北大京昆社的同学还会为大家唱昆曲《牡丹亭·游园》,就在孟庙百花齐放、落英缤纷的花园里,和着鸟儿的叫声,个中意境体验非寻常舞台可比。正如邹城卷主编之一胡新立所言:“当时正值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汉画总录·邹城卷》遂成。”

  本篇作者:

  任  楷,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罗家霖,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岳嘉宝,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罗晓欢,时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汉画总录小组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