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冯其庸告别仪式举行:叶嘉莹手书挽联 金庸献花圈(组图)

2017-02-06 09:57

冯其庸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中新网北京2月5日电(记者 宋宇晟)1月22日,中国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2月5日,冯其庸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记者临近10时来到八宝山殡仪馆,现场已有数百人排队等待,前来送别。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他生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他一生著作等身,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秋风集》《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等专著,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辞典》等书。

  记者看到,送别现场摆满了悼念的挽联、花圈。礼堂门前两侧悬挂着叶嘉莹先生手书的挽联,上书“瓜饭记前尘中道行宽写梦红楼人共仰,天山连瀚海西游乐极植莲净土世同钦”,落款为“叶嘉莹 敬挽”。

冯其庸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礼堂内外摆放着冯其庸先生学生手书的挽联以及各研究机构、协会等送来的花圈。记者注意到,作家金庸、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红学家李希凡、演员六小龄童等都献上花圈。

  上午10时30分,前来悼念的人们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进入礼堂悼念。礼堂内,前来悼念的民众向冯其庸遗体致哀,不少人失声痛哭。冯其庸家人站立一旁,面色凝重,与来宾一一握手。

冯其庸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回忆起与冯其庸先生的接触,红学家周思源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曾“得到冯其庸先生的不少帮助”。“后来出版第一部红学专注《红楼梦魅力初探》,就是他给我题的书名。”

  他告诉记者,冯其庸先生本人对红学研究的贡献很大。“他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参与校注了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的本子。这个本子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本子,不光是采取了各个本子的长处,最重要的是有非常详细的注释,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后来也难以做到的。因为他把全国当时最有名的专家几乎都调在这个组里。”

  此外,周思源也谈及冯其庸在红学之外的成就。“冯先生本人的文化修养都非常高,这是我们七八十岁的这一代所比不上的。他的旧体诗词写的非常好;他的书法非常棒,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绘画、摄影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对汉代文化,特别是对汉墓砖像画石研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像冯先生这样老一辈文化人的传统文化功底是值得后辈学者学习的。”他说。

来源:人民美术网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