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气厚墨色凝 新意出法度

  我对孙小东关注有一个时期了,但却一直没有轻易下笔付诸于文,因为他的学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决非泛泛之评即能解读的。在我看来,在当今画坛中,像孙小东这样拥有较深的学养和较高的艺术水准的中青年画家是并不多见的。

  作为画家同时又为高校的教师,孙小东在绘画的理念到创作实践以至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学术思路。这里撇开教学不论,他在理念和实践上可谓“双修”并行,相得益彰。我们看到,他在理念上的修行决不是浅尝辄止,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可以使人们感到很多画坛画家简直就是“不名一文”的粗人。我在他的画集和论著中看到,他对中国古代的画学主要著述——如六朝的宗炳《画山水序》,唐五代荆浩的《笔法记》,清代石涛的《画语录》皆有深入细致的研读和探究。这种研读和探究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这些古代画学经典著述的悉心诚意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他依据自己绘画创作实践而展开的富有心得理论阐述。我近年发表文章强调一个观点,即要重新、深入地研究我们中国绘画的传统,要进入传统的渊源之深处,为其如此,才可能将未来的中国画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现在有不少画家,画的也不错,“语言”形式很别致,画风亦有新貌,但缺乏一种艺术高度,尤其是与前辈大师相比,这种差别就相当明显,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中国绘画传统渊源的了解和把握还失之浅薄,尽管他们有生活,有激情和灵气,不乏创造能力,但对传统了解浅薄,艺术就很难拥有一种高度。在这方面,绘画与文学艺术可能不太一样。“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在经历了“白话文”革命之后,就与传统的文学形态有了某种“间隔”,而绘画却一直与传统保持着深刻而内在的连续性。尽管在20世纪以来,由于西画影响也出现了绘画的革新,但却仍然未能中断这种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连续性的历史境遇中展开自己行程的中国绘画始终呈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势态——正因为如此,中国绘画的传统就不再是一种间断的、静止的过去存在,而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活力的审美平台和向度——或者说,是一种从理论观念到笔墨技巧都具有内在生机的、不断延展的审美系统。因而当你自觉地与这一审美系统相互贯通,就自然会拥有一种由传统的审美平台和向度所支撑起来的艺术高度。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孙晓东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不仅如前文所说的,在理念上对中国画学思想作了深入探究,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对宋元明清以来的不少大师作品均作了极见功底的的研习和摹写,如范宽、郭熙、徐渭、八大、石涛、髡残等皆为他收摄笔下。他的这些仿作既存古人之“形”,又夺古人之“神”,我认为一个画家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在一个时期内与古人同化同在,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按照孙小东自己的见解,学习古人乃是一个“劳心、劳力、劳神”的过程,要体现和把握范本的“气”、“神”、“骨”、“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难度就是深度,深度就是高度”。应当说,孙小东在探其古人深度和攀其高度上作了令人叹服的努力,从而懂得范宽、郭熙之“骨”,袭八大、徐渭之“气”和承石涛之“神”。孙小东还认为,学习古人还要强调一种主动的心态,而不是被动的“死学”。信斯言哉!在我看来,在摹古中想要有所得益,还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因为向传统、古人学习乃是一种对话活动和交流方式,而任何对话和交流都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听古人言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话可说要说,具体来讲,就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笔性、笔调,这种笔性、笔调乃是从你自己的肺腑中自然吐露而出的,每一个画家都不应在摹古中将这一点消磨掉,一旦消磨掉,你就成了古人的奴隶了。有了这种笔性、笔调,你与古人对话、交流才有可能,你的这种笔性、笔调在与古人对话交流中才会得到校正,修养从而趋于完善。对此,孙小东乃是有着较深的心得和体会的。而且由此观念引导下的学习传统的过程就与他的写生和创作自然相衔接、相促发。传统的精华也就自然成了他审美创造积极、能动的因素。

  不过说到这里,我还要提到他的导师贾又福先生对他的影响,应当说,在山水的“体格”、体量的“墨”的语言形式表达上,孙小东无疑直接承接了贾又福的衣钵。在我看来,在当代山水画坛中,贾又幅继李可染之后在建构北方山水的格局和体系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孙小东可谓再接再厉,使之更加发扬光大,从而丰富和充实了这一格局和体系。如果说,丰厚的绘画传统为他的山水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导师的影响为他的山水形式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整体风貌上看,孙小东的很多作品表现出北方山水的雄浑和气势。崇岭峻石,密林山道,滩流涧水,茅舍跨桥,这些山水物象大都是他从自然中写生得来,经过重新组合,构建,遂呈宏富、繁复而饱满的图景。一般来讲,孙小东多喜高远的构图,即使一些横幅的作品,也多现高远之势态,可谓“竖划三尺,当干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尽显“自然之势”。尽管物象繁富,但整个画面却相当严整而统一。如他的《洗心崖》、《野山桃》、《云山顿开》、《外山横翠》、《老树高台》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例证。可以想知,孙小东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既充满了激情,又具理性的统摄之力,既有对山水之美的洞见,又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既有北方画家的壮阔心胸,又有诗人一般隽永的情致:“太行山的石头,坚实而刚正,雄奇神勇;太行山的风,沉厚而恢弘,豪气凌然;太行山的雨,温润而绵远,情丝融融;太行山的蓝天,通透而广博,万象皆明;太行山上的秋叶,诉说着千古沧桑,是灵魂升华的红地毡”。从这铿锵而优美的陈述,不难知晓孙小东对自然,对他的创作倾注了多少深情厚谊!

