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0 15:06
2014年10月5日,砚雕艺术家王耀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进行了一场讲座,在讲座中,艺术家王耀将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的原因以及砚的种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砚雕艺术家王耀
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研墨,如果一方砚台不能研墨那就不是一方砚。但自从民国以后有了墨汁,大家就不知道砚台是来研墨的,他们把砚台当做是一个碗、一个碟子,不磨墨了。其实如果砚台不能磨墨,就不算是砚台了,所以米芾说器用为上。在汉代的时候,砚台不称之为“砚”(一个石一个见),是研发的“研”(一个石一个开),“研”就是用石头把这个东西碾开。
我们中国文人对砚独具感情。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如果战场上打仗时剑一砍就断,这是要命的事情,因此剑是非常重要的;李煜、苏东坡满腹经纶,如果他们要写文章时没有一方好砚台,墨磨许久磨不出来,过一会儿就忘词了,这是很着急的事,所以文人爱砚。据说五代时期,李煜被赵匡胤逮到汴京时身上就带了一方砚台龙尾水心绿,但这方砚台最终被没收砸掉了。所以文人和砚是相依为命的,可以说有一方好砚是古代中国文人的追求。
砚在历史上就一直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笔非常重要,墨也非常重要,纸更重要,砚只是在幕后磨墨,为什么还被称为“四宝之首”呢?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古代的时候笔墨纸都是易消耗品,如果今天用完了一张纸或一锭墨,可以再去买。我们今天吃一个土鸡蛋,就叫土鸡蛋,可在70年代没有土鸡蛋和洋鸡蛋之分,都是土鸡蛋。因此,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好纸和坏纸,只不过是有更好一点的纸,所以那个时候不存在买不着好纸、好笔和好墨的现象。但是想买一方好砚就不容易了,因为生产好砚有两个地方:端州和歙州,这两个地方的供砚基本上都是属于官家定制购置的。歙砚在南唐的时候有“砚务官”,他们做的砚基本上是供给皇家的供品,然后由皇家再赐给大臣,民间想要得到一方好砚非常得难,当年苏东坡就用自己的家传宝剑换了一方龙尾砚;端砚更是非常不容易,哪怕很小的一个片都要拿来做成砚台,而且当时抄家时会说“储石多少块,端砚几片,大漆家具几件”,砚台算是重器物了。所以古代的文人要想制一方好砚台是件大事情了。
砚为什么被称之为文房四宝之首,我替古人诌了几句。在书房里,如果书案上有了青花瓷、观赏石,但是没有一方厚重的好砚,案几是压不住的,感觉这个书房会飘起来。因为砚是最厚重的,没有什么东西比它再厚重了。第一,“端而意重”一方好砚要端庄,感觉要稳重(不是说砚台本身有多重,是砚的感觉要稳重);“朴而性静”一方砚台要质朴、安静,这是砚台的本质,如果砚台很花哨,那你在边上就不能清闲地写字。因此,砚台不能影响安静的氛围,不能吵闹;“以金为声,以玉为德”形容砚品德的高贵,玉是我们中国审美的标准器,砚台也是以玉为德。因为我们都是拿玉来做标准,形容小孩的皮肤或某人的品像玉一样。
第二,“虚而应物”是指如果这个砚台中间不是虚空的,它怎么能磨墨呢?你把中间的砚膛都雕刻满了,它就不能磨墨。所以它的特点虚能应物,在上面研墨;“洁而不争”指砚台很干净,不争不吵,这是砚台的智慧。如果今天你用了墨汁后不洗干净,第二天它就脏了,而且那个墨里面有胶,研完以后不洗,胶会腐蚀砚面;“以古为师”,制一方砚台的标准是古雅、高古。如果一方砚台不高古、不古雅,厚重各方面的格调就不够,那么放在书房里就与其他的工艺品一样,因此,到今天为止砚台还是一以贯之地保持这个风格。
第三,“腻而不滑”,砚台的要求是砚面细腻、滑润,但是不能像玻璃一样打滑,太滑就磨不出墨了,所以叫“腻而不滑”;“用而不损”,墨一段时间就会用完,但砚的寿命非常长,磨墨时砚台不损耗,完全是墨损耗;“以文为遵”,如果你开始用砚台写写画画了,从文学或从文史角度,那就是开始有修养了; “以武为耀”,砚台是幕后的,它让笔、墨、纸在前边展示功能,自己默默在后面做后盾,这是谦让的品德。
第四,“琢而不艳”,一方好砚再怎么雕琢不能艳俗,必须要古雅;“温而自持”,一方好砚能够让你亲近,但是它不随意,它有它自己的风格、面貌,砚台是很自重的;“以烟为友、以云为朋”,烟就是墨,云是水,来往无白丁,都是与高雅之士在一起。
第五,“聚而能舍”,“聚”指聚气、聚水,中国以前有句话“徽墨集五域松烟,歙砚盛三江云水”,水用来研墨。聚水以后还能舍,可以被磨掉、用掉,本来是没能量的,用完以后就会变成有能量的,可以拿来传承。这就是砚台身上置换、物化的能力; “蓄而能发”,它蓄积了身上非常多的绢云母,一张1000号的水砂纸打磨过一会儿就磨完了,磨完就丢了,但是砚可以用上千年,子孙后代可以永久保存下去,它蓄而能发;“以贤为兄”,近代启功爱砚台,跟砚台称兄道弟,南唐李煜也是如此,米芾看见好砚台就要拜。因此,从古到今这些高雅之士都跟砚台称兄道弟;“以义为仁”,一方好的砚台,不管你是谁,如果你爱惜它,珍用它,它会对你仁义,伴你一生,不像笔、纸、墨用完就丢了。所以砚台的这些德行,恰好是中国古代对君子修身的要求。砚台具备了这么多好品德,怎能不是文房之首呢?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