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短日记”三个廖明明系列展(第三场)

2016-03-07 21:37

  山海经

  廖明明/文

  自白:

  刀在石头上的游走如同笔在纸上一样,看脱落的粉尘与颗粒,期待、朱砂、石头到纸面烙下图案,这是中国的。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迷人的。看刀在木头上一刀刀剔出的木屑,一丝丝的剥离直到最终成形,复印心迹,我想这也是中国的。独自面对一张纸的时候,面对空白,我喜欢幻想在纸上一些呈现的景象,那种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书写的方式;“山海经”是近十年来我一直为主创作的内容,起初是作为案头打趣的书籍,随着游历多了,慢慢摆脱了原著的描述形象,通过对动物与人的理解,书写我心中的“山海经”。

  “短日记”三个廖明明系列展(第三场)

  艺术家:廖明明、张同帅

  策展人:冯兮、印炳国

  展览时间:2016年1月3日----3月28日

  展览地址:北京798艺术区泛空间

  记录:“山海经”是我一直着迷的书,每一次读它、到每一次去画它,一次次、每一遍经过时间的洗刷与沉淀,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理解它的时候,都是重新启动新鲜的具有“东方”神秘的想象力,它的离奇、古怪的、讽刺的、自然的、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都是从这里延伸出来;以至于因喜爱这本“中国的百科全书”而用了数十年的光景来刻画一次次不一样的形象。记得第一次作为系列绘画展览的时候,那是2010年我在荣宝斋的个展,展出的时候,很多人对“山海经”这本书很陌生,很多观者都不知道我在画什么,到后来山水、人物画卖光了,唯独“山海经”这一主题的画无人问津,产生了展览本身的一场误会;后来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山海经”这个主题我结交了一位忘年之交。那时候听画廊的工作人员说展厅还没有开门,那位老先生每天都会早早的在门口等待;这么多年过去后,这是让我对那场展览唯独感到幸慰的事,老人告诉我他小的时候读过“山海经”,他看到当时那批画作的时候特别高兴,于是他每天都会去展厅看看那些古怪的画作;那时彼此之间的相惜、以及至今谨记他鼓励我要画下去。这么多年过去,我想只要有一个观众哪怕只剩下了自己,也要不断为这一主题画下去的。又过了5年……

  展出作品

  前年碰到版画家张同帅,闲聊之意,决定用木刻版画的形式一起做一本“山海经”的书出来,说做就做,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不断在外游走的时候,随身带的纸与笔勾勒出来的山海经手稿,一回京便把原稿给他,他开始制版;看着纸上的“物”经过他一刀刀剔除、融合又重新的回到了纸上,只剩下黑白相间。这是一本工程量极大的作品,我做了半个月的沙发客,寒冷北方的冬天,板子上的木屑像雪一样的覆盖在工作台上形成了起起伏伏的“沙堆”。越画越放松,张同帅也越刻越放松了,大家都为此付出了心血和代价。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作品,也不单单只是我与张同帅的合作,也不仅是一个团队的劳动成果,它更是从古至今的一条“线索”,这一条余温的线顺着脉不再让这本“中国的百科全书”遭到冷漠与陌生;随着志同道合的默契合作,便成了眼前的“山海经木刻版画”,看似简单随意的黑白,经历了太多才得到如今的呈现。像是做功课一样的面对这件作品,一次我与策展人聊天,他说这套“山海经”更像一本日记、我想便是这趟展览的“短日记”内容。作为首次亮相的“山海经”木刻版画;这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现场花絮:

  参展艺术家:张同帅、廖明明

  展览现场

  嘉宾观展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