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15 11:48
民国 董作宾 甲骨文七言联
民国 于右任 草书五言联
民国 赵叔孺 隶书五言联
民国 李瑞清 楷书八言联
民国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时代演变,文人竞以诗歌和骈文中的对仗技巧,精心制作联句,配以优美书法,悬诸厅堂斋室壁间,成为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制。又因对联原多悬于楹柱,故亦称“楹联”。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陈近年来入藏之二十世纪对联精品,共五十件,援以欣赏诸家各擅胜场,特色鲜明的神韵风采。这些新添书迹,不但大幅拓展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既有收藏的范畴与时间纵轴,加以内容丰富多元,充分反映出历史演变的轨迹,更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典藏开缔造新局。
民国 赵叔孺 隶书五言联
尺寸:130×22.2厘米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无不精通,尤以画马闻名。
赵氏书法兼擅正、草、篆、隶各体,此作隶书五言联:“善辩模糊字,嫥攻穿凿文。”为赠予同是喜爱金石学之亲友,写于一九三二年。结字端庄严谨,点画匀衡,书风融会两汉碑意,具秀逸古朴之趣。
民国 李瑞清 楷书八言联
尺寸:174.3×37.5厘米
李瑞清(1876—1920),字仲麟,号梅庵、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江宁布政使,后居上海。工书画,花卉、山水皆能,书法独到,真行篆隶,苍劲入古。与曾熙交善,人称“南曾北李”,二人皆为张大千书法老师。
此联楷书:“风标秀举清晖暎世,天情开朗逸思雕华”,以篆隶笔法入北碑,提按誇张,線条呈抖动貌,笔墨酣畅而气韻高超。写于1920年,为其卒年之遗笔。由张德粹捐赠于1983年。
民国 董作宾 甲骨文七言联
尺寸:132.4×30.1厘米
董作宾(1895—1963),河南省南阳人。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卢。知名古史学者,甲骨学家。北京大学卒业后,得有机缘进入中研院史语所,曾八次参与殷墟发掘,对于甲骨文研究贡献卓越,深获世人推崇,与王国维(观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合称为“甲骨四堂”。
用甲骨文写的“万户春风为子寿,一林明月向人圆。”笔致秀润端雅,深得卜辞文神韵。为赠贺黄杰(1902—1995,字达云)先生寿辰之作。黄莉蓉、黄文如女士捐赠于一九九六年。
民国 于右任草书五言联
尺寸:66.8×16.1厘米
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清季加入同盟会,民国二十年以后任监察院长,擅书法、诗文。于右任书法早期根植北碑,体势魁伟,并参入木简,别具神韵,中年以后转方为圆,并提倡“标准草书”。
此联草书:“澄潭一轮月,老鹤万里心。”上、下联分别摘自唐代孟郊(751—814)、杜甫(712—770)诗句,写来字形简括,神态雍容,运笔凝练圆润,不露圭角,朴质苍雄若书篆籀。书风独树一帜,发前人所未有。
民国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尺寸:136.5×31.7厘米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名爰,号大千居士。年轻时从曾熙、李瑞清学书法,精研传统笔墨技巧;四十三岁赴甘肃敦煌,潛心临摹壁画;六十岁以后,开创泼墨泼彩画法,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虽以绘画驰名,书法造诣亦高,擅将碑学浑厚朴质之气,参入篆隶行笔,并融会黃庭坚(1045—1105)笔意,形成独具特色之“大千书体”。
行书联文:“谢安舟楫风还起,庾信文章老更成。”运笔疾涩顿挫多带颤动笔意,结体敧侧苍劲,别有意境。写于1973年。(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