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行走欧洲之前除了要整理日常换洗的衣物、转换插头外,对于我还要温习一下从前学过的外国美术史,以便看到那些绘画原作时心中有数。等我真地拿上教科书时却感到疲劳,一种视觉上的困惑。就像平时看那些旧字旧画觉得都是一个样。每每遇上这种情况就想找个空隙逃脱,可不管怎么跑眼前仍旧是宣纸和笔墨。欧洲人也无法离开油彩。而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和想法要亲自去感受,看看他们的走姿、坐姿、舞姿,与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在欧洲时间看上去很悠闲。太阳洒在树木的身体上就像他们的肌肤,斑斓的样子就像他们的目光徜徉在金色的神话里。透过丛林我老觉得这里刚刚有人走过,是亚当和夏娃的脚步。黑白相间的奶牛沐浴在清风里静静地吃着草,路旁的果树下偶尔能听到青果子坠地的声音,还有昨夜就坠落的。
树上的果子要在国内早就被过路的人顺手摘吃了。但他们不那样。看到挂满果实的树木先是想着上帝,然后才是自己。像这样随处可见的森林、河流、草坪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只是散发的味道不同。法国人身上的气味就不如德国人单纯,因为法国的土地上流动着各色的人种,加上香水的味道,也就越发浓厚。中国是古老的民族,同样有茂盛的森林和宁静的风光。我曾在长安的一偶就有过这种感受,泉水在山涧汩汩流淌,小路绕过房舍蜿蜒而上。暮色降临时,我退远并快速地冲上一高处回望,绵延数十里的风物慢慢地进入了梦乡,那种特有的旧字旧画的味道在飘散,袅烟升腾处,一位身着红袄绿裤的女子拨开包谷秆做的围墙脸上挂着微笑……俨然是一幅有情有景充满幸福的素描。艺术品也是这个样子的。凡高画他的感受,劳特累克画他身体的生活。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是一种生活。我翻看当时的有关资料和背景,才明白他们的进步、文明和浪漫,画面上那位赤裸的女子坐在草地上身体上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他们吃着奶油和面包,用的是刀叉,肌肤干净粉红粉白,我们吃馒头和辣椒,用的是筷子,他们绘事用油彩,我们是水和墨,他们赤裸着是一种浪漫,我们脱掉衣服成了裸露。但我们可以望着宋人的绘画寻找古人从前拥有的那份惬意、那种味道。
欧洲人又信仰,他们感恩上帝、饭前要向上帝祷告,感恩粮食、感恩水。餐桌上即便掉了芝麻粒面包屑都要用指头粘了送进嘴里。记得我在老家祖母吃完饭也要把碗里的小米粒用手指拈着吃了。日子虽算不上富裕却美好祥和。连我做的梦,梦见自己出生地的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可当时院子里就种些韭菜和辣子,我依在母亲身旁紧贴着那块土地成长,那种幸福就像花儿一样。
奇怪的是我在卢浮宫看《蒙娜丽莎》时非常纳闷,我一点都看不出她的表情,她的微笑,是不是那种生命线离得太远,尽管我以微笑的心态去看,去想蒙娜丽莎,想她是笑给上帝的,笑给达芬奇的,可我越看她越不像个女性,更像一个中性人,我也知道全世界人民来巴黎就是为的看一眼蒙娜丽莎,看那一幅肖像画。我反而想到齐白石,想他画的萝卜,画的白菜。再想一想自己,用自己的脑子和心灵去感悟生活、感悟世界,那才是我。
数日后,我在德累斯顿看到那幅有名的《西斯庭圣母》感动了。她是意大利画家拉菲尔的杰作。如果比起《蒙娜丽莎》我更会偏爱《西斯庭圣母》,她能给人以精神安净,白云天使相拥着圣母一路走来……我当时想到一句话,如果你把身边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身边的人都看作恶魔,你就生活在地狱。但一般人做不到,在幸福降临时沾沾自喜,灾祸发生后麻木不仁。欧洲人在上帝面前总是忏悔,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祈求上帝的宽恕。我们却在佛面前向菩萨求这求那,求财求官,我们就是这样还要和人家比,实在搞不明白,恐怕两者之间永远都隔着那个转换插头,或许是我们有过太多的遭遇,面对生活失去信心时就说顺应自然吧。我们真的自然了还是被自然遗弃了。这是我们常用的推托之词。
一天我漫步在巴黎的香榭丽大道上脑海里想象着从前那幅唐诗地图该是如此的繁华惊艳,八水绕长安的景致是怎样的深远和广阔。而当那些珍贵离我们远去时才恍然明白,我这个在欧洲人眼里的外国人看着人家躺卧在草地上享受阳光雨露却莫名地有种淡淡的忧愁,我想着能快一点逃离,这里不是我的地方,如果是在我们的乡村,我可以走村串户地游荡,在这里不可以,我怕自己变得尴尬,变得像一个偷窥者。
作者:邢庆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