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12-25 16:13
继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韩国釜山振兴设计院展厅、深圳高地艺术空间三站之后,北京雅昌艺术中心最后一站展览顺利闭幕。
北京雅昌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以下是这次展览总监邓锋先生和艺术家李恒彪就这次展览及作品创作等方面问题的访谈内容整理:
邓: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学书历程。
李:6岁左右开始临习唐楷,依稀记得当时临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帖,小学到初中一直陆续写。后在绵阳丰谷师范学校上了一年多工艺美术专业,又转学到四川中国联合书法艺术学院,自作主张从平面设计专业转到了书法专业,较为系统地学习书法。当时主攻碑学,汉隶临摹最多。后来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花鸟、山水、人物画都学了后选择了国画人物创作为主,毕业后到了北京开始职业艺术家的生活方式,一直画画习书到现在。
《寂寞》 落款:寂寞-二零二零-恆彪 作品尺寸:90x40cm 创作时间:2020
邓:在水墨画与书法创作之间,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关系?你又如何处理与把握这样的关系?
李:一直以来,我都是书画创作交替进行的,没状态、写不下去的时候就画画,画不下去就写字。这种交替创作的过程,既可增加新鲜感,也能在空间和墨色的节奏上给我提供一些不同的可能性。近二十几年的水墨画是从初中开始的传统花鸟国画到美院人物画专业,再一步步进入到具有抽象肖像性质的纸上水墨综合材料的创作。经过几年水墨实验,有了自己的技法和感觉的抽象肖像水墨系列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的,持续的时间蛮长的,肖像表情性的因素也慢慢的渗入到书法创作中,这是一个自然的融合过程。我觉得,文字的温度应该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字义,尤其处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里,再加之书写线条点画、笔墨渲染、浓淡枯实、轻重缓急、结构收放等表现手法,每个字都应该呈现出不同的喜怒哀乐状态、鲜活丰富的表情。把文字拟人化、表情化,这应该是我在书法和画的创作过程中,最直接的互渗互换结果。
《点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79x46cmx4 创作时间:2005
《肖像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79x48cm 创作时间:2008
《西藏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36x69cmx4 创作时间:2005
《肖像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36x69cm 创作时间:2006
邓:传统书法中,你最喜欢哪些碑帖作品或哪些书法名家?
李: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八大、李叔同等等。强化自我书写感受,有独特表现语言的书家我最喜欢。行草一路我读帖比较多,只看少临。最感兴趣的甲骨文、石鼓文、大小篆、汉隶、魏碑,这些我一直临摹。碑从最开始的完整,在时间推移和环境作用下,偶然形成的丰富残缺美、力量与柔和对比的独特质感;书写者的立和大自然的破在自由环境的碰撞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无穷尽的碑面痕迹变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我去亲近,很上头!
《大篆书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 作品尺寸:138x62cmx4 创作时间:2016
《疯了》 作品尺寸:100x55cm 创作时间:2017
邓:你怎么看当下书法创作的现状与问题。
李:好多书法家一辈子都处在临摹状态,还停留在对传统书法美感简单的复制过程中!依葫芦画瓢的刻板化格式化泛滥!点画线条节奏的高潮跟古人一模一样!作品跟书写者毫无关系,实在是千篇一律的乏味!这种满足传统书法审美标准的机械书写也行,只是相同行业里不同分工、各取所需。我也只是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自己书写的可能性,呈现自己的痕迹和状态。书法创作的空间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敢于突破和创新,可表现的空间是无限的!不应该限于标准和形式。
《完蛋》 作品尺寸:100x55cm 创作时间:2016
邓:你如何看待书写与汉字的关系?
李:我没法主导和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方,生命的偶然形成后,一切都是被动的接受!汉字是书写的载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地域文化和智慧结晶,是传递分享和交流的工具,从小耳濡目染,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亲切基因。直至我可以通过思考和经验积累,有能力去主导和创造我想要的书法作品,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主观创造的拉扯过程,就是我对书写与汉字循序渐进、不生不灭、无尽幻想的淋漓尽致呈现,是相互成全、自慰的一种关系吧。
《杜甫佳人诗》 作品尺寸:132x108cm 创作时间:2019
邓:很多人将书法当作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你怎么看?在当下,书法与个体精神、思想、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否被遮蔽?
