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色彩的探索|帕特利斯·乔尔达:在黑色中绽放的色彩

2022-10-26 13:13

《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已于9月29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苏州国际设计周作为策展机构,对话此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围绕展览分享他们对于色彩,对于创作,对于中法艺术交流,对于绘画艺术未来的一系列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2c138d5addcf4a2f2a886aab6d15566f.png

帕特利斯·乔尔达(Patrice GIORDA)1952年出生于里昂,1978年毕业于里昂美术学院。以古典主义的绘画而为人所知。

乔尔达从1985年第十三届巴黎双年展的国际评选即受到关注,并在此后参与多个重要展览。如1993年于圣普里斯特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乔尔达10年的绘画》、2015年由里昂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政府为其举办的回顾展《乔尔达,光的空间,1983-2015》。

对于帕特利斯·乔尔达来说,绘画是一种生活体验,而不只是一种虚构。

对于形式、精神和诗意有着强烈要求的乔尔达,他的描绘超越了简单的风景、场景、肖像或静物,画面中的场景被记忆和无限延伸的想象所充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81709c882fc8b33ef71c6e266f6d5fc9.png

展览中的乔尔达画作《虞美人花》

有人说,乔尔达的具象绘画具有绝对的当代性,对人与自然的象征性超越了简单的写实,而是将真实与想象、普遍与独特融为一体,力图把和谐带到不可能和谐的地方——光和色彩的璀璨以及不同深度阴影的孤寂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82c943f875f68dddd839f78fccc74cfc.png

 乔尔达在《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中的参展画作,从左至右:《向日葵》,《唐菖蒲花》,《虞美人花》,《白色和黄色的鸢尾花》

此次,帕特利斯·乔尔达的9幅画作随《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一起来到苏州,而这9幅画作无一例外都将焦点对准了花卉,这一乔尔达最为喜爱的题材之一。

作为一位有着超过40年绘画生涯的艺术家,乔尔达的作品当然远不只限于花卉写生,但从这组各自绽放着独特色彩,蕴藏着浓厚情感的画作中,我们仍能一窥乔尔达对色彩、对绘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苏州国际设计周

Q&A

SuDW:是什么契机让您成为了艺术家?

帕特利斯·乔尔达:我本来是学习理科的,但我很快意识到,无论是我父亲所从事的工业技术领域,还是在特别让我着迷的量子力学这一领域从事科研工作,都并非适合我的道路。最终,我决定放弃原来的学业,专攻美术。

我父亲年轻时就怀着成为建筑师的想法开始了美术学习,但生活将他引向了工业;我感觉在无意中接受了一个未实现的愿望,并把它变成了我自己的志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5780a607de3cf282a53520a08d21d682.png

乔尔达在画室中(图片来源:https://exitmag.fr/articles/expos/2019/10/24/patrice-giorda-la-peinture-interieure/)

我喜欢读书,是文字帮助我了解我生活的世界;我也喜欢写作,最常是给朋友写信,有时也写些关于绘画的文字。我不看电视,去电影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天只花一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因此,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于阅读和散步。

SuDW: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您这次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吗?

帕特利斯·乔尔达:世界之美,是从黑色而来的颜色,奉献给光的颜色。

我的每一幅花卉的画都是从涂上一层黑色开始的,在黑色还没有干的时候,我就在上面用白色颜料进行构图,随后立即画上其他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与黑色接触后变脏,我就这样完成整个画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4ee9b36130d7822b0e2901c1974cc7a8.png

乔尔达参展画作《唐菖蒲花》,乔尔达通过在黑色的基底上添加色彩,表达“画朵从地下的黑暗中诞生,然后才向我们展示它们美丽的色彩”

我用糊状的颜料来强化主色调,然后让作品干燥。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的工作方式与其他系列相同——我通过色彩的混合,创造出光和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72ad906953e2cf9842cdef1d4c21e4f0.png

在黑色的基底上用浓厚的色彩来表现光和空间,这一颇具辨识度的创作手法贯穿在乔尔达的绘画表达中,图为乔尔达自画像《AUTOPORTRAIT V5》

我的灵感来源是大自然和绘画。我会插花来进行写生创作,同时也从梵高、方丹-拉图尔、马奈等等画家的作品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32a6b0c12460669023d3e23a949dbd6b.png

《白色和黄色的鸢尾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7d864a8e88f84caf21abaa227fc0cee2.png

《金合欢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48950f50eaa4ea87fe07f969defc72ce.png

《枯牡丹花》

鸢尾花是我最喜欢画的花朵之一,它将我引向灵性、淳朴和建构,每次当我画它们时,都像是在接近我内心中的一个源头。

金合欢的气味和颜色则让我陶醉:我喜欢黄色,我喜欢黄色散发出的正能量。

而画一束牡丹有点像是在画“圣母怜子像”,或者“基督下葬图”:牡丹花承载了这种感性和终点的维度——牡丹是面对死亡的呐喊。

SuDW:您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印象?

帕特利斯·乔尔达:1986 年夏天,我跟团去中国旅行了三周。我记得当时感觉走进了一个没有任何西方文字书写的未知世界,我感到迷失,却又被美感所包围。

我记得一座青瓦盖的庙宇,气势磅礴,四周万蝉齐鸣,好似波涛高高涌起,然后退去,直至消散,又重新涌起,犹如能量波……在法国我从没听过蝉这样叫。我还记得有个墓地的黑石碑上画着芦苇,导游跟我们解释说,芦苇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时文人所读的文字:亦图亦文。

我记得少林寺和它的功夫学校:一个足球场上挤满了学生,他们听从老师的命令,动作的精准和力量使人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我记得第二年我们的中国导游和我们团的一个法国人结婚了。我记得,懂得几个英语单词的人都过来跟我们说话,他们有很强的交流欲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16da1e930c76517972de459a2b5ab22e.png

 与中国初次相识的1986年,也是乔尔达作为画家开始崭露头角的时代,时隔近40年后的今天,乔尔达则希望用绘画延续他与中国的缘分 (图片来源:©Patrice Giorda @Facebook)

我认为20世纪初在西方诞生的现当代艺术浪潮席卷了全球。从法国看,中国艺术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艺术都具有相同的属性,所有风格都在这里得到体现,中国的艺术也许会有其不同的主题和表达,但都具有中国特有的庞大和活力。

我对这次以我画作的名义造访中国的经历感到很高兴;而今天,我也很想知道中国公众是否会对我的画感兴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