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郑和下西洋引进的“苏麻离青” 与元青花上的进口青料是否同一回事?

2018-03-27 22:56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故宫藏

  苏麻离青是研究青花瓷的必读的章节。有一次,一个考古系的大学生到马未都那里应聘,马未都问:“你能跟我谈谈永宣青花的特征吗?”

  “她脸憋得通红,然后就说了四个字‘苏麻离青’,在我这儿就算过关了。”马未都说。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苏麻离青是永宣青花的重要身份标志

  首先我们看一下,广义上青花瓷的定义是:1,高温烧成的瓷胎而非陶胎,而且越洁白越细腻越好;2,以含钴的青料,在素胎上用毛笔勾勒出花纹;3,在画好纹饰的胎体上施以透明的釉,彩在釉下,即所谓的“釉下彩”,甚至可以叫做“釉下蓝”,因为颜色在釉下,不易脱落,透明釉则完美展现了蓝色之美;4,高温一次烧成。

  其中,明代永宣官窑所用的青料,就是大名鼎鼎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而学界研究认为,元朝晚期青花上所用钴料,也属于进口青料。

  根据广东省博物馆公开资料显示,“苏麻离青是来自中东地区的一种青料,是一种含有砷、钴、铁、锰等元素的天然玻璃质类晶体矿物,含量上高铁低锰。由于含锰量低,减少了青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宝石蓝的色泽。又因为含铁量高,青花呈色青翠浓艳,浓处多凝聚银黑色结晶斑,用手抚摸凹凸不平。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成为元、明早期青花瓷的重要身份标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苏麻离青入窑烧制都会形成黑铁斑,窑中的温度及气氛、青料是否研磨精细,乃至笔绘青花的方式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仔细观察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器,往往会观察到一种类似于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开的效果,习惯称之为“晕散”,它是在青花色料区和非色料区的边界上,呈现出的向外扩散的模糊的视觉现象,这与苏麻离青往往在加工中被加入大量助溶剂有关。

  元青花钴料来自何处,业内各有说法

  苏麻离青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曾任江西地方官的王世懋所著、刊印于万历十七年(1589)的《窥天外乘》一书,其文略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从名称来看,它应该是个音译名。与苏麻离青同一时期或较晚出现在文献上的类似名称还有苏勃泥青、苏泥勃青、苏麻尼青等。

  元末明初青花瓷包含了青花瓷的两个发展高峰,一个是至正型元青花,另一个就是永宣时的苏麻离青青花瓷,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使用了进口青料。

  元青花进口料由波斯引进,学术界大多基本认同。

  永宣时的苏麻离青由郑和下西洋引进,也没有太多人提出异议。

  但是,元青花进口料和郑和所引进的苏麻离青,是否是同一样东西,或者说同一产地,仍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杨明生在《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一文中就认为,元青花钴料产于何处、从哪条通道传入中国的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在此前提下将元青花钴料和“苏麻离青”认定为一种矿物的论点是不严谨的。

  “瓷发展历史上曾三次从国外进口青料,除了元朝和永宣时期,还有一次就是有文献记载的正德时期回青料,它们各自在中国青花瓷发展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花釉料本身就是矿物,其形成时环境和条件以及形成之后的发展史,成为矿物的‘指纹’。我们在没有用科学的方法考证出它们确切产地之前还是不要将其混淆为好。”

  “我国在元朝、永、宣时期及正德时期都进口过青料,目前还是将三者分别按传统的命名为好。那就是进口料、苏麻离青、回青料。”

  Smalt和苏麻离青

  根据纪娟《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颜料的应用多见于墓葬壁画、雕塑彩绘、石窟寺壁画、陶器彩绘、古建筑彩绘、岩画、纸绢本绘画等。蓝色颜料是古代各种彩绘中经常使用的颜料类别。蓝色颜料色彩强烈,给人庄重典雅的感觉,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普遍喜爱。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种类的蓝色颜料,如先秦至两汉时期的中国蓝(Chinese Blue),北魏时期应用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青金石(Lapis lazuli),唐代开始大量使用的石青(Azurite),元代青花瓷使用的苏麻离青(Samarra-blue),清代古建筑彩绘中的蓝色颜料(Smalt)及清末大量使用的合成群青(Ultramarine blue)等。

  蓝色颜料Smalt的组成为Si02、K20、CoO以及其他杂质,蓝色玻璃状物质,主要在玻璃和搪瓷中被用为着色剂。有学者认为,1540-1560年一位波西米亚玻璃工人发明了Smalt,由于这种颜料比青金石和石青更容易获得,而且价格低廉,在16-18世纪广泛用于欧洲油画与壁画中。

  日本学者加藤悦三认为,中国景德镇最初(元代)所采用的青料源自西域的Smalt玻璃料。陈尧成等人通过分析认为景德镇青花瓷引进Smalt作色料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通过这几组数据可以发现青花瓷釉料苏麻离青和Smalt基本组成一致,但是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尽相同,两者是否是天然和合成的差别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杜峰结合传统考古学方法和相关历史文献,认为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两种含钴颜料。元代青花所用高铁低锰型钻料——苏麻离青((Samarra-blue)来自西亚波斯,可能由中东商人输入中国。而苏渤泥青(Suma-tra-blue)可能是对源自古苏门答腊岛和南渤利国(现代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的高Mn低Fe型钴料的总称。

  青花瓷钴料时间轴

  元——进口料

  明永乐——苏麻离青:进口青料,产于西亚地区,含锰量低,青色呈色浓烈,且常伴有黑疵斑点。明代永乐宣德官窑的青花瓷使用此料(亦有学界认为元代部分青花瓷使用)。

  明成化——平等青:又称“陂塘青”,产于今江西乐平,含铁量较少,呈色清丽淡雅。明“空白期”晚期及成化、弘治、正德早期使用此料。

  明正德——回青:进口青花料,明史书记载由西域进口而得,实际产地未有定论,因含锰较多,所以蓝中泛紫。明代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景德镇官窑使用此料,因单独使用容易晕散,多与石子青调配使用。

  明万历——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市一带)。单独使用时,呈色蓝中带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两代的民窑普遍使用此料,官窑中与回青料调配使用。

  明末——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青料之上乘,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的景德镇官窑均使用此料。

  清——珠明料:产于云南。云南将当地所产的上等青料称为“金片”或“珠密”,“珠明”则由“珠密”转音而来。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多用于清代景德镇窑和明清时期云南的部分窑口。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杨明生《“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温睿《苏麻离青考辨》、纪娟《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潘玮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