李:看待书法怎样的方式都可以,各取所需就好。对我而言,每天面对不同内容的创作,都是对自己感觉与经验的压榨和挑战!我会刻意强迫自己在面对每幅新作品创作时,都保持崭新的兴奋状态,最大可能地去拓展新的可能性!不同的文字内容、背景与自己当时的心情状态等,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觉,所以不是简单的书写经验呈现,文字的结体、笔墨、枯实及节奏变化都是当时最新鲜的独特痕迹,刚刚好的书写效果。当然,很多时候的创作都不是那么顺利,一副作品要反复写很多遍和数十天。就差一点点,一点点!为了把这一点点——或是点画局部或是墨色变化、或是一个字的结体表情等等不良因素调整好!挣扎、无力、局部爽、各种复杂的情绪充斥其中,最终达到当时我的精神和情感想要的字面效果和感觉诉求时,那种纯粹的放松享受,豁然开朗的爽歪歪,美妙极了,这是支撑我创作下去的主要动力!
邓:通过你的语言描述能够想象和感受到你的书写状态,很痛苦也很过瘾。
《一心一意》 作品尺寸:68x26cm 创作时间:2019
邓:“表情”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你想传达什么样的表情?是你自己的还是汉字本身的?两者是融合还是冲突的?
李:以诗词为例,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处境是一种表情!所作诗词文字传递的原意也是表情!我如何感受和体悟作者及文字是我的主观表情!在创作过程中具体到每个字的笔划长短、轻重缓急、墨色的枯实浓淡、局部与整体的空间变化,这些因素稍微变一下,每个字的表情就完全不一样,味道也全变了,真的太有意思啦!所以创作过程中我要的文字书写状态加上新鲜偶发的因素,从中去捕捉和提炼出文字的、作者的、我的表情,这些组成了表情的综合体!每一个字都可以有无穷尽、多姿多彩的书写方式。
《离人泪》 作品尺寸:110x19.5cm 创作时间:2019
《白云苍狗》 作品尺寸:119x63cm 创作时间:2019
邓:在你的书写中,有很多反复的揉擦和大量的水渍氤氲,是基于怎样的情绪动力或形式思考?
李:形成这些效果的过程很漫长,是无数实验与突破尝试的结果,不是简单一下蹦出来的效果。在十几年前,我就借用水墨画里的墨色晕染效果到书法创作中了,我的要求是所有的墨色浓淡效果必须一笔完成,不增不减,水和墨在纸上自由奔跑,经过这十几年的技法积累,这种墨色晕染的偶然和必然效果基本能自如驾驭了!线条揉搓的效果是在二零一五年左右邂逅形成的,当时感觉作品调调太单一,想突破解锁,找到新爽感,尝试之后感觉很过瘾,便保留和深入挖掘了这种书写效果。这长期的书写创作中,尝试了很多呈现不同书写效果的实验,取舍完全是看我阶段创作的情绪及形式思考,思考的结果呈现在每幅作品里,就是彼时我想达到那样强烈爽朗的书写效果,才能保持兴奋创作下去,就是单纯的要这样!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作品尺寸:60x30cm 创作时间:2015
邓:你写了大量的杜诗苏词,能否谈谈你对这两位诗人的整体理解?在创作转化中,你又各自选择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书写“表情”和视觉形态,对此能否具体谈谈。
李:杜诗苏词从小接触就比较多,我喜欢这两个人的文字风格,都有踔绝之能。杜甫文字里描写国破家亡,悲悯苍生的现实画面带入感极强,自然会进入诗句情景中,我的感觉是骨头碰撞的力量。所以在书写杜诗时,我用极粘稠浓墨拉扯、切砍、摔打毛笔,八面出锋,某些笔划反复揉搓,形成独特的线条画面感和味道,再结合每个字的特殊结体,书写过程爽快过瘾,基本一首诗写废一支毛笔。苏轼一生也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但他超然的内心里,那种柔软细腻的个人情趣那么迷人。他的文字给我一种春风拂面有温度的肌肤相亲、肉与肉的触碰过电之感。所以我在书写他的内容时,大量用水来淡化线条,强化浓淡晕染反差效果,在墨色中见笔和点画势态变化,把这种细腻感隐含其中。字的结体也会自然偏向柔软松散、灵活随意感。另外,这两个人的诗词又都给我一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他们的命运在皇权统治的时代下动荡摇曳,祸兮旦福随时而至。这种极其不安全感的环境、人生局限,强烈的矛盾反差分裂感正好激发催化出他们别有天地的精神扩张,对他们而言,所作诗词是最好的慰藉吧!这种强烈的矛盾反差让我也深受触动!在前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我刻意把杜诗骨、苏词肉的感觉强化,分化出两个系列、两种书写感觉,从中我获得了极大的创作满足感。我会继续深挖这两个系列里的书写可能性,很有意思呀!
