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岩彩画非泊来物——论岩彩画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魅力

  岩彩画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旅日的中国画家回国后将在日本带回的“岩绘材料”而创作出的绘画作品。多年来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尽管它一天比一天壮大,但并不为美术界所认同,总给人登不上艺术正殿的感觉。原因总体来说它是从日本画而来,有人认为它的绘画体系、绘画手法并不是中国画范畴,甚至更有人认为,这是将日本画引进中国,改造中国画、侵蚀我们的传统文化等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翻开我国的绘画史和日本绘画史就可以看到,作为近代日本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岩彩绘画,早在中国古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形成,到汉唐时期已成为绘画主流并沿着丝绸之路踪迹流传到日本,后来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文人水墨画语言形式的创新和发展,这种以矿物颜料为主要媒介的岩彩画才逐渐被水墨画代替并走向衰微之势,岩彩画也就出现了历史传承的断裂层。而相反在邻国日本继承并延续了对唐代岩彩画的憧憬和追慕,并直接引发了近百年的日本画的大变迁,形成了以岩彩为主的绘画体系。日本的绘画史书也明确记载日本画发源于中国。至今仍有一批又一批的日本本土画家仍然把临摹敦煌岩彩壁画作为掌握传统绘画语言的必修手段,并不断开拓新的语言形式。而新的语言形成的“岩彩画”就给我们一个误解,并且在绘画界发出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对待岩彩画,我认为这不符合绘画的艺术规律。

  从绘画的传承关系来看,我称其为“新现代重彩画”的中国岩彩画,无论是“源”还是“流”,它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环流现象,是不同文化互相交融所产生的结晶,也是人类智慧汇集的成果。在现时中国岩彩画的创作手法上,它仍属于中国工笔画重彩范畴,尽管在许多方面艺术家用了和传统中国画不同的绘画手段,但大部分岩彩画还是在保留传统的根基上作探索和拓展,在绘画创作中融入了中国绘画的精华部分,所以它还是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延续。

  首先,从绘画观念上看,“新现代重彩画”在当今也更富有艺术魅力。它以开放的形态冲出以“道——技”、“道——器”关系来衡量绘画的传统观念,“新现代重彩画”不羞于技法,反而大力提倡技法,并把技法当作自己的目标去追求。从绘画一开始就用不同技法给作品做底,再到敷色、贴金银箔等全讲技法,并且不同的艺术家基本上有不同的技法。在传统绘画中认为如果过于依靠“器”之类的媒材运用就会妨碍绘画中对于“道”的追求,而“新现代重彩画”除了以宣纸、绢、水墨之类的媒材运用之外,还运用大量的工业用品,自然生态物品甚至是边缘化的物品等为依托物进行绘画创作,从而在文化上引发了审美观念的进一步拓展。突破了“以墨为雅,以色为俗”、“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旧有框架。这也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

  其次,从表现手法上看,“新现代重彩画”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由创新,随机诱发创作灵感的过程。因为这种绘画基本上一开始是给画面“做底”,再到敷色、贴箔、洗箔;刮、碾等一系列制作过程,比起传统工笔的“白描勾线”、“三矾九染”;“分染罩色”等程式化过程显得更为写意性,绘画过程中一种无形的精神锁链被解开,艺术家的思维灵感可以跟着画面不断出现的新视觉而驿动。艺术贵在创新,在创新中表现自我,往往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新现代重彩画在制作过程中恰恰具有这种职能,它以敞开的艺术视觉,让画家从传统的勾勒,渲染中走出来,无意中出现的肌理美感诱发画家无穷的暇思。整个绘画过程也是一种因势利导的过程,在看似无规律可循的绘制过程中寻找到更宽广的表现空间。

  另一方面,它又有意识地借鉴古典重彩画的技法,渗入运用到新媒材中,一些原有的绘画经验被随之而来的新发现而取代,绘画者的原创精神由外引而内发地表现出来,这更符合现代人的个性表达。在世界绘画体系中其它优秀艺术样式,无论水墨、油画、版画、装帧设计等在这里都可找到契合点。因此“新现代重彩画”更具人性化。

  此外“新现代重彩画”在色彩视觉上也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习惯。在当今社会,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如果仅仅还是沿用“随类赋彩”、“水墨为上”的色彩观念是远远不够的。新现代重彩画它保持了天然矿物色自身的美感,加上人造矿物颜料、水干色等品种的运用,弥补了天然矿物颜料的不足,绘画中注重肌理与造型的对比,强调对比与“和谐”的痕迹美,矿物晶体质感永不变色的特性自然折射出一种其它画种所没有的现代装饰美。它具有“动感”的色彩介入,而丰富了工笔画的“勾、皴、擦、染、点”等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有色彩的介入,画面就不易“逸笔草草”,它在“笔墨”之外传递着更为多样化的绘画情趣和审美观念。

  虽然我认为“新现代重彩画”无论是绘画观念,绘画制作过程,绘画媒材等多方面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但它同客观事物一样,都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我通过亲身实践感受认为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绘画制作的初始阶段,绘画者有时会过于依赖画面在无意之中产生的肌理美,在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往往受挫于所谓“失败的画面”,从而丧失自信心。而艺术创作刚好是要有十足的自信加上满腔热情的冲动。在中国画“六法”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那种气和韵也应在“新现代重彩画”中得到完美体现。试想一个时断时续甚至畏缩不前的创作它缺少连动的过程能出满意的作品吗?所以我们不能太依赖于做底,只有懂得“意在笔先”的传统道理才会有美好的开端。

  2.在线的处理上,有极少数的新现代重彩画弱化线条甚至无线条。这无疑是一误区。“线”是中国画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它不仅仅是为了描绘自然对象本身结构,而且又是表现画家风格个性的表达方式,它是蕴含着极为丰富内涵的造型语言。丢下线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它就不属于中国画范畴。因为中国画有一套独特、高深而且行之有效的用笔之道即“线”。

  3.在画面结构中,有许多新现代重彩画为了画面视觉冲击力而追求“满”,结果给人的感觉是“闷”。画面缺乏活力和张力。这点我们应该借鉴绘画中“计白当黑”的传统经验,努力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多的语言。从而产生最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过以上几点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新现代重彩画”在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同时,它深度挖掘继承我国古老绘画传统,让古老的文明再现光芒。推崇技法、讲究媒材、讲求制作,同时强化色彩,它以一种积极姿态在遵循世界绘画普遍性规律的前提下发掘拓展中国绘画中的重彩画,丰富了中国绘画,促进了工笔重彩的复兴。它并非是用日本画来改造中国画,以外来文化抗衡中国文化,再说我们对待新事物的产生应该深究其根源,不能被其表面的现象而迷惑,岩彩画本身就发源于我国,也不可能在冠上一个名称后就变成泊来之物,认为它是在侵蚀,让我们的文化西化等等。况且我们现在是生存在信息社会,各种文化的融入也是不可阻挡之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既成事实。新现代重彩画的异军突起,就是因为这一画种是站在传统根基上充分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各种样式、将有需要的枝杆自由地择取,它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也值得我们品味。假如我们能用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一画种,说不定如今的现代重彩画在未来很短时间里又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矿物质岩彩画就会在中国画领域得到更民族化地发展而呈现出更迷人的魅力。

涂国喜

2007年6月16日

作者:涂国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