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学院精神2010第二届油画展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时间: 2010-09-10~2010-09-14

  开幕酒会: 2010-09-11 15:30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主办单位: 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备  注: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9号(中央电视台与军事博物馆之间)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参展人员: 马刚、王剑、王晓伟、吕中元、何大桥、李贵男、张齐民、张峻明、张延昭、张曙光、陆阳、周武发、贺文庆、贺羽、砂金、高岩、崔全成、谢岩、蔡宝玉、詹滢、黎旭、潘皓

  展望•学院精神

  艺术史学博士、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 辉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改变了20世纪油画在引进与移植中土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蹒跚学步、水土不服、囫囵吞枣的状态,而是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艺术特征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尤其是在更加深入地研习欧洲油画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中国油性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进而凸显了中国油画的本土艺术精神。的确,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很少停留于引进路向的论争、也不再于写实还是表现、传统还是现代、架上还观念等方面的二元对立思想的碰撞与纠结,而是相互尊重、并行不悖地进行着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发掘与探索。

  学院油画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发展中起到了接续和引导的作用。学院油画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保守陈腐的“学院派”形象,而且也和当下国内画院油画创作的功利性、职业油画的江湖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新世纪以来的学院油画更具有稳健扎实的学风,作为高校教师,他们不仅注重油画知识、技艺与学养的积累和传授,由此而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之风,而且他们也作为一名油画艺术家而不断地观照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汲取当代最鲜活的艺术理念,他们思想敏锐、勇于探索,成为当下中国油画创作的中坚和主体。

  当然,中国学院油画也因各地历史文脉、学术崇尚和名师风范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油画教学体系与油画创作风貌。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一贯秉持由徐悲鸿开创的造型坚实、稳健笃信的写实主义的教学模式和创作风气,中国美术学院延续了由林风眠提倡的思想自由、兼收并蓄的现代主义的审美理念与教育方法,鲁迅美术学院则发扬了延安鲁艺面向现实、深入民间的新现实传统,而四川美术学院自新时期以来就注重对于当代艺术观念的更新与播扬、形成了中国学院油画独特的当代艺术教学与创作景观,等等。可见因文脉、环境、学风的区别,中国学院油画也形成了诸多不尽相同的教育理念与学派面貌。

  “展望•学院精神”展览所汇聚的画家,是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为教育背景的当代中青年油画同仁。他们大多都有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的经历,有些甚至于从附中、大学到研究生、直至现在工作都没有离开过这座著名的学府,有些已在画院、博物馆功成名就却仰慕这里的名师而再度走进这座学府以求更大的发展,有些虽留洋数年但回国任教后依然寻找机会甘当这所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一名研究生、访问学者。他们的年龄从“50后”跨越到“70后”,他们的艺术成长期都经历了新时期之初思想解放的洗礼,并在新世纪之初进入美术界开始了自己艺术个性的探寻阶段。相对于他们同龄中那些已声誉日隆的佼佼者,他们还处在积极探索和形成自己艺术风貌的发展时期。而相对于他们同龄中那些安于做基础教学或淡出美术创作的教师,他们又不甘寂寞、未泯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梦想。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素养而选择了不同的创作路向,或写实、或表现、或抽象、或观念,但总体而言,以写实居多,即使有些表现的成分也仍然以表现现实为主。虽然他们的文化背景、人生履历、工作状态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创作都从每个侧面折射了央美的当下教学水准和一贯秉持的写实主义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把央美的教育特色与坚实的写实画风展延到校园之外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体现了学院油画对于艺术当代性的理解与开拓。

  母校是他们共同的精神资源与情感纽带。曾经的在央美的学习经历、当下美院的学术状态和对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困惑、迷茫与探索让他们紧紧抱拢在一起。他们相与切磋,互研互讨。他们通过年度展览的方式,既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忱、有效地协调了他们教学与创作的平衡关系,也为他们各自创造了更多和社会接触与沟通的机会。

  这个年度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他们这个群体向当代美术进发与向未来艺术前行的起点。

  展望,是他们面对当代、走向未来的精神姿态。

  2010年8月19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美术学院,这是一个神圣而美好的名词,它仿佛一块界标,标志出为艺术奉献生命者的聚集之所。而对于那些憧憬艺术、渴望得窥门径乃至登堂入室的人来说,它又带上了一些神秘的味道:画家们在学院中接受的都有哪些训练?前进的目标又是什么?大家学习的是一样的课程,写生时画的是同一片风景、一组静物或同一位模特儿,为什么作品中却显现出不同的个性?以至于发展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种种疑问盘旋在人们心中,不能释怀。

  一年一度的“学院精神”油画展则把答案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答案就在展厅里,表现为一幅幅风格各异的油画作品。他们的作者则是一个与美术学院渊源甚深的画家群体。他们或者曾经在美术学院受过训练、或者在美术学院任教、或者与美术学院中的教授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并在艺术上相互激发影响......甚至有的画家以上几种经历兼而有之。虽然在经历上颇有相似之处,每个人的作品却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强烈的个性,画面或灵动、或静穆、或直指人心、或冲击视觉,每个人都在作品中展示出了独立而饱满的生命状态,把一场场迥然不同的形与色的盛宴推向高潮。他们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风格正说明了美术学院在培养艺术家时自由开放的风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风格的画面却又营造出了一致的气场,纯净、醇厚,这也是学院所独有的。作品的风格虽不同,其中身后的艺术功底以及对艺术、社会、当代文化的敏锐察觉和深刻思考又是共通的。这些相同之处来自于学院细腻、扎实、深入、完善的艺术指导,来自于热衷理论思考、勤于艺术实践的学院风范,来自于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探索性、充满理性与宽容的学院精神。

  在学院的氛围中,每个画家虽然都拥有精湛的艺术功力与独特的个性,却又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也没有变成大众想象中古怪的“艺术家”。相反,他们平时的举止言谈常常显得平和低调,书卷气十足。对于艺术,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信念,但同时也都懂得尊重别人的原则,能够相互兼容而不相互排斥,互相欣赏而不互相模仿。正如《论语》中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成功说明只有那些有个性的艺术家才不会被环境和潮流所左右;从人生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只有哪些独立圆满的人格才不会在社会中随波逐流。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他们才能够在艺术市场的躁动不安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扎扎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而共同的学院精神又让他们相识相聚,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真实而真诚地携手前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