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形制确立:东汉时期从研到砚的形制确立

2018-05-29 13:39

  东汉时期,由于用笔直接书写的记事方式的普及,人们对砚的需求大大增加。东汉前后,制墨技术发展,人们发明了墨模并开始用胶和墨,使墨有了较为规整的整体,硬度也大大增强。于是,墨块可以拿在手上直接研磨,研磨棒逐渐被淘汰。淘汰了研磨棒或研石后,“研”逐渐被“砚”所取代。东汉经学家刘熙《释名·释书契》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由此可知,是否辅以研磨棒或研石,并没有影响器物最终的功用。

  同时,不用研磨棒而直接研墨的方式,对磨盘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砚曰:“砚,石滑也。”原意是指,砚是表面光洁的石盘。由于研磨器使用方式的变化,研磨器本身石质的特性更加受到重视。可以说,东汉时期研磨棒的消失,标志着砚台形制的正式确立。

  东汉时,圆形底石下加三足的三足圆石砚增加,有的砚面墨堂和水池变化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此时的砚材较以前有所拓展,除石质以外,还有漆砂质、木质、陶质、铜质等。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