  作品在表现出山水物象繁复多样的同时又能做到严整统一,这不仅得自于对自然的认真体贴和全面观照,而且可能还与孙小东的学术涵养有关。我们看到在他的著述中曾提到对石涛《画语录》“蒙养”这一概念的解读。其实在石涛的绘画理论中,“蒙养”是与“生活”这一概念相对应,所谓“生活”,就是指“山川万物之具体”——“正反”“偏侧”“烦散”“内外”“断连”,此乃自然之繁复多样的形态。在石涛看来,表现山川万物“生活”的形态,有赖于用笔,即所谓“笔锋下决出生活”。而“蒙养”一词,本出于《易传》。“物生必蒙”,“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养也”。由此可知,所谓“蒙养”,乃是天地万物浑朴统一的初始(稚)状态,“写画一道,须知蒙养。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在石涛看来,表现这种浑朴统一的初始状态,则在于用墨。即所谓:“未曾受墨,先思其蒙。”“画之蒙养在墨”。也就是说“墨”可以将山川的繁复多样形态归之于浑朴统一,应当说,孙小东对石涛这一思想有通透的了解,并能在创作中自觉而出色地加以运用,尤其是在对作品严整统一的把握和统摄上,可谓深谙石涛画学思想精义。孙小东的山水画作大都以水墨见著,色彩只起到了一种辅助的作用。墨色分为浓、淡、灰三个层次,其层次之间更有微妙的变化,这种层次的变化皆因不同时空的物象而生成,浑朴而润泽,绵厚而爽利。或以浓衬淡,或因淡而显浓,自然万象由此而一一显现。“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故画作“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仗,有冲霄,有磅礴,有巍峨,有奇峭,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此乃为孙小东山水之大概也。

  孙小东山水虽在总体风貌上属于北方或(北派),但在用笔上却率意而灵动,抒写意味极深,带有鲜明的文人风致。我们知道,明人董其昌曾提出“南北分宗“的理论,他崇南抑北,讲了不少理由,这种理由如从风格和技巧两个方面去看,北宗绘画“风骨奇峭”,“挥扫躁硬”,用笔“出筋露骨”;而南宗绘画则“虚和萧散”,“出韵幽淡”,在用笔上则“似柔非柔”,“不刚而刚”,据此来看,孙小东的山水在风格境界上虽然颇具“风骨”却不是”“挥扫燥硬”,在用笔上更不是“出筋露骨”,而是“似柔非柔”,“不刚而刚”,内蓄真力而外显柔韧,完全是南宗之风调和手眼。这与他更多的吸取明清以来文人画家(如八大、徐渭、石涛、髡残等)的笔调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孙小东进一步灌注了他个人的气质和性情,使之展现出通达、率性而醇厚的笔性情采。所以尽管他的作品大都雄浑、凝重,有的画作的构图满满堂堂,大山矗立,势如压顶,墨色浓重,然其用笔却能在抒写之中使画面激荡着一种韵律、节奏、散发出不可掩饰的文人气息。

  此外,从画面物象的“语言”构造来看,孙小东还十分擅长云、水的描绘。他笔下的云水不只是传统画法中的留白处理,而是与山峦石崖一道作为绘画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画中之云同样有体量,有构造、或缠绵于山涧之中,或流连于巅峰之际,或聚集成阵,或飘散不羁,从而成为他绘画语言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他笔下的水则能曲尽其妙,与物婉转,真态宛然。并能与“云”的形象在组织和安排画面的节奏上共同发挥重要的审美作用。

  应当说,孙小东的山水画已与古人传统、与他的导师拉开了距离,从而初步确定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人们常说,“风格即人”,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全然揭示出风格形成的完整涵义。在德国美学家黑格尔看来,风格不应只是一种个人的单纯的狭隘的主体性,有时甚至主要消除掉主体方面的一些偶然的个别的特点。真正独创性的风格是和客观性相统一的,它一方面固然要体现出艺术家的内心生活,但另一方面又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作品仿佛受到了真实的客观意蕴的灌注而具一种生气。黑格尔的论述提示我们,对艺术家的风格不能仅仅从主观方面理解,还应该从客观方面去把握,从主客观相统一的方面去把握。对于中国绘画而言,风格也并非仅仅是一个人的主观呈现,画家应将这种主观投入到人对客观造化的深切感悟之中,经过长时期浸润、锤炼,最终才能实现风格的确立。我想孙小东的山水风格应作如是观,他那种“气墨色凝”的风格特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建构起来的。

  在我的印象中,孙小东大约是一个比较低调的画家,或者说,与那些浮在水面、有些名气的画家相比,他是属于低调的,但在我看来,孙小东的水平实际上在很多所谓的名家之上。在目前中国文化流行之风中,对名家的认同如同做广告的效应,蒙住的是那些不谙艺事的人的眼睛和耳朵,如果拿来那些广告产品看一看,有的实在令人失望。而孙小东有传统功底,有学术修养,作品能涵纳自然之灵气精华,且具有法度而能自出新意,实在是代表了中国画坛的一种富有勃勃创造生机的潜在力量和新的希望。

作者:樊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