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几年来,工笔画在中国画这一阵营中无论是全国性大展的上展率,还是拍卖市场的出手率等都在明显飙升,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的繁荣势态,相比之下也恰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样风水轮流转。
中国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曾几度辉煌,尤其是唐代的人物鞍马,宋代的山水花鸟,它凝聚着中国文化艺术优秀而深厚的传统,几千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留传下来的神品、逸品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骄傲和自豪。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自豪的同时,代代“英雄”又在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创造出反映当时时代审美潮流的新工笔画风。虽然每个时代审美各不相同,工笔画这一画种也时兴时衰、但总的趋势也同社会发展一样是曲折向前。今天,我们看到的工笔画已不再是两三种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千姿百态,多元格局、空前繁荣的局面。恐怕连我们的工笔行家也很难说清楚当今工笔画,哪是传统,哪是创新。新的材料五花八门,岩彩、金箔、矿物石粉,实体拓片等等让人眼花而分辨不出何谓工笔。古人先前苦苦经营的三矾九染,矾宣熟绢已被新手视为老套。潮流逼迫我们工笔画家忙于寻找新的表述载体。为了不甘于落伍,一批又一批工笔画家走进重彩学习班,花重金购买重彩颜料,古人用过上千年的石色、水色再也不是中国画的宠儿,越来越个性化的极端颜色才是新宠。
工笔画画幅越来越大,也是当今工笔画的时髦走势。古人在方寸之间经营,而今天当你参观一个真正正规的中国画大型展览,你会发现你很难见到尺幅在一米以下的工笔画,即使见到,那也可能是特邀之作。(因为那是老先生名作,再小也是大作)在这里我们一方面想到因为现在正是商业社会,一切皆成为商品,绘画也以尺论价,尽管书画交易古已有之,但是画家卖画按“平方尺”算价钱却不知是从何时算起,现在绘画交易常常是什么什么人多少钱一平方尺,并且越大越贵,所以很多人的画就朝大的方向追赶,相当部分甚至有假、大、空的嫌疑,为了大画面的质量常常被抛到一边。同一个画家画同一个题材,有时连画面构图也完全一样,但价格却完全是天地之别,总是用大小来决定。尺寸越大的画,画家所得就越多,我们只要细心的想一想,古人的小画画得令我们叹为观止,并非古人不会画大画,大画不一定难画,画大画需要画家具备豁达的心性和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小画要画出大气象,就像写短文章,言简意赅,充满无限回味,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很多人擅长画小画,但现在在以平方尺论价的年代,画家于是就违背自己的意愿,丢弃自己的特长而去做画大画的违心事。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经常听说:“某某人的画一张卖了多少钱。”往往在这里面不知道画面的大小,于是喜欢人为炒作的商家,画家本人也趁机大势炒作,普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一张画成交价多少表明了画家的艺术水平高低标准,这样就导致画家画价走高并从中获利等等。这多方面的要素影响,促使画家片面追求尺幅,认为作品能画多大就画多大,尺幅越大越好。这种现象无疑违反了艺术的正常规律。
其实一想画工笔画的人还真可怜,为了参展的上展率,为了画面视觉冲击力必须画大画,不管你愿意与否,你必须跟大流,画幅再小也得控制在一米五见方以上,否则觉得小气,不够气势或者被其它大幅尺寸吞没。而画工笔画又必须平铺着来染色,从分染、罩染、刷胶上矾,撞水撞粉都必须平放画面在工作台上而不能象写意画一样可以竖立起来画,如是当画到画面中心点时,那时才体会到画工笔画的痛苦。手臂长度不够,只好踮起脚尖尽力而为,弯背弓腰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让人尽享画工笔画的“幸福”滋味。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画工笔画的画家十有八九是瘦人,绘画过程中无形已让人在做瘦身运动。有时还瘦得差点被认为是营养不良。如省外工笔画家何家英、李爱国、李魁正、陈运权等,本省我们能亲眼目睹的沈文江、苏百钧、万小宁、陈湘波等,他们都是在工笔田园里勤耕耘,细收割长年累月劳作不止的人,而恰恰是画工笔画的特定因素让这些人变成了“较瘦”的“教授”。所以尽管现在大型展览中工笔画入围率的可靠性有增无减,许多人都为一两次参展也偶尔从事工笔画,但更多人画工笔的心态是外界因素强加的,不是发自内心深处而勉强违心地从事工笔画创作。平时提起画工笔画就好象谈虎色变一样敬而远之。而真正诚心在工笔画领域全年候劳作的虔诚之士现在相反越来越少,更何况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时间就是金钱,谁还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去画一幅三矾九染,精勾细描的工笔画呢?而真正诚心诚意、无怨无悔从事工笔画制作的人确实是出于对工笔画艺术的挚爱,让这些艺术家做着画工笔画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辛勤编织美丽,让艺术家感到惬意和自慰以至忘记了身心劳累,画工笔画如同减肥的过程也变成了心甘情愿的选择。大凡画工笔的人都有在初画工笔画时总是充满欣喜和一腔热情劲,并觉得工笔画可以训练人的耐力和磨练人的心志,但大多数人后来会感到悲观失望,因为在工笔画领域呆得太久,多少好像会跟不上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内心难以长时间平静,世俗的功利急于求成之心时常来叩打人的心扉,因此,画工笔的人还需“净心”,心不净则意乱,身心不一,最终被功利困扰,导致画出的工笔画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受到影响。
一幅好的工笔画制作从写生起稿,白描勾线的轻重缓急,染色时分染、罩染、套染,上胶矾的比例调配等这一系列过程确实凝聚着画家心血和汗水,何况现在的工笔画已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地一个比一个精彩新潮、花样新奇。你画工笔朝雾迷朦、亦梦亦幻,我画人物仿佛血脉可触,镯闪幽光。画工笔画的人都知道,几支柔软的毛笔和一张柔软的宣纸加上直到今天比起西洋画颜料色种还少得可怜的十几种国画颜料,要画出如此惊人之作也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有好的文化修养,学识和精湛的工笔技巧之外,在画面里还有一个看得见的东西----时间。有许多人认为工笔画能迎合艺术品市场口味,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卖出的每幅工笔画真的是画家得意之作,卖工笔画那就是似乎在“卖命”。因为每幅得意之作里面都凝聚着工笔画家的生命时光。所以现在相传一年只能画一张或两张工笔画的工笔大家大有人在,这也难怪这几年来大型中国画展中工笔画特别容易感动评委。
古代宋人在方寸之间的一幅《出水芙蓉图》一枝花半片叶盖倒现今俗人行货万顷荷塘,我并不是以崇拜宋人画风为时尚,而是想借宋人的绘画思想和面对工笔画的心态作一面镜子对照一下时下工笔画界,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发自内心呼之欲出的创作激情,根本不愿安营扎寨于工笔画领域,创作只是为参加展览上展率,为功利而画,又假如你耐不住画工笔画的寂寞和没有一股画工笔画的韧劲,那就千万早点离开工笔画。
二○○三年四月十五日 於雅致居
作者:涂国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