《梦幻泡影》 作品尺寸:101x49cm 创作时间:2019
邓:如果让你给书法下一个特别个人化的定义,你如何界定?你觉得书法的灵魂是什么?
李:书法创作当随自心,传统书法对美的标准和修饰,满足不了我对当下生活方方面面上头的情绪状态!所有PUA于我无用!我自慢慢点亮心灯,去照亮我理解的书法灵魂——自由!
《生死》 作品尺寸:80x40cm 创作时间:2013
邓:除了书法之外,你还做哪些创作实践?或者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玩的东西?
李:主要是画画,其次是刻印章。每年会根据不同系列的作品刻制一些不同内容和相呼应的印章,增加新鲜感和丰富性。像这次书法巡回展的作品创作了近五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陆续刻了四十几方关于杜甫和苏轼诗词内容的印章。近十年对紫砂壶和瓷器也感兴趣,陆续多次去宜兴丁蜀镇、景德镇、醴陵,刻壶和画瓷。去年还刻了三百件公道杯和主人杯,烧制了一窑,搭配我刻的紫砂壶。烧瓷器过程中的不可控及偶然性很有意思,一窑烧下来,最满意的就一件主人杯,杯口还烧裂了一段。大学期间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的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深入了解了那个时期众多艺术家和作品,对如何寻找独特的个性表达有了初步认识!同一时期还大量的收藏中外各种音乐CD,包括很多乐队的,除流行音乐以外,听坏了不少音响。当时有几个好友收藏电影dvd,顺便看了上千部经典电影。还跟做音乐的朋友潦草学过吉他和贝斯。这些经历,都是不同感觉的收集和储存,在近二十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为作品提供了丰富养分。这些无数感觉触动的碎片在创作需要的时候就会自动跳出来,转化成具体的作品局部内容:颜色、点线面、结构等等,形成我的处理方式以及我的绘画及书写的作品表情。
《幽幽》 瓷器创作 创作时间:2017
《十二生肖系列》 瓷器创作 创作时间:2022
《贪嗔痴》 紫砂壶篆刻 创作时间:2020
《自刻自用印》
邓:对于自己接下来的书法探索,有什么进一步的考虑?
李:不知道,很多时候我都像无头苍蝇,在创作中横冲直撞出可能性。在作品创作探索过程中的精神撕裂挣扎,物质生活的窘迫煎熬,那无数的一刹那灵感最终组合而成的系列作品,这是我要的呀!在这个生活、精神碎片化的浮躁时代,自己的小神气不能乱,要多加养护和展开!用一支笔,一点墨、水,一张纸去探索作品的无限可能性,想想都嗨起来了!在作品创作上尽量保持不满足的嗨点,一点点去具体呈现我爱的这种感觉吧!
《肖像》 作品尺寸:65x65cm 创作时间:2019
邓锋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艺术品修复部副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2006年至今,先后任职于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与修复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书画鉴定与修复”、“中国近现代书画史”,兼及展览策划与理论批评。
李恒彪
1982年生于四川
职业艺术家
书法绘画作品在美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多次在参加联展、个展
作品被多个刊物发表及私人、艺术机构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