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王绍强:以水墨实验探究自然地理的人文性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8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已结束 3.8万+

7月24日,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二即一:王绍强个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王绍强作品三十余件。从科学、史学、美学等多个维度,系统呈现艺术家的水墨实验探索与实践。

z4WrN0nPOekrswUXOc5zRhOU7FWAC0frjUAbaxZr.jpeg

艺术家王绍强

Qp2DMJ3clUeSishHurLrt5p7JzThYcx32ls9WAwP.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子康致辞

B8FHOnhpZgk621GzXqQffZvsK8EfwdOXUREJ8OLP.jpg

4NeAZYYP6vd4miX4st13o8A5z4mTPMo0gTjPe2uf.jpg

YUgFrd17415m6d4Hihk7BaVHMyINDwWk88yB7Y2p.jpg

A2B9f4geCcpQExJOXZAk9Epxjg0EumM7IKImtIE0.jpg

展览现场

王绍强1970年生于广东,同时兼具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这些多元的身份背景,激发了他对与自己情感相连结的地域文化的思考,王绍强的作品也成为他人生不同角色的浓缩与升华——在对传统文化以及对当代价值的理性思考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当代“人文山水景观”。

王绍强的山水实验,不但有观念上的深入思考,更有创作实践的持续佐证与诘问,他的作品及其引发的问题、实际上是当代水墨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开出的新境界和新天地。这些,都为我们思考古与今、历史与当下、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等问题,在对话与交往中重建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共识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艺术史的逻辑起点。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管郁达

Es2RLXEK0D5W8yzMWTqj1lI8cueRsRQCenxVC6la.jpg

LQDnZ9t3rfr152VE9gkHxpxdF93ARroOWHJY4tnO.jpg

王绍强 《列宿垂象》 纸本水墨、光媒体 384×534cm 2019

仰望星空 看宇宙星河的无穷变幻

沿着弧线形通道走入展厅,第一部分呈现水墨及光媒体作品《列宿垂象》,表现了王绍强对时空的好奇与冥想。图像源于古代天象学及对宇宙科学观的研究与观测,斗转星移的宇宙星图蕴含着时间流逝的痕迹,也是王绍强以水墨语言诠释对东方哲学的参悟。“当象征性地时间经过,我们(作为宇宙的进化)也就是(星体的一生)才能被解读。与其说从星辰之间、从中子星到黑洞不断流动的这个过程是时间的洪流,倒不如说,我们的先祖们假设了星辰间的流动,而后将之命名为时间。”面对浩瀚星空,观者仿佛置身于天地间。

0j2hfsJH2o7WC87Ebc0LYS6m4Ef4gvNxP3Eo31FH.jpg

王绍强 《千米》 纸本水墨 500×123cm 2021

从人文地理到宇宙哲学

第二部分空间内,一张高为5米的《千米》展现在眼前,与之并列的是宽约7米的《天光》。王绍强自述他对于西部自然的体悟深刻,出生成长于南方,笔下画的却是北方山水,画中山水没有人的痕迹,被绿树遮盖的山水裸露出来后,显现出万物本源的形态。“在对张掖、敦煌的地质考察过程中,自然盛衰的变换直接地摆在眼前,雅丹地貌历经孕育-幼年-壮年-老年-消亡的过程,似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宿命。”策展人张子康介绍道。

对考古学和地质学的研究,让王绍强的创作在地质博物馆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当代水墨的理性思考和观察方式,以及人文视野下的宇宙观、时空观。张子康在展览前言中介绍:王绍强先生即以交叉学科“科学—史学—美学”三维体系的“后山水”表达范式,呈现了一场新的人文、地理、哲学的当代山水实验。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甘肃、敦煌及张掖山海关等一带地质的现场考察与对当地地质博物馆藏品和文献资料的研究,王绍强作出详尽科学的人文地理系列调研报告。 一望无垠的孤烟大漠,河湖土状沉积物经风化、风蚀、流水等外界不同的作用力,在岁月蹉跎下所形成的天然地貌,给王绍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NrQtZzCO0pqMv1CKht085OSLZPp9fNoAqfaLxS9D.jpg

王绍强 《天光》 纸本水墨 250×738cm 2021

历经千年形成的天然风貌、风积砂石成为创作元素。河湖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天然地貌,宛如世界不停变换却遵循自然的永恒规律,以纸上的水墨在时间中形成的变化为类比,笔下的山水似乎能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重塑历史长河中的片段。"倘若把宣纸比作地质的最底层,那么首先晕染的一片片水渍应该是近二十亿年前的那片汪洋大海,随时间流逝局部地区下降形成了新的内陆湖盆,再经种种升降浮沉,宛如水与墨在纸纤维上的各种自然运动。”水墨向下渗透到纸面的过程,犹如地质形态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层层变化,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                

NbxKWI2zQfZKqcpuLOX7CVl5DKc5DBcj7cUYyQW7.jpg

王绍强 《叠嶂凌苍之八》 纸本水墨 48×178cm 2021

王绍强的艺术创作在人文地理学、中西方哲学、古代画论以及水墨媒材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营造的水墨空间中延续了地理人文景观、东西方哲学与美学在图像学层面的探索,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寻找每一事物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更有其相互依托的共通性。这些元素融合一起,呈现天地的宏大气象,沧海桑田之感。从“形”、“意”差异化的融合入手,尝试将东西方艺术不同的衍进历程和思想观念进行转换,追寻宇宙自然和谐之境。

Whgs9CNzoTdViBnzK9cMwcwlXXU9EQQpVvh4h19D.jpg

王绍强 《彩丘之三》纸本水墨 48×38.5cm 2020

“借助水墨的灵性,以复杂、移置、互渗、交融的多种技法实验尝试创造贯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条线索的生态气象,在直觉与情感的表达中‘见微知著’,以接近那最高存在的‘道’。”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著名评论家皮道坚

九宫格是古老的智慧

在语言探索中,他借助水墨的意境、叠加与累积,将自然与人文融会贯通,赋以万物以生态气象的和美之象。在作品中,王绍强借助古老九宫格及当代地理坐标等地理元素融入创作中,在他看来,九宫格线条来自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蕴含着东方独有的时空观。他用线蘸墨印在纸上,色彩与线条交融,给画面一种空灵的视觉效果,形成他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由此探索水墨创作的边界,在时空之间寻找平衡。

王绍强的水墨表现形式,有别于“实验水墨”或“新文人画”,他突破了传统文人画中单一的主观表现情绪,以人文地理的科学考察为要素,在视觉与文献的学理探究和笔墨实验中挖掘自然物象背后的人文性。在谈及自己水墨实验的缘起时,他曾说:“喝茶的时候,茶水积累下来会形成某种浓度,每次形成的图像都不一样,这给了我灵感。我的画其实也是在利用这样的水性,以及水与空气、水与时间的关系来创作,当然这里面还是包含了主观的对自然和山水的向往。”

ytbyNZg9irDDhpsAg68GF8UUkEaIIx82hQZfRTi3.jpg

王绍强 《紫宸西忆之三》 纸本水墨 123×123cm 2020

在追求新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的同时,王绍强将现代自然科学与传统山水相融合,构建出时空沉淀的新山水视觉图像。

7LUYw2JRKXs98Z9MQGg6rPFInU499GEunMl8VbsF.jpg

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