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八十年代初期,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在读湖北美术学院附中时就与工笔画相识,当时在国画界工笔画复兴的序幕刚刚拉开。了解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我国的国画界正处在对写意画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层面进行反思和讨论的时期,而相对传统的工笔画似乎正好具有那时所讨论的写意画中所缺少的东西,并且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启动了工笔画的复兴。记得当时在学院教工笔画的老师上课时特聚人气。二年的国画基础课上完,在选择写意画和工笔画道路之间,还真让我喜欢上了工笔画这条路。
我喜欢工笔画不仅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而且也是和它的发展历史进程密切相连。年轻时对国画欣赏的能力有限,欣赏中国画写意绘画作品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具有较强抽象。而工笔画写实的作品它是具体的、真实的,能快速的领悟到作者创作意图和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粗放写意的作品,仿佛总给我雾里看花一般的感觉,不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而那些历朝历代的工笔画,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小品残片,我当时总是被这“工笔”手抓住,所以自从念完附中、大学直到进入社会,至今都沉迷在“工笔”这家族之中。
二十多年的工笔经历,也让我见证了中国画坛之中工笔画是最富生机,发展最猛的画种之一。说这话并非是我因为喜爱工笔的主观想法,它是有客观的依据。说它最富生机不妨比较一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写意水墨人物居多,之后由于市场的现实和参加全国性展览评委从长期在中国画里看写意画太多而出现审美疲劳进而出现口味转变,后来中国画展中参展入选的工笔画分量明显是一届比一届多,且获奖的作品又多是工笔画。这样一来由于各种因素的调动选择画工笔画的人自然日益增多。加上现在在美术教育基本上是西式的美术教育,最适合培养技术型的现代院体画人才,所以更多的生力军被投放到工笔画这块园地。在市场和入选参加大型展览这两个相牵连的名利场中进一步让一群又一群人得到磨练和促进其技艺的提高。我们现在看到的工笔画在很多方面是远远超越古人。比如近几年刚结束的许多工笔画大展,许多工笔画作品充分发挥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在描绘刻画物象的技巧上大量运用借鉴西方绘画中现代艺术观念和色彩学,构成法、技巧制作等,使工笔画极具时代特征。而众多能抓住人眼球的工笔画很多则是出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之手。
新人有新人的审美需求,他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挑战这各种各样的新尺度。因此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作品是带着新鲜的美感,传递着新的审美信息,让受众惊叹不已。我们现在看到的工笔画画面效果如果剔除那些投机取巧的成分,绝大部分是画家的特殊思维活动和行为之后制造的画面,一些奇特的效果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人的智慧。
因为我高兴我现在经常能看到我喜欢看的画种,时常目睹到养眼的工笔画,在开心的同时也还真的庆幸当时选择了在“工笔”这块园地耕耘。
作者:涂国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